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Yahoo欧玫瑛网络公关操作及社群行销

楼主: fishliker (奋力不懈)   2010-05-06 10:47:04
消费者主要购买东西都是看口碑
目前台湾上网的人数是1550万人以上 约有75%的普及率
(也拜开心农场所赐)
TV 杂志都已经成长有限
但是YAHOO GOOGLE FACEBOOK等都还在成长
比方说FACEBOOK虽然在2009 五月推出中文的版本 但是现在很多人在使用了
只是现在还一直是免费的
台湾人对网络有些东西是特别的偏好!
比方说Plurk的部份 在台湾就是特别的偏爱
因为台湾人爱分享 爱分数 成就感
有些网络的重度使用者就会使用plurk
及时的资讯
有时是正面或是负面 如果是负面的...企业要如何因应
就得利用公关媒体来运作了!
商品的推广 朋友家人的推荐是很有效的
还有就是揪团 试吃 试用! 成立了"社群"
嗯...比方说无名吧!
每天约有900人分享 500万张图片
50万的文章 以及5万个短片
消费者的习惯: 一些男性的上班族
每天上班前 会先进无名 看今日的美女 心情就很好 (^^)
今日之最...(正妹墙)
也形成正妹为台湾的特色
另外 女生很喜欢写blog 但是看的人多半是男生
消费者行为:
Youtube 为什么有些短片会点阅多呢?
Top 10 不外乎是小孩 女生...这类的
台湾还有另一个特色 就是自拍
一进餐厅就会先拍照 而不是先吃东西
然后可能利用行动网络将图片上传到网络上
在网络上 社群媒体的力量是很大的
比方说 如果你的blog或是粉丝团做得好
就是一个媒体 是很有影响力的
举个例子: 弯弯的浏览人数已经有一亿次了
Yahoo有每日一物(是独家 限时 限量)
有些顾客 在店里 可能会去比较 所以购买的欲望可能因而变低
但是 利用这个服务 可能在2小时内卖出好几百台的机车
目前网络已从Web 1.0(单向传输) 转到 Web 2.0(互动)
UGC(使用者创造内容)
比方说 林育群的成名
一开始是在台湾的星光大道上一唱成名
但是这只是在台湾有名
等到出现在YAHOO美国的首页与Youtube后
他才开始有名 被邀请到美国上节目
小人物 dream come ture!
美国也有这方面的例子
Colbie 也是利用社群的力量
本来是在自己的blog发表自己写的歌 然后声音也很甜美 外表也很正 (^^)
有2000万人次的点阅率 (潜在的商机)
然后有6240个网络创作歌手在网络上声援
在Myspace(美国很常使用的)相簿42万人
iTune
bubbly付费下载200万次(很厉害)
另外 台湾最近有位谢家璇也是个潜力的人
Yahoo有个暴红排行榜
CNN现在也有全民报导的活动
拥报社群 像是新闻底下的跑马灯....
叫做IReport
四川大地震时 与外界交通中断也是利用网络将短片传出
H1N1时 也是利用INTERNET将每天的事在HOTEL内报导
总结: 社群 是公开的
要有一个点 目标: 服务性
品牌: 可以用影音 BLOG来程现
BLOG与网站的比较
BLOG非正式 但是可以高度的互动 期待每天的更新 但是一定要每天更新
才可以留住客员
比方说...一些大公司的CEO也会将一些比较软性的资讯写在BLOG上
利用 理念 故事性
比方说...."我....今天看到某个可爱的三岁小弟....拿到我的产品 叫吵著叫他妈妈买...
故事写得好 可以打动人心的
网络平台 可以当作小众的试用 看看水温
比方说1000份问卷 用人工方式
不太有效率
但是如果用网络 配小赠品
可能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了....
也可以利用blog 吸引一些爱好者参与
然后请这些bloger在自己的日志上写心得
就是很好的宣传了
爆红关键字 热门关键字
可以找到不错的商机
这方面的东西 在yahoo或google都可以找到
然后在知识+的部份
选对正确社群网站
锁定族群
抓住社群习性
运用议题操作
善用社群行销工具
比方说....几个人想点子
不如去找专门的讨论版 广征这方面的专才提供意见
然后建议就会如雪花般地来
每个人的喜欢东西不同
比方说 中高阶主管可能喜欢facebook的小游戏
也容易制作
所以 可以做一些心理小游戏 然后置入性行销
行销 可以搭时事 勤写文章 音乐 和影像 是可以成为动态的资讯
比方说7-11的粉丝团虽然成立很晚 但是做得很好
约30万粉丝
动画 为主 文字很少
有产品资讯
将小游戏置入 来换一些活动....
像是一个"钩子"可以留住客人
Adidas 也是利用影音方式的来做
SKII是利用便宜的MODEL来做粉丝团
政治也是可以用网络社群来营运!
欧巴马用社群 Twiter myspace flickr
不仅在实体做 网络也经营
虽然可能网络上都不是本人来回应的
可以获得空前的捐款
味丹的多喝水广告的 水超人
TV teaser 花的钱不多 但是可以制造话题
每个活动弄得不深 但是可以环环相扣
但是品牌形象却有加强到
许多平台都有在地化...
比方说北美欧洲是google广告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google在亚洲其实做得不好
韩国方面 google顶多在第三....yahoo在第四....
可能文化 语言不同....
在大陆 YAHOO GOOGLE都没了...只有大陆自有的"百度"
不过YAHOO的香港 台湾 日本 都做得不错
那小朋友会不会上网呢....会!!!!!!!!!
"普尔庄园" (我不会拼)
大宝礁是最近的不错的CASE!!!
花了约2000万NT 但是创造了上亿(UD)M 的观光商机
刚好遇到金融风暴
征工作人 先内部筛选
选到一些的候选大部份是网络使用者多的区
然后利用民族性投票 灌票 商机无限呀.....
楼主: fishliker (奋力不懈)   2010-05-06 11:58:00
摩尔庄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