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资治通鉴选读 西汉
课程性质︰ A2通识 兼 历史系选修
课程教师︰ 张元
开课学院: 文
开课系所︰ 历史学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108/4/15
考试时限(分钟):120
试题 :
请注意:
一、依序作答,题号标明,不可多答,多答扣分。
二、自重自爱,绝不作弊。
三、试卷可携回,查验答案
一、简答题。12题选6题。每题5分
1.《通鉴》记:太后语群臣曰:“今皇帝病久不已,失惑昏乱,不能继嗣治天下;其代之
。”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
遂废帝,幽杀之。
请问群臣的话,是真心吗?还是另有原因?
2.“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
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廷尉何人?上是何人?上何以良久乃言?
3.师古曰:周勃劫其父,令其子行说。予谓劫者,劫质也。盖劫寄父商为质,谕以不行说
禄将杀之也。盖当时皆以寄为卖友,故固发明父子、朋友各有其伦,为人臣子者当知所缓
急先后也。
这段话,师古注何书?“予”是何人?如何判断?
4.“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
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这是谁对谁说的话,这番话使何人“大惭”?
5.南宋人胡寅说:“文帝恭俭,百金之费亦不苟用,宫阃是效,流传国都,莫有奢侈之
习,如之何不富?其财盖不可胜用矣。”
马端临说:“所谓为之则众,则财常足,虽帝恭俭所致,亦劝励之有方也”
马端临同意胡寅的说法吗?这段文字是取自哪一本书?
6.“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
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
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
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这段话是谁说的?县官指何而言?拜爵有何好处?
7.“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万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这段话是何人所说?他的哪一决定,虽为后世所遵奉,但也引起怎样的争议?
8.“诸侯地不能当汉十二,为叛逆以忧太后,非计也。今承一帝,尚云不易,假令事成,
两主纷争,患亦乃生。”
这是胶西国群臣对王所说的吗?“叛逆”指何事而言?这段资料的重要性何在?
9.史记、汉书皆云:太尉得剧孟,如得一敌国,曰:“吴楚无足忧者”按孟一游侠之士
耳,亚夫得之,何足为轻重!盖其徒欲为孟重名,妄撰此言,不足信也。
这段文字出于何处?后世学者,赞成吗?为什么?
10.“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____,汉
言____,美矣!”
这段文字出于何人手笔?并请填上空格。
11.“尝夜至柏谷,投逆旅宿,就逆旅主人求浆,主人翁曰:“无浆,正有溺耳!”且疑上为奸盗
,聚少年欲攻之;主人妪睹上状貌而异之,止其翁曰:“客非常人也;且又有备,不可图也。”
这段文字中最紧要的是哪几个字?为什么?
12.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寿可益,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
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
不合则隐。”
这是谁对谁说的话?说话者的身分是谁?
二、文本阅读题。6大题选作4大题。每道选择2分,简答4分。
1.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恐祸及己;尝燕居深念,陆贾往,直入坐;而陈丞相不见。
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极富贵,无欲矣;
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柰何?”陆生曰:“天下安
,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天下虽有变,权不分。为社稷计,
在两军 {章:甲行本“军”作“君”;乙十一型本同;孔本同;退斋校同。} 掌握耳。
臣尝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因为陈平画吕氏
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报亦如之。两人深相结,吕氏
谋益衰。陈平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
(一)文本前段,描述陈平的忧虑主要在于:
A.吕氏将代汉家而有天下
B.少主无法得到大臣支持
C.受到诸吕猜忌生命不保
D.难以拟出打败吕氏计谋
(二)这段文字中,后世经常会提到,应该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三)文本中{章:......}这个括号内写些什么?两军 与 两君所指有何不同?
2.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
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
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
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 “将军约,军
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
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
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
(一)这个劳军的故事,最能呈现的是当时的:
A.画面 B.气氛 C.心态 D.情势
(二)文本中有“天子...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这句话的特点是什么?请略言
之。
(三)出了营门,群臣为什么大感惊讶?
3.
初,楚元王好书,与鲁申公、穆生、白生俱受《诗》于浮丘伯;及王楚,以三人为中大夫
。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子夷王、孙王戊即位,常设,后乃忘设焉
。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遂称疾卧
。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
:“《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
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
,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
(一)这个见于史书的小故事,主要强调,应是:
A.好学 B.尊礼 C.知几 D.识人
(二)我们设想,楚元王与申公、白生、穆生,酒宴之时,他们会做些什么?其中的必要内
容应该是什么?
(三)文中所述鲁申公、白生二人与穆生处事不同,似乎对学问的态度亦有所不同,其不同
之处为何?请略述之。
4.
是时,太后用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会田叔等按梁事来还,至霸昌廐,取火
悉烧梁之狱辞,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
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
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
为之者,独在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已伏诛死,梁王无恙也。太后闻之,立起
坐餐,气平复。
(一)这段文字所述之事,可以师为哪一类的“故事”
A.政治 B.法律 C.伦理 D.思想
(二)文本中“太后用梁不食”其中梁事指什么事?
(三)文本中,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请你
自己的话写出。
(四)最后 太后听了“立起坐食,气复平”为什么?她心中想到什么?
5.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
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
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
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
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_________,至如黯,近之矣。”
(一)空格之中应填入哪四个字
A.圣君贤臣 B.贤能之臣 C.中流砥柱 D.社稷之臣
(二)“上”是何人?“吾欲云云”是什么意思?
(三)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
这段文字描述“上”的重点是什么?
6.
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
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
。”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
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
(一)馆陶公主将董偃留在第中,予以教育,重点在于:
A.内在修养与交游之道
B.充实学问与治国之道
C.内在修养与治国之道
D.充实学问与交游之道
(二)董偃能够“诸公接之,名称城中”是不是“诸公”因为公主的关系,特别愿意与他
交往?
(三)史书为什么要记载董偃的事?只是因为他为人温柔爱人吗?
三、文本阅读题,作业移于此。2大题,选作1大题,计分同上
(1)、武帝初年的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