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nstantin (最好的时光) 看板: Dalawasau
标题: [活动] 1205读书会
时间: Fri Dec 5 06:42:19 2008
第一章 李丁赞〈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台湾的发展〉
一、 什么是公共领域?
1. 没有公共领域的台湾,各种社会力互相竞逐蚕分国家机器的大饼
2. 公众领域是一个公共论坛,在这个论坛里,私人会合成一个公众,并随时准备迫
使公共权威在舆论的合法基础上运作
1) 公共论坛:供公众辩论的开放性空间,除开放性外,以理性程度的判定界定质的
平等;空间是一种后设议题的空间,由议题串联成的形而上空间。
2) 私人:以权利为基础的私人;包括亲密领域的私人,一种纯粹的人类关系
3) 会合:媒体与聚合机制;共同的对话基础;沟通理论(P.9)
4) 公共意见或舆论:公众与俗民、大众;公众的要素
5) 公共权威:主要指国家,但并不只有国家
6) 合法性:公领由公众论述而生,获得公众认同而有权威性;不依藉权力
二、 现代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发展──现代性的轨迹
1. 经济理性取代社会理性。公共领域诞生的原因:
1) 现代国家:理性的国家→尊重社会内部运作法则,市民社会成型
2) 市民社会:国家垄断暴力。商业消除残暴也消除道德。忏悔用的凳子。
三、 西方公共领域的诞生
运用理性沟通。文学公共领域,场所与书籍世俗化(终究通俗化)与亲密领域
四、 战后台湾市民社会的浮现?
1. 台湾:充满政治性格的地方社会,先于市民社会的政治社会
2. 前七零年代:道德国家、政治力渗透的社会、寒蝉效果
3. 七零:革新保台、党外(新兴的政治力量代表新的社会力的诞生)
咖啡厅、文化启蒙、本土知识萌芽。激情与政治特质:挑战威权体制
五、 市民社会的撤退──台湾民族主义的诞生
1. 美丽岛事件,大力镇压,转向意识型态层面的反抗,议会路线走向群众路线
2. 群众路线的运用:语言、象征符号
3. 情感认同取代理性辩论。生命共同体的道德和荣耀
六、 撕裂的社会──中国民族主义复活
新党成立、统独意识形态撕裂的社会。大和解
七、 为什么没有公共领域?
1. 公民文化的缺乏:近世中国防御社会观、长久政治渗透导致对公共事务没有兴趣
、有市民社会但没有明确规范化的公共领域
2. 民间社团:参与人数少、底层公共领域(最没有组织力)
3. 媒体运作:侍从报业体系、众声喧哗
4. 商业文明无法开展,政治逻辑而非经济逻辑支配市民社会。以敌我看待彼此。
八、 出路──亲密关系的建立
1. 亲密关系;造街案;一种很认真、很细腻把对方当成一个个体,一个独一无二的
个体的努力,一种倾听对方、凝视对方和面对对方的努力
2. 进入对方的生活脉络。个人或群体生命史。
第三章 钱永祥〈公共领域在台湾〉
一、 前言
1. 社会与概念的实践性关联。讨论的基础
2. 政治演变既有进程:自由化、民主化、(应该要的)公共化
二、 公共领域的现身史 ──社会取得相对于国家的自主地位
1. 何谓“民主反对运动”?
1) 民间社会论:党国社会与民间社会的支配与对抗关系
2) 人民民主论:主张社会运动纷杂多样,社会斗争有多样主体
A. 以上二说共识:国家本质反民主
B. 李登辉规划诱导的民主
C. 社会意义之下的民间与族群意义下的民间
D. 对国家的负面评价与对社会的全盘肯定;社会或人民的内部并没有规范或现实问题需
要烦心→政治蕴含鲜明的自由化→社会运作自有其理路
3) 公民社会论:强调自我组织的社会→如何规范、处理冲突→社会需要动员意志已
进入政治过程的能力
2. 自由化强过民主化
三、 关于政治冲突与政治合作的概念分析
政治必然牵涉到群体的冲突与冲突的解决。三种冲突:敌我型;对手型;合作型
四、 公共领域的分析──问题脉络与理论架构
1. 如何透过非权威的途径形成社会的共同意见,进一步体现为社会生活的规则与政
府的公共政策,完成民主正当性的要求。
2. 构成非权威的共识:市民社会必须存在、共识基础(正当性与合理性),不只是
对的,并且具有最好的理由。妥当性主张与兑现(P132)
五、 公共领域与民主──概念与历史
1. 多数决(偏好的数量累积)与暂时协议(策略交易)。并无考虑正当合理
2. 相对于谈话中心的投票中心民主模式
3. 辩论说理程序、偏好有修改转化的可能、取得合理正当的共识。审议式民主
4. 经由公共讨论,得到超越私人利害和信念考虑,、而又在互相主观意义上最好的
结论,即符合公共理性的要求。
六、 台湾当今的政治观对公共领域的障碍
默认推翻党国体制的阶段。民粹威权时期。独立建国。公民选民化、乡亲化
《问题与讨论》
1. 台湾的公共领域如何从雏形急速转向哈伯玛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结构转型?
2. 学者们想要建立公共领域的目的何在?还是他们只看哈伯马斯前半段?
3. 对于台湾近来政治发展,有神圣的社会对抗不公义的国家的论述。不公义的国家
被打垮之后神圣的社会也堕落了?因而亟需建立一个公义的国家从而塑造今上河
蟹神圣的氛围?从赵少康到马英九,从陈水扁到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