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拳经与搓手的练功对应

楼主: ASAKU (翼は梦、そして空へ)   2008-02-21 00:27:55
http://www.wushuweb.com/forum/a/a.asp?B=64&ID=481020
拳经与搓手的练功对应
拳经是指路明灯,学者根据拳经的指导思想练习,可少走弯路,
练功境界达到一定层度才会理解一定层度的内容,说本层次的话,
只有亲身体会达到其水准,能文能武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没有亲身的体验决不会理解拳经高论的。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拳经,研究拳经,
在实践的模拟训练中掌握运用好拳经所指的各种理论知识,
为增强体质提高技击水准而专研体验,我这里将向大家提供一些对拳经的粗浅认识,
和在我们搓手中在拳经的指导原则下,得出的一些实践体悟和运用技击理论,
说出来以供学者参考,和共同研究探讨,由于水准有限,望同仁指正。
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
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
头打落意随足走:
头打一般只可以用前额由上往下点打,偏头侧碰或低头顶撞,
头的部位前额和头顶左右两侧最坚硬,用头攻击时可用前额和两侧顶碰撞对方,
攻击部位太阳穴及五官和腮部,特别是眼睛鼻头下巴最易受撞,
低头顶撞主要部位是下巴,咽喉,心脏,胃脘两肋最低不可过腹部。
用头时必须与足步同行,前足所攻到的位置要和头打部位上下行成直线,
头与脚其,千万不可以超越脚尖,老谱讲有三尖相照及,鼻尖,手尖,脚尖,
攻敌时保持齐整方可揍效,超过及前栽失重易跌,后仰则咽喉与胸部暴露易受攻击,
不可左歪右斜,要保持中正。
起而未起站中央:
乃是无论进攻与未攻之前,束展发放与未发之时,必然要攻站对方中央位置,
自身也要保持中正和清醒的头脑,既不前倾也不后仰,不可左歪也不右斜,
前栽后仰则根基不稳,左歪右斜则易失重,如履薄冰,行动不灵敏,
守中站中摆好自身的战斗阵势。在搓手时一定要把握分寸,
训练和实战是两码事,训练是自己人培练,只可以点点化化,
不踢不打,用头更要把握好分寸,有意识的点点头便可以了,
千万不可以点到为止,因头和头虽然是指挥中心,但都属硬碰硬,
分寸最难把握,点到就见血,所以在训练中有那种运用的意识就行了,
练的随心所欲自然了,遇到敌人一发狠及至,
自己人练必须收起狠字进行友善的切磋。
足踏中门抢地位:
在进攻时足要找中门,无论从正面攻或侧面进,
都要求足要踏进中门去,攻入中门抢站对方的有利地势,
只要抡站了对方的地理位置,对方被挤被逼的毫无立锥之地,
必走或倒无疑,才有可能胜出。
就是神手也难防:
已说的明白,夺位以后利大于弊,手似两扇门全凭腿赢人,
足己踏入中门抢了有利地位,同时用两手封锁对方,就必胜无疑了,
这里说的神手似乎有点扩张,是属打比仿说的,
实战中真正的神手,是决不会行成那种备动局面的,
瞬间的千变万化,动手中必须把握好时间火候,老则太过被动,
嫩则被对方察觉而受制。每天与人演练搓手,习惯于快慢,虚实,软硬,
长短等手法,便可明察秋毫,凭感应识得火候老嫩,就可随机应变,稳操胜卷。
肩打一阴反一阳:
肩的打法有两种,一是肩左右顶撞,二是阴阳互易的前顶后膀靠,
在实战中训练中,尤其重于抽身调膀,练拳身法最主要,活泼于腰,
则灵通于背,腰为主轴必扭动,背似车轮灵活动,
在搓手中必须于手、肘、肩的三节追打结合,是捎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打,
及拳掌起,肘尖随顶,肩追撞打,三节连击贴身靠打。
搓手要训练身体的每个部位,无论那个部位,有他先天的活动范围,
有多大的活动功能就调动运用到多大能量。在技击中凭触觉应变化,
便可达到浑身处处可勾挂,全身无处不弹打的高乘技艺。
两手只在洞中藏:
指的是在近身肩左右顶撞或贴身靠打的同时,
自己的双手要收回身体的相应部位,随时准备配合应用和攻击,
手肘攻打后要急时下沉,不可以随意抬高张扬而不突出肩膀,
以免暴露给敌方,被敌抓拽或反关节等利用,搓手训练中是不可能藏起的,
他贵在点化,不停的演变,快也好慢也好,总是不停的出招,
相应的解破,连绵不断的进行生克变化。
左右全凭盖它意:
讲的是以势压人,在用肩撞的瞬间,要全力以赴,以排山倒海的气魄,
压倒一切的攻击力量扑向对方,从而让对手有兵败如山倒的感受,
不过在发动攻击前一定要控制住对手,手足配合,步调一致,
决不可以盲目进攻,看准好时机,要有必胜的把握,在搓手中用肩顶撞,
膀靠打的机会相当多,三节连击贴身靠,想什么时候用都可以,
只要把握好分寸,每天与人模拟实战,时时刻刻都可互相演习,
从常规的练习中,习惯到自然的预测火候,如步法的稳定性,
身体前倾的平衡度,和攻击闪失后的追补法,
如何惋回攻击后产生的失控局势,心理的沉着果敢性。都可以得到较实践的锻炼。
束长二字一命亡:
这是个形容词,如果吃准敌方的空挡部位,运用好肩顶撞的威力,
就会致敌于死地。不过在形意拳的每种形象的运作里,
都离不开束长二字,只有通过束展才能够有整体的暴发力,
束展的运动主在腰部,
拳谚讲:身体备有五张弓,遇敌发时齐挺争,及使对方威力大,好似木杠来撞钟!
身备五弓指:”上有手臂两张弓,下有两腿为两张弓,中有腰部为主弓”
由其是肩顶撞时,腰腿的束长尤为重要,束长二字又有长打短的意思,
束是为了放长击远,束身而进长身而击,束是为了接近敌身,
踏入敌中门,抡敌位置,长是展身发放打击敌人。
肘打去意上胸膛:
肘打去意上胸膛是,描述用肘击敌时最合适的部位是胸膛,既决不可过高,
也不可太低,过高及下部空档部位太大易受击,太低及上部空隙大容易受敌,
偏左敌方有右臂支撑,偏左会被右臂堵挡,只有引开其手臂抬肘当胸击顶有空档,
才是正确的击顶,肘打方可揍效。
肘打的方法很多,我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打法,
一. 五行肘法:
劈肘:
劈肘基本和劈拳性质大同小异,劈肘主要是左右两臂由上而下轮翻斜劈而击,
主击对方右右脖颈大动脉,和胸部的心肺部位,很砸两大臂与左右两肋,谓之劈肘。
崩肘:
崩肘运用必须和手配合,手起击面部下巴或喉部同时弯臂肘顶撞其胸部,
顶撞部位是左心、右肺、咽喉、左右两肋、中脘穴、膻中穴、鸠尾穴等,
击法左右互易轮翻弯肘攻击,或沉身下势侧身横顶,谓之崩肘。
钻肘:
钻肘主要是由下而往上挑打,用时两肘轮翻滚动出击,
攻其喉部下巴、左右两肋、心、肺、鸠尾等穴位,
下钻肘击其肝、脾、胃,也可击其后背,弓身可下沉击打,谓之钻肘。
炮肘:
炮肘主要也是顾打相间,一架一顶,左架右顶或右架左顶,
主要攻击部位是两肋与中心,也称顶心肘,挑顶鸠尾穴称天蓬手,
及挑天蓬似的,主动用肘向上左右轮翻滚架,下面轮翻顶撞,
此肘用法相当危险,训练者在搓手中一定要点点化化把握分寸,
不可误伤培练,此谓炮肘。
横肘:
横肘比较运用广泛,主要左右里外横摆,化被动为主动的缠绕转拨,
里拧裹外横扒,高支架、下拦截等法都属横肘,盘肘必与揉膀配合,
手肘膀三节,节节相连,节节翻滚击打,手起击、弯肘顶、肩膀撞,
在搓手训练中把握分寸,每日练成起手不见手,主要突出肘,肘顶人难防,
贴身头肩撞,点点不露空,步步抢中央,的自然习惯。
近身肘打三角形,喉头、两肋、顶中心、尺寸正好很适用,
腰转背轮寸步顶,这是讲肘打三角四个点,及上点咽喉,下戳两肋,
正顶中心,如我用左肘点彼咽喉,彼用左肘上挑,正好暴露左肋,
我则用右肘戳彼左肋,彼下压肘横扒,我则左肘己调膀收回,
复出顶中心鸠尾穴,如我左肘顶彼喉时,彼却抬起右臂挑架,
这便不能击彼左肋,而是务必抬右肘击其左心房,彼左臂挑架,
我则左肘顶心,彼用肘架顶我肘时,我则可左右横摆缠绕击打破解,
如此反复抽身调膀滚轮击打,左前击右后调,右前顶左后调,
这样如球体的越滚越近,步步逼进贴身靠,顺其自然的用肩顶撞,
用膀左右横摆,充分发挥肘臂肩膀的活动范围,调用自身本能运动能量,
去打击敌人.谓之横肘。
起手好似虎扑羊:
形意拳有一勇猛的招势是”虎扑” 象形取意就是猛虎扑食,
虎是兽中之王,在老拳法上仿虎动作很多,虎抱头,虎下山,虎坐窝,
老扑食,虎出笼,虎剪尾,虎跳涧,虎蹲,虎爬,虎伏,
等每一形像都是一套完整套路,形意拳去繁从简,
只取其中的一二势为主要练习法,而且每一招势都要求有虎的势态,
及是起手鹰抓,出势虎扑,在运动中要求起手要象练鹰形一样拧裹钻翻,
而出势呢要象猛虎扑羊一样勇猛狠毒,要有排山倒海之势,压倒一切的气魄。
或往里拨一旁走:
应敌的主要攻击路线有三个,一是进中抢中,是踏中门抢地位,
就是神手也难防。二是走偏门左右进攻,
自古应敌讲究手法有三项:高挑,低压,平扒拉,
高挑及敌手从高处击我时,我则易向上高挑低下直攻,
敌手从下攻击我时,我则易下压其手臂,顺势进或上面打击,
敌从中间进来,平行进攻时我则应该向左右拨拉拽,
就是说敌从正面打来,我可往左右拨拉拽,上下攻之,敌人来势凶猛,
顺其攻力,以四两拨千斤技艺,顺手牵羊,拉拽转到敌侧旁边或后面破之。
后手备在肋下藏:
指左右拨时要前后手身法步法都配合好,
前手里扒后手必须做好进攻的准备和攻击动作。
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拳打三节及捎、中、根节,人身整体或每一部位都可以划分为三节而论之,
身而言之头为捎节,腰为中节,步为根节。上肢而言,手为捎节,肘为中节,
肩为根节。手而言之指为捎节,掌为中节,掌托及掌根为根节。
下肢而言脚为捎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等等。明了三节便于运用,
三节相应,击敌时防不胜防,上肢运用捎节起,中节追,根节摧。
捎节击,中节弯顶,根节靠撞,三节连环技击。
整体捎节(头点打或拳掌击),中节挺丹田暴发(束展),根节踩踏蹬,
五弓抖绝齐发。特别注意三节配合奇正相照应技击,
例如:捎节接触对方时,及可用中节肘顶与根节贴撞对方,如中节接触时,
可用捎节与根节两头击打,如根节接触时,又可用中节与捎节连击,
上面接触的可中下攻击,而中近敌时上击下踢,下步抢进时上击中靠胯撅之,
形意拳经中说:若不明三节,及无着意之处,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
三节不明非僵即空,三节不明变换不灵,三节不明很难提高技击水准。
能在一时进,莫在一时存:
这里讲与人战斗时一定掌握主动权,能进则一定要进,
千万别三心二意,要在对方身上使用咱的技法,
(主动用咱的招法促使让对方被动)别让对方得逞,
在咱的身上玩他的(别先让对方得逞而把技击招法用在咱先),处处打主动进攻,
让对方被动招架,调动自身的各个部位,巧妙地应用到对方的薄弱部位,
被其锋芒,击其薄弱,谁也是用拳头打其鼻头,决不会用鼻头去打拳头的。
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形意拳讲究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渭之内三合,
形意拳为内功拳必然以意气为主,形体为外,意气为内,以意领气,气随意行,
意欲行而气必至,意欲止而气必敛,意欲攻则气必发,
这里讲以气势之,一是有压倒一切的气魄,二是气力要行动于敌方之前,
而不是行之于后,打他个挫手不急。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
讲胯打并不是单纯的用法,胯打活动范围不大,
必须与手肘膝相配合作战,主要是阴阳相合,里扒与外摆,
上撅与下沉。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插步变势难:
胯打主要是一个插步的问题,走外插至对方大腿外部,
然用胯撅,用手拽弯背抗,必可把对方摔过头去。
走里插入敌腿根则对手无法变势,而撅其裆部横般,敌必伤之。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膝的打法狠准猛,拳谚讲,抬膝自攻裆,专心也难防,
近敌时只要抬膝便在对方的裆部,由于人顾上容易护下难的自然规律,
所以上面出手是明的容易看到,下面抬膝顶便很难防范,
而且膝顶的位置较多,对方猫腰可顶头胸肋,直立可顶肋胃裆,
顶裆最难防范,所以抬膝就如猛虎出笼一样,无拘无束,可任意行动,
在搓手训练时一定要把握分寸,手为辅助,二人轮换抬膝运用,
熟练地撑握膝顶的动作,到运用自如无意之中真意的境界。
和身辗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这里指在与敌交手时一定要变化运动,车永宏祖师说宁可不势不可停势,
就是在战斗中别管姿势正确与否,也要想方设法顺势而应变攻击,
由其是左右明拨,因再强硬的直力,也要被有意无意的横拨而动摇,
同时膝也可左右拨动对方,腿膝也要和手臂一样的缠绕,横拨运用,
这句话最适合搓手的情况,因搓手便是不伤害的不停点化,
全身的滚动头、肩、肘、手、胯、膝、足的自然运用,
使甲乙双方都可以在互不伤害的原则下,练就浑身自然运用的过硬功夫。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
这指步法,足每进时要有用意,而且要以低步而进,进步要低,退步要高,
这是至理明言。不可违背,抡中入或走旁门都要有占主动的用意,
或踢或蹬或磋或踩或跨或踹,都要行之有效,千万别盲目乱动,
因为身体全靠两足支撑落空受击必倒。
消息专凭后足蹬:
前足为先锋,后足为主帅,前足吃好位置后,就全凭后足的蹬力,
前足的踢、蹬、踩也是全凭后足的把握,稳当发力而奏效。
在搓手中足步的作用,主要用法为勾、挂、拌、扫、不许踢,
左右横扒不许击,如膝顶定要把握分寸,如防护措施得当可以互相发放。
与人较勇无虚备,进退好似卷地风:
这里讲与人交手时千万别轻敌,骄兵必败,一定要认真对付,
毛主席讲在战路上要渺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
对于敌人的一举一动,必须处处警惕,认真解决,
要战就要向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
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方为真:
武术就是打法,武术是动武之艺术。打法是攻击之方法。这里讲在交手时,
身法最重要,打法定要先上身,这里讲上身
一、是自己的身要上,
身如努弓,手似飞箭,只有进身才可有整体的击发劲,
只手去而足与身不上,手如行云漂渺,无根无力,而且宜前倾被控,
足上手不上身宜仰面后跌,而任人摆布,手足齐到站好三体式的阵势,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益的。
二、是讲上敌身,手上敌身及攻入根节,拳谚说顾捎拿中打根节,
攻到根节手足齐上,就有胜利的希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的战斗,
都要上中下配合,出手则足同行,出足则手就上,足去手不去,
肯定没武艺,手去足不去,定然艺不精,手如两扇门,全凭腿胜人。
身法近敌,便可施展头、肩、手、肘、胯、膝、足的七拳作用,
远去手足及近用肘膝,贴身肩撞膀靠,浑身上下那处见空那里打,
定叫他防也防不住,躲也躲不了,动作协调劲力顺达,姿势舒畅乃为六合。
这才是真正的形意打法。
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天地交合是指,自身配合安全,站好了天时地利,
这就需要出手,一般出手先上扑面掌,闭其五观取其目,
使敌在盲目中处于被动状态,则由我摆布。云遮月则是手伤或遮对方眼睛,
使对方成盲人而鉴察不到我的动静,便由我打击,
武艺相战蔽日光,也是在交战中,一有机会便是打击对方的眼目。
明者眼晴,云遮月及手封其目也,蔽日光之使敌成盲人,我们在搓手训练中,
千万不可以伤其对方,一定把握住分寸,可以用手晃其二目,
合乎云遮月的动作,只可离开遮蔽一下瞬间变化,而不可伤其目,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