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oo.gl/zT0i6f
2014年11月20日16:27
作者:张小虹(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台湾高等教育一向标举教授治校,但如果治校的教授(包括现任的校长与院长)都被瞒在
鼓里,看不到决策过程中“翻盘”的真正关键,那如何侈言“校园民主”?
台大杨校长与文学院陈院长日前投书<台大校门口绝未被财团圈地>,完完全全暴露出“
灰箱治校”的神通广大,就连后来继任的校长与院长,都搞不清楚当初“捐款绑基地”的
事实真相。
2006年3月底以前所有文学院、校规会、校发会的会议记录,人文大楼都有两个基地,文
学院后方的一号地理馆基地已经进行初步规划,也已通过校发会,而二号洞洞馆基地因靠
近校门口,须从长计议其对校园空间历史记忆的影响而暂缓。但这一切进行中的规划案在
2006年3月突然“翻盘”,彼时的台大文学院叶院长在94学年度第9次校规小组委员会会议
中报告,“因有外来资金愿意就一、二馆建筑所需经费一起捐助,因此有机会在洞洞馆基
地一并规划兴建”。
该年4月的第10次校规小组会议,彼时的何学务长便表示文学院因有“新资金、新基地”
,原本的一号馆基地可研拟规划为教学大楼。待校内程序拍板定案后,该年6月“外来资
金”才正式与台大签约,捐赠五亿四千万元,在台大校门口旁的洞洞馆单一基地兴建人文
大楼。
在文学院与校方的所有会议记录中,没有对两块基地突然变成一块基地的任何讨论或表决
,此“台面下”的协议成为既定政策后,迫使文学院先自断一臂,砍去了四分之一的空间
需求,又迫使哲学系与人类系必须迁往水源校区的危楼(原先规划的两个基地无转置问题
),却依旧延宕八年无法解决单一基地过小、量体过大、地点敏感的问题。
我们感激杰出校友的捐赠,但我们抗议“捐赠绑基地”、“捐款绑设计”,以及目前定案
的建筑设计对校园周遭古蹟与历史建物的霸凌,对椰林大道整体和谐的破坏。
建筑物高度只是冰山的一角,从最初通过校发会的80公尺降到目前的24公尺(不是投书中
的21公尺,台大校园建筑物高度计算依规定必须包括屋顶部份),不是捐赠方或建筑师良
心发现,而是台大师生校友透过连署、透过记者会、透过投书媒体所辛苦努力争取到的“
一小部份”更动,但目前的修正依旧通不过台大校内与环保署对景观控制的相关规定,不
须引以为豪。
“灰箱”之所以不同于“黑箱”,在于累积了数量惊人的会议次数与可以摊在阳光下的会
议记录,“灰箱”之所以为“灰箱”,在于决策核心的不公开不透明、在于对既定政策的
一昧护航,更在于“制度性结构”(以捐款绑基地、以捐款绑设计)本身的不公义。如果
我们对“灰箱治校”一无警醒或照单全收,那我们如何有可能对“黑箱治国”发出怒吼。
台大人文大楼只是台湾校园里的一个小案例,却是我们脚踏实地追求“校园民主”的实践
所在。
==
小虹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