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03下 袁承维 中国政治哲学概论 期中考

楼主: a5580321 (a5580321)   2015-05-14 23:47:09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哲学概论
课程性质︰选修
课程教师︰袁承维
开课学院:社会科学院
开课系所︰政治系国关组
考试日期(年月日)︰104.4.27
考试时限(分钟):120分钟
试题 :
一、先秦思想世界蓬勃发展,这个发展源于周初建立的封建体制逐渐崩毁,在历史长
期发展后造成的结果。由于封建体制规范了原先社群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在社
会、经济和政治上都可以发现相应于封建解体的变化。试问,三种层面的变化如
何促成百家争鸣的盛况?
二、面对封建解体后的乱局,原先维系封建体制的血缘因素失去了效果,孔子尝试“
以仁释礼”,找出维系封建体制的新兴因素,被后世儒者视为儒家的建立者。至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各自成为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性人物,也被认为继承了孔
子的部分学术成就。同为儒者,但孟荀两人展现颇具差异性的论述形式。试问,
孔子的学说如何发展出孟荀两种不同的论述脉络?其间又有何差异?
三、在《孟子˙滕文公》中记载孟子批判杨朱和墨子的学说,其认为:“圣王不作,
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
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自身主
张仁爱之说,同时批判墨子的兼爱之说。试问,此一批评是否合理?两者之说又
有何差别?
四、战国中晚期后,法家学说成为争霸各国仿效的热门论述。若细究法家学说,大致
可区分为齐法家和三晋法家两种次类型,又各以《管子》和《商君书》两书为代
表著作。试问,同样视“法”为重要统治手段的齐法家和三晋法家,有何异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