[评价] 109-1 陈志信 历代文选与习作上

楼主: tamashicat32 (灵魂猫)   2021-02-05 22:03:29
若是通识课程评价,请用 [通识] 分类,勿使用 [评价] 分类
标题范例:[通识] A58 普通心理学丙 林以正 (看完后请用ctrl+y删除这两行)
※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9-1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陈志信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中文系大二必修
δ 课程大概内容(引用自台大课程网)
本课程为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程。我们将接续先秦两汉文(即中文系一年级本系国文所授
),陆续讲解魏晋唐宋明清诸朝代的辞赋和文章。
案自两汉以来、历经魏晋南朝隋唐,于各级政府担任掾属职位的文人集团形成后,“文”
便同“诗”般坐稳首要文体的位置。且正因文家掌秘书职司缘故,“文”的品种遂环绕官
场诸多情状展开:从铺叙朝章典仪的颂赞、箴戒当权毋荒淫懈怠的讽谏,到发挥劝慰励志
、泻懑或解嘲功能的骚赋,还有流通诸公、私领域,左右诸人伦关系的形色文章;又随着
重学问、崇典籍、尚雅丽工整,追求得体、妥当等秘书文化的成熟,对辞语、章句、典故
、对仗、用韵等的要求遂一一确立,培训、拣择举子乃至文坛品评的标准尽在其中。凡此
种种,我们将在学期前半透过诸篇选文,解说这些浸染掾属文化色彩的辞赋和文章该怎么
读、怎么理解,又当如何鉴赏。
学期下半,我们将讨论唐宋古文运动,还有绵延宋元明清诸朝的古文词章学。透过揭示前
者的核心主张,若“学文养气”:亦即藉讽咏圣贤遗文好涵濡性情、扩充胸次气象以待吐
辞垂训的论述,还有剖析后者大力发展的、重点在开发文脉错综接合学问的词章评述,我
们非但能进入从前那自开蒙即勤练文章、终生仕途亦唯凭斯艺的时代,并将了解即便诸文
派更相迭代,诸文家却多有理学或心学背景,且每每透过纂辑文集、评述词章以及传习、
结社诸活动扩大影响力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摆脱白话文运动的偏见,重新学会品
味、评论诸作品自民族精神到卓越技艺的多面价值,亦即能就中唐以降新儒学运动的神髓
,较公允地评述古文文化的相关成就。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想知道如何根据时代脉络鉴赏文章 ★★★★★★★★★★
喜欢会学猫咪和松鼠吵架的可爱教授 ★★★★★
愿意跳脱原有思考模式 ★★★★★
喜欢用当代想法、当下心情诠释/附会文章 ★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自编讲义。会带来课堂上发给学生。会随着教授教过的届数增加而逐渐增厚(?
不过有排版洁癖的人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适应讲义的排版(?)
(但讲义内容还是很棒、很详细的!)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皆为教授讲授。
前几堂课教授会先以“标本式”和“玛丽莲梦露式”这两个教授的自创名词,
来区分教授本人在接下来的课程将采用的诠释与鉴赏方式,
与一般常见的方式的不同:
前者为回归作品的时代脉络与背景来进行鉴赏,
后者多以当代西方思想、当下情绪来揣摩/附会/对照辞赋、古文。
教授也会在此时劝说无法接受的人去另一班,
并强调“我与世界和平相处”,以上两种方式各有不同的趣味,没有好坏之分。
(题外话:上面引号中的话接下来会在课堂中不停出现XD)
上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两汉魏晋以来的辞赋“金缕玉衣式”的美学,
及唐宋古文运动后的讲求“理、气、辞”的大家文美学。
每一主题基本上都会先讲解时代背景,并清楚归纳其特色;
之后,再佐以讲义的选文来验证 (教授:“证明我不是乱讲的”)。
每一次上课,教授皆再次重复这个主题的重点以加深大家印象,讲到大家记起来为止。
并且,时常用很神奇、却很有道理的方式来讲解:
像是用教授读国小的女儿的英文课本的四格漫画(Be thoughtful)来讲大家文之类的。
讲义中的选文不会一篇一篇按照顺序讲,也不会非常仔细的解析一篇文章的一字一句,
选文的目的为让大家更加了解时代文学背景,及作为习作参考用。
教授的上课风格十分有个人特色:
一是非常有自信,并且不吝于赞美自己“有人说古文很难教,但我会。”
“因为我掌握了古文的关键,所以,东西就(指著自己的手)信手拈来”
二是讲课讲的蛮快,但不时又会停下来讲/做一些有趣的事(?):
像是学松鼠和猫咪吵架(我忘了为什么会扯到这里来了)、
示范如何正确朗诵古文,然后讲的超大声(会吓到人那种)
三是会(稍微)批评当代的研究啊、国民文学啊、人伦的“伦”这个字在国小是因为海伦凯
勒才学会…,最后再以“我与世界和平相处”作结(笑)
整体来说,上课因为教授讲得偏快,所以需要专心听教授上课
(以免不小心睡着了,在教授做有趣事情的时候被笑声惊醒);但,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课程网上公布的评量方式为
约2次评论 50%
约2次习作 50%
但实际上,教授为了在一个学期内教完一年的内容,最后实际上只有
1次评论 + 2次习作
详细配比不明。最后一次习作因为是18周缴交,所以没有发回。
笔者评论和第1次习作的分数都在A至A+间,最后学期成绩A+;
套句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陈志信(教授)那么好过”,真的甜。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评论 = 开书考,写1节课。
题目甚至上个星期就会公布,基本上真的就像教授自己说的:
“整理上课笔记”,变成通畅的论述,顺便回答评论问的问题。
习作就是拟作一篇辞赋/古文。不过比较特别的是教授会事先公布格式;
基本上,按照格式草拟完架构就算达到标准,不用写完整篇文章。
笔者都没有完全写完一篇文章,分数的确也都不难看。
不过,感觉还是有不少人写完整篇文章:
这点从交习作的当天会听到的互相观摩与赞叹声(?)中可见一斑。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没点过名。但是写评论和交作业的隔周会发还评论/习作,教授会一个一个念名字;
不过,我猜教授应该不care出席(?
2类加签,中文系辅系双主修想换斑应该都会给加签,外系就不太清楚(?
虽然应该不太会有人想来修中文系的必修(吧)
(不过诗选/文选/文学概论相较于其他必修应该都还算和蔼可亲?)
本人理学院来辅系,觉得应该是不需要特别的基础(因为教授真的上的很好
教授基本上也会带大家用不同于“国民文学”的观点来鉴赏古文,
所以高中国文上的东西忘了应该也没差,只要有印象就好(吗?!)
但习作会需要用到不少典故倒是真的,
因此有修过中文系的群组必修应该会有帮助(有书可以翻XD),
笔者在这之前仅修过蔡璧名教授的庄子。
不过,就像教授说的: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你就Google一下,登,东西就跑出来啦”
Ψ 总结
必须说,教授真的教的很棒,既扎实、又凉甜。
除了用一个学期就把两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的内容全都cover一遍,不因课程浓缩而马虎:
了解到辞赋和大家文原来就是这样子被写出来,
许多细节也都在对产生文体的时代充分了解后,变得十分合理和自然。
并且,在教授的讲述下,
真的会有种拨开眼前迷茫,探出云层而得以了解真相、俯瞰整个时代充实与满足感。
甚至对于所谓“文学”有了更加深入了解。
感叹高中国文如果就能遇到这样子的教授,以这样公允的眼光来鉴赏“文言文”,
说不定就不再会有所谓“国文课有没有用的争议”,
而能真正用文学艺术的眼光,像是欣赏音乐、电影那样的来接受古代文学。
因为教授下学期休假,无法继续听教授讲课真的十分可惜。
最后,套一句教授的话:“NoNoNoNoNo,古人写东西可是非常清楚的呢!”
推荐给对古代中国文学有兴趣,并想要用不同的眼光来理解的人。
作者: shishe (misspelt)   2021-02-05 23:23:00
推志信!
作者: cuteSquirrel (松鼠)   2021-02-06 15:45:00
松鼠和猫咪可爱
作者: Kelsier27 (好想变成一滩猫)   2021-02-10 01:28:00
觉得教授的论理有据,文本内容也挑选的很好,但讲话赘字多到令人烦躁哈哈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