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人文大楼 听听他们怎么说

楼主: SCSANTU (台大理学院学生会)   2011-01-07 19:53:12
听听他们怎么说(台大师生与校友对“人文大楼新建案”之回应)
台大社会系退休教授叶启政:
如此盖法,只显现出台大行政当局缺乏基本的美感意象格局,它所展现的只是一种假托“
现代主义”的虚胖暴发户作为,把代表台大建筑传统的整个校门景观完全破坏掉,这将会
是台大永久之耻。
台大牙医系名誉教授郭敏光:
台大校园景观是培养台大人气质很重要的元素。千万不能破坏它,文学院长与大学当局宜
深思,不能等闲视之。建筑师请尊重台大。台大校园需要的建筑是整体和谐的,不是在校
园内做建筑展览,各显神通。
林郁文:
我是文学院学生,我不要夜晚走路时担心剪力墙背后的黑暗角落,我不要白天上课时走在
阴暗狭窄的走道,我不想要这样的人文大楼。
廖珮均:
身为文学院学生,理应是人文大楼的受惠者。然而我也跳出来捍卫台大校门。不是因为拒
绝改变,不是因为老旧保守。而是身为校园导览员之一,我无法接受台大校门口即将转型
成如此一般商业气息严重的景观。如果此座人文大楼既无法满足文学院师生需求,又破坏
地形景观,那我们何必要花大钱只为了满足建筑师一人的个人风格作品成就呢?
台大建城所所长夏铸九教授:
新的人文大楼量体过大,过高,过于突兀,不能尊重原来低调的台大大门,不能呼应隔邻
的校史馆(旧总图),不能扮演好整个椰林大道的起点角色。人文大楼不只是文学院的事
,台大大门前的巨大建筑物攸关公共性,所有台大人,甚至是邻近的台北市民,都有发言
讨论的权利,这也关系台大校园集体记忆的伤害,这是对校园的创造性破坏。
台大农艺系系主任彭云明教授:
校园建筑物对于校园的文化影响很大,校方宜审慎考量多方之意见再做决定,一个学校的
经营首重校园文化与传承,有了良好的文化,假以时日必然成就杰出,学校行政当局宜再
三思量。
台大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李玲玲教授:
校方应重视本连署的诉求,并予以正面回应,因为连署者的出发点是为帮助校园往更好的
方向发展。新大楼的样貌会长远影响台大人与外界对学校的观感,不可不慎重。目前的设
计从图面上看来的确太突兀,与校门周边现有配置十分不协调,(除非校方要整体改造校
门周边地区的建筑景观,但这样涉及的层面更广),以台大的水准,应该可以要求更好、
更符合各方期待的设计。
台大政治系江瑞祥副教授:
校园规划小组称此为台大新建工程历时最久的案件;但历数整个审议过程,却也可能堪称
最能运用不健全制度,而借力使力最具争议的案件。学者专家、与会师生的意见,按民主
表达程序提出,但建筑团队独排众议、行政团队以程序加以背书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台大环境工程学研究所所长吴先琪教授:
个人非常认同“校规小组规划共识决程序有问题”。过去参加小组会议,常常碰到为了赶
时程,主席要求先原则通过,请设计单位按照委员意见修改,但先送校发会的情形。但是
委员意见常常在下一阶段设计提出时,并未被纳入或回应。社科大楼也有类似情形,甚至
遇到设计师要胁退出,而只好接受其设计的情形。另外,将规划程序分成很多小段来决策
,例如分成“建筑范围”、“建筑量体”、然后才构想图,常常无法预见发展到实体建筑
时的结果。而到了决策后期再来检讨建筑范围与量体,又会被认为是违反决议的翻案行为

朱婷婷:
请仔细倾听文学院老师 同学 校友的真正意见,这样的新人文大楼,不是文院人想要的新
大楼,我们可以牺牲物质,但不能牺牲文化精神。
庄子颐:
我毕业于台大文学院,但也不认同为文学院盖一栋这么突兀的大楼。盖下去将会惨不忍睹

陈瑞麟:
我是台大哲学系研究所校友,我实在无法忍受看到这个人文怪物耸立在台大门口...
龚卓军:
让台大校门口像个校门口,而不是商办中心。
林惠正,中文系 (1986):
人文学科需要的不是"一栋新大楼", 更是"一个合适的新家". 地点合适, 空间规划合适,
使用方式合适, 才是合适的人文规划. 请不要在一个不合适的地点 盖一栋不合适的大楼
塞给人文学科, 就算表现了"重视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不是这样养成的.
台大社会系范云副教授:
人文大楼不人文,难道今天的我们是要为明日的台大创造一个最大反讽吗?!
台大数学系退休教授黄武雄:
很难想像,台大这些年大兴土木,到处都在做工程,对学术研究有什么好处?把学校许多
幽秘的角落,换成光鲜无比的水泥建筑,又与教育何干? 我不相信追求卓越需要这么多
庞大的硬件建设。许多教授的研究室从四坪扩张成十坪二十坪,薪水五倍十倍的加高,学
问就会变好吗?(1968年我还在 Berkeley当研究生的时候,很多教授的研究室挤在T4的
木头教室,那是该校数学研究做得最出色的年代。)我们处在这世界正为金钱疯狂,为抢
先排名红了眼,为量化竞争而失去理智的年代,满脑子都被扩张主义巨大的影子吞噬。台
大既号称执台湾学术之牛耳,应有一些清醒的头脑,提出警讯。我参加连署,是为呼应夏
铸九张小虹等人反对人文大楼像庞然大物粗暴的压在校门口,但也希望台大人多想想扩张
主义的根本问题,这些年搞那么多硬件建设,有多少确实是必要?
台大地理系徐进钰教授:
作为台湾的重要大学,台大越来越走向缺乏反省、缺乏人文的学校,人文大楼最具体表现
这种粗暴,不知谦卑的‘田乔’心态。整个决策过程,让建筑师牵着鼻子走,对任何质疑
充耳不闻,只想便宜行事,并充满官僚傲慢,真是可悲。
台大建城所学生会会长林垦:
人文大楼新建案由于基地位置特殊,向来被学生视重要精神象征。但全案形成过程中,校
方举办之说明会并未主动积极使本案来由广为学生知悉。部份学生近来透过网络、口传等
管道,得知本案将严重冲击校门口景观后,均甚表关切,认为本案冲击校门口景观,攸关
全体台大人感受,不宜贸然动工。
廖明中:
人文大楼一案,应该再经过更审慎的讨论,同时,其讨论必须要是公开。像今天都等到要
动工了,大家其实都还摸不著新大楼会长怎样,如何能够形塑讨论的基础?若校方不愿分
享决策权,又要怎么和老师学生展开具有实质效用的沟通?虽然,本人这学年担任人类系
系学会会长一职,但以上意见也仅代表我个人立场。
台大地理系简旭伸助理教授:
庞然巨兽人文大楼在众多质疑声浪下,仍然一路闯过所有行政程序,一语道破台大就是台
湾社会的缩影:各项开发计画在一个亲发展的政权主导下,巧妙操弄环评都计等行政程序
,短期造成社会对立,长期苦尝环境恶果。过量开发的台湾社会与台大校园所急需要的,
是一种重回人与环境互动中‘谦逊’关系。
苏雅玲:
虽说开了很多次协调会, 但是大家的意见是否有被尊重并回应在设计上,至少我看了校规
会97.05.27记录上, 有许多委员提到高楼层的压迫感以及其适当性, 现代感的设计与既有
校园风貌的呼应, 这些有在设计上被回应处理吗? 大家可以再多花点时间看看记录. 如果
现在的设计方案确实是不能回答多数人的期望. 是否应该要再多开几次协调会议讨论. 并
且确实依照会议意见修正...。
黄得城:
我想不论是这栋建筑的设计本身,或者整个决议过程,还有设计理念都是有再讨论的空间
的。这栋建筑的设计虽然理论上说没有重大的纰漏,但是他在许多地方的设计上是对使用
者十分不友善的,包含了一楼挑空造成的安全死角、剪力墙的无意义的使用等,希望建筑
师可以再多考虑看看。
林圣哲:
台大人文大楼不仅位于台大校门口, 同时地处罗斯福路与新生南路交口重要位置. 大学建
设的经费来自于纳税人, 自然需要尊重民众的意见. 台大的建筑景观设计, 不仅需要鼓励
全校师生与校友的意见参与, 并且需要社区民众的参与. 快速与草率的决策决不是有百年
历史, 优良校风的国立台湾大学, 该有的气度. 台湾大学的作为应该为台湾学术界, 与社
会民众长期所尊重与期待. 希望台湾大学能够让我们校友永远引以为荣! 我是1979年台大
医学系毕业生, 1976年曾任台大医学院学生代表会主席.
张玮芝:
我是台大的学生。希望校方能重新考虑这个建案,近年来大量新建的新大楼,对于校园景
观改变很多,大量的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却未考量到之后维持的费用对于各系所增加的负
担,缺少维持的硬件建设是否真能充足发挥功用?! 一个校园印象的建立费时长久,新建
物也应考量到与周边原有景观的协调性,台大一直被赞赏有美丽的校景与典雅的建物,新
大楼图物庞大的造型,无疑破坏了整体的协调性。当初低调的过关,许多人都不知道有相
关的讯息,校方若真认为这个建案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则应该重启审议程序,给予此
议案公平公开的讨论空间,也才符合台大引以自豪的民主开放校风。
陈盈棻:
这是校园规划的问题,也是文化资产的问题,但或许这更是现行校园新增建筑物游戏的问
题,或许还可以从更多方向去检讨这件事,让学生参与校园规划的过程,确认台大校园资
产保存标准,也针对各系所在新增馆舍时的办法有所检讨,不要让外来捐赠者或是建筑师
绑架整体设计过程,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学校生活、使用空间的主体
袁鸿文:
同样身为台大校友, 虽然离开校门至今已近十年, 回校次数并不多, 但仍常在附近留连,
至公馆闲逛, 诚品看书, 速食简餐店约老友碰面, 甚至至台大面店回味一下记忆中的味道
.若是校门景观将遭到如此大的变革, 真的对于母校的整体印象观感影响甚钜, 加入连署
, 不是为了抗争, 而是希望相关单位能够重新审视一下建筑设计案, 并对未来可能带来的
冲击多一份思考.
李衣云:
在台大渡过了7年的青春岁月,看着台大一步步走向“进财”之道,不要历史、不要景色
,还在为醉月湖悲伤的时候,却惊闻台大连精神象征的椰林大道也要糟塌。百大不是用多
建建筑物收学生,就可以达到的。也不是外貌似现代化的建筑,就能被称为先进。牛津大
学的名声从不因百年建筑而低落。这不是说台大不能盖新建筑,而是是不是能重视到,校
园之美是来自于与四周协调的美感,而不是突兀的现代建筑才是好。台大校方,您的台大
精神在哪里?
梁一萍:
在个人情感上这个设计破坏过往八十二年台大校友的集体记忆
在台大地标上这个设计破坏日本帝大时期的独特殖民建筑景观
以台大校园言这个设计破坏新总图椰林大道到校门的整体和谐
以台大形象言这个设计破坏台大全球百大的稀有东亚人文特色
集四大破坏于一身 聪明的台大人 怎么视而不见呢?
魏郁祥:
曾几何时,校园规划的Design Guideline已经完全消失了?这几年台大已经变成一个大工
地,无时无刻不在新增建案,一栋比一栋高,一栋比一栋更“不台大”,而这栋人文大楼
,真是将这几年的“台大建筑风格”推至极致,那就是:无视环境、无视土地、无视人文
也无视美学....
许宏宾:
台大校门口就像是被人文大楼吞掉了一样,没想到从椰林大道看台电大楼这种憾事发生后
,还要在没进校门前就再次看到这种地景。台电大楼台大没有管辖权只能建议建议,那这
次可是台大自己作出的决定。如果需要实际出席参与抢救,我可是不会蒙蔽自己的。
黄慧勤:
我们只有一个校园,别让坚守已久的美丽校园变质~~恳请设计单位以及发包单位尊重台大
校园纹理,重新思考新与旧之关系。
林宜芳:
我记得之前在学校时,校内建物是有规定的,不只是高度,容量,连砖瓦都有规定,要维
持原本校内建筑风格啊,现在是怎了?!
徐睿:
人文大楼建筑物巨大且突兀,与整体校园建筑物格格不入,严重破坏母校大门入口意象与
整体椰林大道历史景观。
陈玫君:
我是1989年毕业校友,在美国从事纪录片制作。就视觉上而言,如果用这个镜头配上“这
是台湾最高学府”或“台大是世界一流名校”的旁白,不仅没有说服力,而且令人汗颜。
请校方决策人士三思,不要贻笑大方,自降格调,破坏台湾的自尊,成为历史的遗憾。
黄玲珑:
就人文大楼完工后的台大校门景观的确是相当突兀,不应断然兴建。
陈弘文:
非常可悲。讨论了三年,没有一张校门口的环境冲击模拟图,没有一个模型可以展示在台
大任何一间教室或礼堂供师生们讨论。今天好不容易有人自告奋勇的把未来可能的图像呈
现在眼前,许多护航者看见连署网页一张“逼真”的模拟图出来,只好到处找碴,只能质
疑“版权”“角度”“是否刻意放大”等等鸡毛蒜皮的问题。但是从来不愿意面对,建筑
师处理这个敏感空间的“自大”,文学院面对建筑师及捐款人的“自卑”,还有台大校方
的“自我放弃”。这些护航者从来也不质疑,为什么建筑师提供的图面总是“没有背景”
、“鸟瞰”、甚至“没有一个人”作为比例尺,让非专业人士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懂未来校
门口景观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以为只有房地产广告会搞这种骗人的图面?新文学院大楼与
房地产行销的手法差别有多少?
周业凯:
我是77级机械系校友, 校门口景观规划应有天际线观念。
陈盈洁:
椰林大道周边的校园规划准则现在是被丢到垃圾桶了吗?
杨为明:
母校不断扩建代表不断地成长,诚乃喜事.但是在扩建时盼能集思广益,审慎规划,以不破坏
原本宏伟景观为原则.以日前校友传来据说业已审核通过的扩建蓝图而言,确实令我们这些
离校虽久却仍时以母校为念的校友们极为失望.期盼能尊重大多数台大人的要求,重新妥为
规划.谢谢.
胡妙羽:
新建物虽脱颖创新,但过于特立独行,与周遭景物明显格格不入,有碍观瞻。请决策者及
承办建筑师察纳雅言,配合师生需求及搭配地景重新规划,以同时肩负历史传承的使命及
社会期待。
李宜泽:
台大校门景观不只是台大的外貌,更是台大承接历史和对未来有所启发的场所精神。希望
这个模拟图只是个警告标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