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4岁台大毕业女生 为乌干达小孩做童书

楼主: zkowme (zkowme)   2015-06-25 19:59:40
24岁台大毕业女生 为乌干达小孩做童书
by 上下游记者 潘子祁 on 2015 年 06 月 25 日 in 绿生活.旅游.国际通信
近日台大生募款事件受到热烈讨论,但有一位一样毕业自台大的24岁女生,正在为须从台
湾起飞、经杜拜转机16小时的乌干达(Uganda)孩童募资。她是王怡珺,由于参与美国国
际开发署(USAID)计画而来到乌干达,致力改善当地农民和中盘商环境;她注意到乌干
达虽然有不少故事书,却没有一本专门讲乌干达地方、部落故事的童书,深深感受到乌干
达的传统文化正在流失。
为了协助乌干达人重新拾回自己的文化,王怡珺在台湾提出新台币15万元的募资计画,若
募资成功,可望在今年出版2本由当地耆老讲述、以英文和乌干达方言双语并陈的故事书
,送达20所以上的乌干达小学。而整笔经费还将用于成立童书出版社,以招募乌干达当地
的故事写手,持续不断以童书的方式创作、保存乌干达文化。
40种方言、10余种族群,乌干达文化缤纷多彩
乌干达是东非的内陆国家,邻近国家包括南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刚果,
首都是Kampala;总人口超过3千万人,若依种族划分,超过10多种族群,即使是最多数的
人种Buganda,也不到总人口的1/5。
自1962年自英国独立以来,国内少有战争。虽然英文官方语言,但在地方、部落的日常对
话中,仍有高达40种方言仍在使用,可以概略分成西北部Central Sudanic(中部苏丹语
)语系、北部Nilotic(尼罗河流域)语系、南方Bantu(班图语)语系。因此无论在人种
、语言、文化、宗教、音乐上,乌干达可以说是十分多采多姿。
目前在乌干达工作的王怡珺说,其实乌干达“并没有那么穷。”根据她在国内第三大城市
Mbale生活的经验,这里有5所私立学校、到国内各大都市也有“柏油高速公路”,居民也
以政府人员、教职、商人等中产阶级为主,不过出了城区、就是连绵阡陌的、黄土土的农
田。
以农立国,但“农民只想温饱而已,不了解商业化的农耕机制”
在乌干达,多数人以务农为生,依作物来分,可分为种植玉米、matooke(一种地方香蕉
)的粮食作物农,和咖啡、极少量香草的经济作物农,普遍而言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生活
水平较生产粮食作物的农民高。
“不过在乌干达,农民和中盘商会互相欺骗、缺乏信赖关系,”而且农民也不在乎生产品
质、保存方法和耕种技术。像是玉米,王怡珺说农民并不会将玉米田进行栽种规划,也在
充满石砾、尘土的农地上曝晒,而取玉米粒时也不用机器、而是使用敲打的方式取得。
“但其实当地农民不缺技术,”王怡珺解释近20年来西方国家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PO)
都已提供的技术、硬件资源,像农民其实有取下玉米粒的机器,但农民并不想追求更好的
品质、而不会去使用,“而且多半人务农只是‘想温饱而已’,并不熟悉商业化的农耕机
制。”
长期仰赖国际援助,希望协助乌干达当地更上轨道
王怡珺去年6月自台湾大学工业管理系毕业后,加入Peace Corps公司,该公司专门负责执
行USAID Feed the Future计画,是美国欧巴马政府推动的重点计画,工作重点在于让中
盘商价格透明、合理,并进行财务管理训练、咨询,以改善乌干达的农业状况。
“其实我的工作台湾人应该不陌生,就是1950、60年代‘美援’的那种概念,”王怡珺说
,一般西方国家、NGO对非洲的工作,可分为提供物资、避难的“人道救援”,和协助国
家发展、提升的“发展计画”,她的工作就属这种;因此发展计画结束后,都希望能够让
当地“更上轨道”,而不是“一结束就终止。”
“我曾经看过一家合作社他在2013年的帐目非常清楚、专业,但是2014年空白一片,”王
怡珺好奇地问了合作社人员,竟然得到“因为我们2013年要争取金费才这样写,隔年没有
金费就不写了。”她在Mbale已听闻不少当地人感叹近20年来世界各地投入非洲的物质,
已经让非洲人相当依赖“其他国家的施舍”,甚至许多在都市工作的乌干达人返乡、会被
邻居“讨钱、要施舍”,而且慈善物资也都集中本来就较有资源的人群上。
乌干达其实不缺书,但缺“属于乌干达的书”
其实在乌干达的大都市中都有图书馆,而且书籍一应俱全;“但是即使是Mbale这样大的
城市,书籍清一色是西方童话故事,而没有地方故事的童书。”王怡珺观察到,许多到都
市生活的乌干达人已经渐渐开始不用方言、族语,而改用英语,他们说得出小美人鱼、小
木偶的故事,却讲不出乡间、耆老口传的传统故事。
例如她这次预计出版的其中一个故事《鹭鸶和牛的秘密》,讲述牛因过失而得罪狮子,在
鹭鸶的机智下让牛脱逃成功,“没听过这个故事的乌干达人跟我说,他觉得这个故事可以
知道朋友并不可靠,还有不因鹭鸶‘不起眼’就瞧不起牠,”王怡珺说无论乌干达的大人
、小孩,其实都很喜欢乌干达在地的故事,而且相较于西方童话故事书,非洲故事更写实
、不避谈“尴尬话题”、重视人性。
而这些故事主要来自2名Maasaba族的耆老,其中一名“住在没有路的地方,”是透过
地方朋友牵线才找到的;另一位则是以保留口传故事为使命的地方氏族,“他们听说我要
将故事出成童书,其实都很有兴趣,也很希望能看到成品。”
王怡珺也坦言,其实在乌干达有不少NGO都已经出了童书,但都是“针对卫教宣导、宗教
情怀而出书,”她并没有听闻“出版传统故事的童书,”而且根据她估算,只要15万元台
币就可以成立一家由当地人自己说、自己写、自己印、自己卖的童书出版社。
“只有这么做,才能够让乌干达人回头寻找自己的认同,”将文化向下扎根、保存,王怡
珺说,“否则国际援助撤离,乌干达该怎么办?”
目前15万元的募资计画目标已达一半,只要再募得7万多元,就可让乌干达在今年学童读
到2本属于自己文化的童书,且出版社将在首都Kampala印制2000本、在地故事的童书,并
透过当地“不发达”的通路,送到至少20间乌干达小学。
当地人就子居住在这种类型的茅草屋中,而精美的笔电包是回馈计画的一部分
乌干达童话故事抢先看《鹭鸶和牛的秘密》
从前,狮子和牛是很要好的朋友,不只一起居住、还一起玩耍;有日狮子妈妈和牛妈妈出
门办事,小狮子和小牛就开始玩“你追我跑”的游戏,结果小牛为了吓唬小狮子,从高处
跳下来、却不小心压死了小狮子,小牛肇事后向牛妈妈求救,两人决定“走为上策”。
狮子妈妈回家看到惨死的小狮子,决定向牛妈妈讨公道,就在狮子妈妈要追到牛母子时,
牛母子向小不点鹭鸶求助,鹭鸶教他们一个“方法”,从此狮子便不敢再追讨这笔“帐”
,也不愿再和牛家人来往,而鹭鸶因此和牛家人成了好朋友。
by 上下游记者 潘子祁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72048/
感人推
作者: tkg2012 (生蛋拌饭)   2015-06-25 21:24:00
工业管理系wwwwww
作者: winniefreeze (Q)   2015-06-28 01:43:00
我也注意到…没有这个系=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