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书] 从毕业演讲看台湾的“成功者情节”

楼主: wearytolove (夺真书生A.W.)   2014-06-12 15:35:06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518965&ch=fb_share
从毕业演讲看台湾的“成功者情节”
2014/06/12【詹益鉴╱之初创投共同创办人】
多年以来,台湾的各大学毕业典礼,总是邀请产业大老或学术人士对毕业生进行演讲,但
除了带来对讲者或校方的新闻报导之外,我实在看不出来对毕业生跟在校生创造什么具体
价值。如果从毕业生的观点出发,他们需要的其实是挫折与失败的经验分享,而不是很久
以前的成功典范或对儿孙晚辈般的深切期待。
● 年复一年的大老演讲
凤凰花开的六月,又到了学子们离开校园的时节,也是职场新鲜人面对就业市场与产业挑
战的时候。因此,各大学往往邀请杰出校友或产业名人,到校为毕业生们致词勉励。
今年,台大邀请了施崇棠、交大邀请到曾志朗,分别期许毕业生们“要当T型人”以及“
志在四方”。又如去年,台大邀请了杰出校友戴胜益,却因为前一周在中兴大学毕业典礼
的演讲提出“月薪5万以下不要储蓄”,后来在台大学弟妹面前把储蓄门槛修正为“月薪3
万”,而引起新闻风波。
其实这些产业前辈或名人专家,固然功成名就、术有专攻,甚至可说对国家社会贡献卓著
,但处在产业变动快速的时代,如果今天我是坐在台下的毕业生,我真的需要这些资深大
老对于职涯发展的建议或勉励吗?
●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反观美国的大学毕业典礼,都邀请哪些杰出人士,对毕业生谈哪些主题呢?
MIT在去年邀请了Dropbox 创办人Drew Houston,告诉学弟妹“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而
是过得太安逸”;哈佛商学院在前年邀请了Facebook营运总监Sheryl Sandberg,她建议
毕业生“寻求真理及讲真话”,并敦促毕业生“创造一个使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拥有平等
权的世界”。
再往前看,宾州大学在2011年邀请到著名演员与导演Denzel Washington (丹佐.华盛顿
)对毕业生们谈“失败与冒险”;过去十年最著名的毕业演讲,则是Steve Jobs在2005年
于史丹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著名演讲,用他个人的三段生命历程讲述“爱、梦想与勇气”,
并留下“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千古绝句。
● 年纪不是问题,成败才是关键
其实我并不是要比较这些杰出人士的成就,华硕与王品在华人世界的成就价值,未必逊于
我上面所举的美国名人所属的企业;但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年纪。
我并不是要“战世代”,但我要挑战“大老”才有资格受邀演讲的观念。
施崇棠先生今年六十二岁、曾志朗七十岁,戴胜益也已经六十一岁,这些前辈的子女都应
该早已大学毕业,他们的成功经验、产业观点与人生哲学,对台下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已
经算是父母辈甚至接近爷爷世代的。
而美国名校邀请的演讲嘉宾,Drew Houston、Sheryl Sandberg、Denzel Washington在演
讲当年,分别是30、42、55岁;2005年于Stanford演讲的Steve Jobs,回锅苹果第二次当
执行长将近十年、创业将近三十年,当时也才50岁。
这些三十到五十岁的讲者,跟毕业生之间的代沟,显然比六十岁甚至七十岁少很多,对产
业趋势与科技未来的描绘,应该也比较精准实际。
除了年纪较轻之外,这些美国的毕业演讲来宾,几乎不谈产业或科技,也不会告诉学生要
“成为怎样的人”或“怎样投资自己”、“如何成功”,反而多半在谈自己过去的失败经
验!
● 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
这就是关键所在。问题不是讲者跟听众之间年纪或世代差距,问题是校方打算借由毕业演
讲,给年轻人什么样的“价值典范”(Role Model)?
两年前,我做过一个关于“成功”与“失败”的个人研究,根据 Google的搜寻结果,中
文字“成功”有12亿个搜寻结果,而“失败”有5亿个;对照之下,英文“success”+“
succeed”共 10.2 亿个搜寻结果,而“failure”+“failed”共 10.9 亿个结果。
从中文“成败关注率”的2.4 倍相较于英文的 0.93 倍,可以约略看出华人有多迷恋、多
在意“成功”这两个字。
前面所提到的美国讲者,其实也都是各领域的成功者。但一来他们在演讲当时都还在“往
更成功的颠峰”路上(想想2005年的苹果),一来是他们绝口不提成功,反而关注失败、
冒险与挑战;而我们所邀请的大老,要不是年届退休的政经专家、不然就是企业成长已遇
转型瓶颈的资深创业者或经理人。
所以,为什么我们的毕业典礼,总是要邀请“大老”担任讲者?
我想除了学校行政单位对于“成功者”或“杰出校友”的想像跟理解有限之外,主办人的
心态也很值得讨论。
可以猜想得出来,校方主办者一定是希望“大牌讲者”莅临可以带来新闻报导,对校方的
声誉跟新闻曝光度有所增进。但这样的出发点本身是有很大问题的。
● 主角是毕业生,不是校方或讲者
毕业典礼的主角,应该是每一个毕业生,而不是校方或校长,更不是讲者。但可以看到过
去几年受到新闻关注的毕业典礼,不是讲者被关注,就是校长被报导。
站在毕业生的角度,这样的毕业演讲,真的没有价值。也难怪许多学弟妹,现在都不愿意
参加毕业典礼了(其实从我大学毕业的1998年,典礼出席率就很低)。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给“即将面对升学、就业、当兵、出国等人生挑战”的大学毕业生有价
值的建议,就应该邀请有价值创造经验、曾经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讲者,邀请理解年轻学
子、可以沟通对话的青年杰出人士,而且最好身在产业之中(毕竟多数毕业生都不会往学
术之路发展),跟毕业生们分享挫折的经验。
也许有人会说,但媒体报导的成功企业家或创业者就一直是那些大老啊。难道台湾真的没
有青年创业者吗?
连批判学运世代的行政院长最近都见到了数十位在网络、行动、农业与社会企业等领域努
力耕耘的创业者,更不用说在我所共同经营的AppWorks(之初创投),已经培育超过150
个新创团队,投资20家网络公司。
不说这些还在辛苦经营求生存的创业者,就算要举创业成功者,从曾经是“台湾最年轻上
市公司创办人”的群联电子潘建成董事长,到被美国上市公司收购的阿码科技黄耀文执行
长、被日本科技公司收购的前曜硕科技创办人郭荣昌、被Groupon收购的前地图日记创办
人郭书齐,通通都是年轻的杰出创业者,但似乎通通没有被母校的毕业典礼邀请过。
在产业变动迅速、科技日新月异的现在,成功往往只是一瞬之间、难以预测跟描述,失败
经验却会让人刻骨铭心、成为养分与动力。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大学毕业典礼,邀请的不再是爷爷爸爸级的大老,而是对毕业生来说
可以亲切叫一声“学长”而不会觉得有距离的青年世代,跟台下的学弟妹分享他的人生经
历与挫折故事。
作者: flysky21 (yoyo)   2014-06-12 15:41:00
推!!
作者: RoundTable ( )   2014-06-12 16:38:00
推! 虽然今年施先生的演讲已经比起n年前赖先生的演讲好很多 但也希望校方在毕典能找一些年轻的演讲者
作者: hihieveryone (逐浪人)   2014-06-12 18:27:00
拜托欧巴马难道会去什么小镇演讲吗?这是国际趋势平常那些学长姐其实有很多都会回来演讲或者表演老人家来演讲不只是单方面的谈话更是种象征还是要请 J·K·罗琳 布林 佩奇 之类的来说说话?
作者: Ianthegood (杂碎。)   2014-06-12 18:51:00
是种象征没错阿 该死的封建制度的象征
作者: sbtiagr (星奇*天)   2014-06-12 19:07:00
五六年级断层啊... o.o你看看多少现在的企业家还是三四年级、没有世代交替
作者: k801030 (阿维)   2014-06-12 19:29:00
演讲者不都在秀自己的公司多邱?
作者: rudolf (卤豆腐)   2014-06-12 19:44:00
是象征又怎样?毕业典礼是企业家毕业还是学生毕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