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 走进人文,古蹟可否起死回生 ◎赖昱安

楼主: wccandy (NASA)   2011-02-19 17:25:02
※ [本文转录自 wccandy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标题: [洞洞] 走进人文,古蹟可否起死回生 ◎赖昱安
时间: Sat Feb 19 17:24:37 2011
作者: doane (doane) 看板: consciousnes
标题: [洞洞] 农业陈列馆──走进人文,古蹟可否起死回生? ◎赖昱安
时间: Fri Feb 18 13:56:30 2011
农业陈列馆──走进人文,古蹟可否起死回生?
◎外文二 赖昱安 (本文刊载于台大意识报第038刊)
http://0rz.tw/BtKIH
在新生南路捐血车旁等公共汽车,往台大校园围墙望,不见人文大楼,只见龟裂黄土、稀
落灌木和在“破坏入口意象”声浪中退居一侧默然的农陈馆。相较于两栋已拆的人类和哲
学系馆,农业陈列馆为何值得我们保留?农陈馆在2007年被指定为历史古蹟,但除了这特
殊身分外,而这栋建筑物当真有与人互动,产生记忆与连结?还是只是一栋老而无用的建
筑?
Intro
座落前往普通大楼蒲葵道入口右侧,农业陈列馆的外观与日治时期台北帝大校园建筑
折衷主义风格大相迳庭(以行政中心和文学院为代表)。农陈馆建于民国53年,乃国民政府
播迁后农复会(原农委会)利用美援经费所建,意于宣扬当权政府农业计画的产品和政策,
作为展览馆之途。设计农业陈列馆的建筑师张肇康受业于现代主义大师葛罗培(Walter
Gropius)。他原先是在1960年代与贝聿铭、陈其宽共同规划东海大学,但张肇康设计精华
的浓缩却凝于台大的农业陈列馆。他试图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几何的理性中带入感性熟悉
的中国意象。外观上,一楼的梁柱举起二、三楼以琉璃瓦墙形成的帷幕,但一楼外圈走廊
的虚空间反托出轻盈的美感。
Even a Brick Wants to Be Something
鲜为人知的是,此栋建筑迷人的部分呈现在细节上一丝不苟的贯彻。在校园文化资产
课上淡江建筑系王俊雄老师点出,农陈馆内部的设计是整齐一致的规划在方格模钜上,从
棋盘状的黑格子上(改建后仅三楼可略窥一眼),可以清楚看出柱、梯的落点。在流动空间
上的设计上,馆内东西两侧造型殊异的楼梯,已自然分割了三格区块,而到了二、三楼,
清水混凝柱的位置恰巧落于一楼内圈轴线之上,保留、延续了一楼外圈走廊的概念。室内
本身是ㄧ全然开放空间,展示品置于柱和楼梯所形成的内圈,而人走动于外圈,日光移走
穿透排列宛若中国花格窗的琉璃瓦孔群,将外面的光影带入室内,形成流动空间。而在设
计理念上每一个元素举凡扶手、楼板、梁、柱皆是独立的个体,沟缝的虚空间暗喻元素间
彼此的交接。以梁柱为例,若细查则知梁柱彼此分开,似中国传统建筑的卡榫意象却不假
修饰,以我们熟悉的语汇安静地支拄。
Crisis
然而,校方作为使用者,无论是不知或漠视其设计精随,横竖将博物馆展品推墙站
立,展品不仅挡住琉璃瓦帷幕,甚至是取代动线,而清水混凝柱则穿上了可笑的蛋糕装,
包围其上的室内装潢冗赘、壅泄不堪,管线亦强占了沟缝保留下的空间。使用者对于建筑
物本身的使用不只左右了建筑物的利用价值,更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于这栋建筑物的情感
和记忆。而农陈馆一直以来虽身为博物馆,却未能唤起任何集体记忆。虽然农陈馆在台湾
建筑史上,甚至是世界建筑史上,成功写下了移植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和中国的传统元素
的实验性融合,但始终讽刺的是,张肇康建筑师当初巧妙的设计却被使用者自己的“改
造”所破坏,既未能善用空间,更是校方自打巴掌,一桩亲手掐死“自身使用空间”的惨
案。更不幸地是,在人文大楼建好后,农陈馆转为文院系学会的规划上仍是萧规曹随,欠
缺反思。
空窗期后炙热──系学会空间使用
正当人文大楼吵得沸沸扬扬,文学院的各系学会未来的使用空间被漠视于一旁。根据
校园规划小组讨论,文院各系学会从校史馆搬迁至农陈馆之间将有着三到五年的空窗期:
在这段期间,系学会可以讨论系上活动和供放成箱成堆杂物的“窝”将没有明确的安置所
在。这群目前被忽略且没有任何声音的未来使用者(各系学会)将何去何从?
即使顺利搬迁到农陈馆后,学校对于馆内的使用仍未有良好规划,极可能面临在“使
用者需求”和“历史古蹟”两者上的对立。现在的历史、中文、日文、外文四系系学会位
置的乃在校史馆后排东侧,没有任何隔音经常造成彼此互相干扰,而未来的系学会位置将
搬至农陈馆二楼,重现洞洞馆经校方自行改建后隔间所造成的闷热、通风不良的窘境。隔
间造成对古蹟保存的破坏 (农陈馆原先设计为全然开放的展览间) ,易无法解决闷热及通
风的问题。欠缺对建筑物本身足够的认知和掌握,未来文院学生和建筑物间的显然无法产
生良好互动,农陈馆依旧是校方欠缺对空间掌握的代罪羔羊。但更积极的改善应是:农陈
馆回归为展览馆 (供与全校院所或校外展览使用),移除冗饰──还农业陈列馆它最初的
样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