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有问题很难连
http://www.chikung.org.tw/txt/life/za160220.htm
问:中国武术近年来盛行散打,似乎与传统武功及气功脱节。老师对中国功夫未来的发展
看法为何?
生死之功
钟老师:二人搏击为武,军旅歼灭为兵,除自卫防身,通常武为兵所用,在战阵中,士卒
身手矫健武功高强便易取胜;故兵家言战乃生死存亡之道,而武术锻炼便不只强身论艺,
更为见生死之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而武技入艺,如庖丁解牛,透过刀法使形神合一
臻忘我之境。春秋时官家武艺旁落九流十家,武术便随兵家需要而大放异彩,产生独步全
球的中国武术或功夫,流派形式各异,心法内涵不同,唯均合乎道,各朝代亦衍生不同之
风格,但中国功夫的传承在清末以后慢慢就断了。中国功夫分南北两大派,北派重脚,南
派重拳,北拳刚猛且行动幅度大,以少林八极形意为代表,南拳刃钻阴柔难以捉摸,以武
当咏春螳螂为代表。但不论南派或北派都有人练内家功夫,即所谓的内气或内功。内功的
派别较少,像少林那样的外家功夫较多。少林功夫在唐朝之前很可能是内外功合著练,但
发展到后来,由于诸多原因被禁了好几回,元朝禁武,满清也禁武,原有的内外合一功法
也就很难持续传下去。
筑基之难
所谓的内家拳,像太极拳、形意拳、螳螂拳、咏春拳、白鹤拳等都有一定的内气基础,
可是清末民初战乱连连经历时代摧残,往往一个炮火打来师傅就走了,而学习这种内家功
夫至少要跟着师父练二三十年,才揣摩得到其间的精髓。过程中有所谓的百日筑基,先蹲
马步一百天,包括四平大马、弓字马、丁字马、走马、之字马、滑马、后马、转马等等,
勉强练好马步才开始练拳。先打三年的空拳,之后打树干又是三年,兼以抬击打、铁布衫
和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如挑水、提缸、搬砖头、跑山路、阶梯等。接着再打三年砖头、
石头。十年下来基本拳功就有了,这时腰马的力量也会出来,再练十八般武艺,如棍法、
刀法、剑法、擒拿,也大概要练个七八年左右。而内家拳会少一点力量训练,主要在后接
、引纳、整劲的同步运作,站桩、蹲跃、推提的暗劲静力训练更是不可少。唯最难的是移
动中保持平衡、平衡中达到最大的轻盈、灵活和弹性,更重要的是能使气随身、步连环、
劲化手,一气呵成、一以贯之的内外阴阳气运功力。
不见山边
基本功都练完就要开始把以前一直练下来的气变成可以运作的模式,那还要十年,也就
是从开始练功到可以把气的运作模式表现出来,前后差不多要二十几年。前面十几年都是
在练力,虽然有练气,可是用不出来,要练到二十几年后,力和气才能合起来运转。这时
候如果师父不在了,学生便练不下去,因为看不到山的那边,摸不到水的深度,划不到海
的一方,自然也看不到武学更高的境界,便不晓得如何过渡到上层功夫。
代代失传
清朝末年国家社会乱得一塌糊涂,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还有各种内乱,师傅功力再
好都没用,大砲打来人就没了,死一个就少一个,根本来不及传承。师傅被战火追着跑也
教不了学生,学生也跟不了师傅,本来有学的就中断了。像霍元甲,他大败所有日本高手
,还有其他外国武术专家,他死时不到四十岁,学生顶多跟他十几年,根本学不到他的境
界。再看鹰爪王陈子正,他也是功夫极高且气很强的人,可是在军阀内斗日寇侵华的情况
下,许多大师死于战乱,无法传授武艺。等到最后老蒋军统那一批人来台,里面有一些人
是有功夫的,可是来到时人已老了。有个跟着老蒋过来的八极拳师傅刘云樵,他有一定的
内气,可来到台湾时已六十几岁,教了十来年人就走了。这么短的时间只能教教肢体动作
,身体内部气的运转教不出来,后来学的人也只是学个外形,根本走不进去。王家卫在拍
《一代宗师》前筹备了十几年,访问了两岸三地几百个不同派别的老师傅,几乎所有老师
傅都讲着相同的故事,老一辈的功夫是真有内气这一回事,而不是现在的“内家”以体内
肌肉扭转收缩的“静力”来作表现,这样的缅怀,而今听来却像是魔术、电影,天桥把式
,夜市或特技表演。
面授心传
西洋武术不讲内气,讲肌肉心肺锻炼,可以随时换教练再学,讲内气的中国武术就不行
。武功高强的师傅不随便收徒弟,他要看你是否有武德及是不是可教之才。中国武术讲传
承,关键在于内气很难教,很难学,只有靠口授心传,耳提面命,直指人心,师徒不断地
共振共鸣,能量才会出来。可是这些高手一个个走了,也就没人能传。最有名的功夫高手
李小龙,他有自身的天份,能将咏春、谭腿的东西和空手道、柔术、擒拿、泰拳、西洋拳
种合在一块成就最好的表现,但他的功夫是外家的,他的快是生来加苦练,和内气没有直
接关系。
力不能胜
大陆近代的武术发展大约在八十年代末才开始推行,由体委会主导,找来一些会武术的
人当某某武术协会主持人。他们那套功夫都是用力的打法,像铁布衫、打砖头这种类似江
湖卖艺露一手,打砖头跟打豆腐一样,可和比赛是两回事。过去二三十年这些人出去参加
国际竞赛都输了,十场输了九场半,因为参与的人的运动强度和杠扛连续性都不够。直到
最近十几年,从2008北京奥运前后,由于国力增强有余力培养运动选手,整体武术水平随
著运动力学应用普遍才逐渐提升。少林武功堪当中华武术之表率,可在八十年代前,只由
李小龙一人肩挑中国功夫与中国人的面子。以李小龙为中国功夫之代表,李小龙亦化身为
中国功夫大师在述说武功精义,让洋人大开眼界,称其为功夫之王,状况至此,主因是当
年内政混沌不清,国故文化旁落而致。
运动力学
这些武术选手用西方的方法去练,使用大量的西方器材像举杠铃、哑铃、练跑步及各种
协调性训练、弹性训练。那是力的练法,虽不是气的练法,可当他们的力强大起来之后,
由于外国的拳种只有一个,而中国武术门派特别多,因为艺术性高,形式表达很复杂,对
惯于单一拳种的外国选手便有点不适应,中国选手也因此有很精彩的表现。当身体的体能
强度及重量训练足够,再用这些套路散手中的技术熟练有自信时慢慢就能取胜,在国际比
赛里越来越多人有好成绩,都是从综合国力带动体操能力慢慢带起来的,和气一点关连都
没有。有些选手还是会练套路,可却不能把套路的东西用出来,因为没有练气,徒有外形
,身体内部产生不了相应的连结运转,只好用力来对应的打法,靠技巧性招式,稍微比外
国选手好一点,可是和中国传统气功和功夫是两回事。
表现运动
现在大陆的武术发展有两个明显的方向,一是散打,一是套路。套路好看,可不能打,
散打能打,可是也没到真的很厉害,只能说在实用上散打比套路要强,但比起运用内气的
中国功夫仍有很大差距。问题在于主导的人不懂,武术协会的人只是听闻传统中国功夫有
气这种东西,可是他们看大陆坊间一些所谓练气的人,都很难用科学或唯物观让人明了其
中道理。许多“神奇”功法,要不就吸天地的气,要不就吸植物的气,或搞意念导引,观
想及催眠暗示;和功夫里面的气好像两回事。再不就是铁布衫和铁沙掌那种硬气功,可它
不能用,看起来很厉害,比赛时、移动中根本来不及运劲,铁拳既打不出,连铁布衫也运
不成,李小龙就在香港一坊武林会中,一拳打在一位练铁布衫的国术师傅头上,人便晕过
去,因为铁布衫练不上脸和下巴。
内气难练
移动中能瞬间发出强劲的拳脚就必须练就真正的内气,而不只是顺着步收拳扭腰左右探
拳猛打,因为移动中,尤其相对移动时,双方都抓不住平衡也很难发力,充其量只是伸拳
和擦碰而不是打击,所以拳台上许多惊险的近身对打,双方都有惊无险。形意拳、太极擒
拿等虽然也讲内功,但其实都还是用力,用身体内部的扭力,也就是所谓的静力暗劲,看
不到有明显的动作,但还是靠杠杆原理发力,和传统中国功夫用内气发劲不一样,作用效
果也大不相同。许多武术表演旁能够一手把木棍扭或扳断,或一掌击在瓶口把瓶底打破,
看起来内力深厚,都只是一些力学把戏、物理特技和天桥把式,实战上根本打不出来,因
为一移动就做不出来,除非两脚定在那里,但对手不可能给你这个机会。也就这样,在各
种格斗博击擂台上,很少选手会直趋打击对手。因为先出手者易失先机,看准后再发可能
会更有把握。所以都在前后移步或跳跃试探,以刺拳或移位试对手反应,抓到漏洞才会快
速踏步压进,待杠杆部位准备好且脚步踏定后,左右上下直拳勾拳抛拳打出便掌胜券,此
时对手若跑得快也不易一下把对手击倒,便出现追追停停,打打看看的冷场。可用内气的
高手,不需杠杆踏定拉杆,却能于移步中连续以交叉弧型线性及网状的防攻动作便可轻易
一举制服对手。
古法不传
以前的中国功夫练法,练外家就是外家那一套,练内家就一定是练内气,而不是练内力
。隋末唐初李世民被王世充擒去,少林十三棍僧前去搭救,如果他们是用外力打法,不可
能应付得了几千名士兵。因为用力太多,体内乳酸起来,越打越慢,一群人拥过来就完了
。用内气打法就不一样,每一次出手都用差不多的力,而气劲透底,不论兵器或拳脚都能
一击伤敌或毙敌,就不觉得耗,可以不断地打,由于气劲很强,进击时,不管围堵布防的
人有多少,或撤退时不论追兵有多少,被点到的人立刻倒下,因为人再多,你面对的只有
前后左右的几人,而这些对手只要是普通战士而不是高手,便能如推骨牌般,可以突破重
围把人救出。那个时期的少林武僧应该有练内气,不过到了明朝就有明显的转变。当时戚
继光和俞大猷请少林僧兵帮忙打倭寇,俞大猷本身是功夫高手,戚继光也是,当俞大猷到
了少林寺要找些可用的僧兵,看完武僧表演后,他委婉地跟方丈说,那些武僧的功夫似乎
不如从前的人高,不过应付倭寇已足够。后来只带走两年少僧人给予特训,其中一人经历
战阵后,返回少林增益少林禅武之学。由此可知那时少林武僧的功夫虽仍维持在一个水平
上,但已不是唐朝时期的高水平,原因可能就在练法上转向外家,内气的部分慢慢就失传
了。
游刃有余
虽说走向外家,少林功夫还是了得,天天挑水走山路上下阶梯来回跑,在山梯上以手掌
倒著下山作蛙跳,他的力气比你强,耐力比你高,打起来自然比一般武者顺畅得多。不过
现在的甲级武僧都不参加比赛,因为功夫水平比一般人高太多,此外也不能出糗,除非退
下来的才会参加比赛。即便是外家拳,少林却因与禅结缘,透过独特参武释禅的法门,同
时修心强体,因而少林功夫不单代表北派及外家,更代表刚健的儒墨任侠之风。故此少林
功夫亦佛亦儒,其金刚怒目镇妖伏魔之风,与儒家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的任侠之风
相同,佛曰慈悲阿弥陀佛,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不外是诚信真心。内外身心,凝的是
一口气,气聚形全,形全神生,便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废心用行
学武术其实是以身证如来,佛家尝言以假修真,以假证修,所谓“假”是假设而非虚假
,也就是将身就心,立地成佛,而儒家的方法为修齐治平,修从身起,身起而行,故倡废
心用行(形),从修身而非心起,故行不言之教,从知止而定,入静安虑得;习六艺以射
御为本,故士大夫都多习武,从武中止戈之义,知礼中进退应对,通乐中平衡和谐妙化人
生之道,所以武术实自六艺之始而传扬。
止戈之退
功夫练习最重要是防守,也就是止戈之道,化解状况处理危机,通晓进退应对(圣人之
道),即以步法、身形和手上招数来应对,如在应对间防得了对手的攻击,便根本不怕对
方出拳,压进去时只有你打对方,对方没办法打你。可是我们看现在的武术选手都很怕被
对方打到,攻的也怕被防守的打到,所以先点点两下再决定要不要冲,一冲不成便赶快退
,双方都是闪闪躲躲,躲躲闪闪,而不是看到对方攻进来,太好了,等著一搭一转把你的
拳化掉!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手都没办法做出柔劲,只能用碰撞弹开方式,也就要大量杠杆
动作,再抓时机出击,通常机会都过了,一切又要重来。而柔劲是内气里最重要的东西,
对方一出拳,可以马上和他的手接触,吸收他的力量,不管带的也好,引的也好,或是用
截的,对手的拳根本出不来,便不会怕对手的任何攻击。
义随气生
再重的拳,上前一拦一吸,他的拳就没了,可是现在少人有这种能力,关键在于没有练
气。不过内气难教,古时候的师傅一步一步的教,今天的师傅教半年就可以让学生去比赛
,很明显是纯技术性和力量的教法,只是表演性的东西,和真正的中国功夫没有太大关连
。因为中国功夫与儒释道三家的形上心法有极大的关系,孟子沛然莫之能御的浩然正气,
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以增益其所不能的气慨,成就孟子之反身而诚,义无
反顾的大侠风范。而孔子倡刚毅木纳和克己复礼,都是要透过用行修而非心修的武(六艺
)艺来达到自我完成的圣人之境。由于武术功夫对练或实战时所面对的是不知方向、角度
、时间,及心理压力的变化,习武者需拥有行健不息的自强心志,守持任重道远的步伐。
大人之功
以大人心,泛爱众而亲仁,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基础为人生态度,故而其言也信,故
言必诺,行必果,与侠客十年磨一剑,达到十步必杀的功夫,完成使命后若不能全身而退
,乃有杀身成仁,若功成身退,自当千里不留痕,隐姓埋名,不留名声。这种的大仁心,
充份表达侠客实乃君子圣人化身,因而中国武术的高低与实力,完全在于习者所体悟的境
界与习者对自己及武术境界的信念和心意而定。
智仁勇谦
智仁勇三达德让习武者走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地。透过定静安虑得的
入门功夫,使内气如君子之重稳沈实,达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游于前而目不转,
也就是这种内省无疚不忧不惧的君子精神,才能展现孔子所云“射不破蒙皮”的高强武艺
。与敌相对时能以“必也射乎,其争也君子”的胸怀,展现不惑不惧之态,又能在比试时
展现可以予可以不予,可以取可以不取的气度。所以,古人比试即便胜了对手,仍自谦对
手“承让”,虚怀若谷,也就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迁怒,不二过,到无终食之间达
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种一风饮,一箪食,曲肱而枕不改其乐的旷达生命观,是
所有有权势名位财富的人很难做得到的。
信廉仁勇
因此太史公强调非信廉仁勇者,不得传兵论剑,也就是习武者要有“灭己”、“破魔”
、“除害”的功夫,唯有透过儒门修身、废心用形之法才得以进入。清末武术大师孙禄堂
曾言:“拳术之道,始于一理,形意拳诚一,八卦拳万法归一,太极拳抱元守一,三者都
要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让气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达到气透拳掌,凌空发劲的境地。
”而要进入以意引气的开端,其实不是用意,是先有诚信,有明明德止于至善的诚信,故
倡言必信行必果,里面就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内圣外王的节操。
反身而诚
这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儒侠精神,因此便有刺客列传中敢于只身卫道
,舍生取义的义行,亦有孔子父亲叔梁纥于救出鲁大夫臧纥后,再入战阵败退齐军的义无
反顾反身而诚的大仁大勇,比诸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有着更大的刚健气魄。如无“爱其
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的善养吾浩然正气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亢不卑的中道精神
,便容易有狂侠之弊,使信、直、勇、刚变成贼、绞、乱、狂。当习者能持平守中,能于
面对变化起动,喜怒哀乐未发时持中,则发而便皆中节,就能展现如陆象山般“举头天外
望,无我这般人”的自立、自重狂而不狷,傲而通情,推倒一世勇,开拓万古心的境界。
气盛化神
今日武术推广,重术轻道,讲法技少气理。礼记乐记篇提出“气盛而化神”,与孔子之
“气也者,神之盛也”相呼应,如同孟子认为气为体之充,配义与道便充沛天地间直养而
不害,达至刚至大之境。中国武术与儒释道三家修行相合,故一体同源功夫相照,又称中
国功夫,故重心气之和,应天随人而合,直取太极两仪,阴阳虚实,刚柔快慢之道与理,
所以有北派南派、外家内家之别,其中最要者为内家以内力而非外力之表现为最。现今内
家拳如太极形意等,学的是柔顺之功,实则练了许多静力重量训练,故倡后发先至,其实
是因用力为主,而无法以气主导,便不能先发仍然先至。
以气化机
外家拳更要讲力量刚猛和速度快速。同样被困于外国拳种的运动力学打法,如身形步法
扭腰转膊、推肘等杠杆作用做好后才能出击,杠杆相加所需总时间便变得很长,无法如以
气御力的前辈高手之迅疾及一以贯之的速续圆形线性作用,便达不到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及还虚入道的化劲、柔劲和空劲,只能在练精化气第一层纠缠而无法突破。因而功夫学
名中的腰马合一,中线攻守,攻防合步,抓位移时间差,消打同步,合后发先至,歼而击
之,迎拳破空等,都变“传说”或只能分段表现。内气若能练好,套路就不只有好看,而
散打合内气便不用力学打法。今天中国功夫走了西洋以美国为道的霸道使力使机之学,却
忘了古人以我武为扬,王道中虚实相应,阴阳相和,刚柔并济的天下第一等人的学问,只
落入运动强身,甚至呈凶斗狠耍老大的恶境,不见仁义礼智大方之境! (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