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资治通鉴选读:隋唐
课程性质︰历史系选修兼通识A2*
课程教师︰张元
开课学院:文学院
开课系所︰历史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103年4月21日
考试时限(分钟):100分钟
是否需发放奖励金:是
(如未明确表示,则不予发放)
试题 :
请注意:一、不可作弊。二、标明题号,依序作答,不可多答。三、考题可带走。
一、简答题。选答3题,每题5分。
1、宇文孝伯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舌”帝知其
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这番对话,谈及何事?此事反
映之人们之共同心态为何?
2、《通鉴》记曰:“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请问:“韦城”与“坐”,
各作何解?
3、马文举指责炀帝:“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于矢
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蠭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炀帝如何回答
?(大意同即可)
4、“我与君仇家,今所以不手刃君者,但谋逆之日,察君不预知耳。”又曰:“必欲
就死,可相见也。”这是谁对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5、辩机为《大唐西域记》之撰者,并译有重要佛经多部,何以《高僧传》中独无辩机
之传?我们对于辩机的认识应该阅读哪一位现代史家的论述?
6、“忍者,至刚之用,以自强而持天下者也。忍可以观物情之变,忍可以挫奸邪之机
,忍可以持刑赏之公,忍可以畜德威之固。”“夫忍者,岂桎梏其羞恶是非之心以
使不行哉?不任耳而以心殉之而已矣。”这是谁写的?他在谈什么事而发此论?
7、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隋朝的文化”中,述及“几门有成绩的学问”,请举出
其中的两门。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选答3题,选择每题2分,简答每题4分。
1、“文皇帝时,天下殷盛,发百万之众以伐高丽,尚为所败,今水潦为灾,百姓困穷
,加之往岁西征,行者不归,疮痍未复,主上不恤,乃更发兵亲击高丽,天下必乱
。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
(一)这段话是何人所说?
(A)李密 (B)窦建德 (C)王世充 (D)李世民
(二)这段话中有一个对比,请说明,对比结果是什么?
(三)这说这段话的人物,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2、百官悉诣朝堂贺,给事中许善心独不至。许弘仁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
阖朝文武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回若此!”善心怒,不肯行。弘
仁反走上马,泣而去。化及遣人就家擒至朝堂,既而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
怒曰:“此人大负气!”复命擒还,杀之。其母范氏,年九十二,抚柩不哭,曰:
“能死国难,吾有子矣!”因卧不食,十余日而卒。
(一)史官记载许善心母子之死,旨在:
(A)指责愚忠愚行 (B)记录朝中小事
(C)强调母子感情 (D)称赞忠于所事
(二)许弘仁“泣而去”,他为什么要哭泣?是你自己想到的吗?
(三)许母知道善心死事,心中想到什么?何以不食?
3、“大王悉兵渡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更鸣鼓建旗,踰太行,入上党,
徇汾、晋,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
,形势益强;三则关中震惊,郑围自解。为今之策,无以易此。”
(一)大王指何人?
(A)李密 (B)窦建德 (C)王世充 (D)李世民
(二)大王采纳他的意见了吗?为什么?
(三)胡三省读到此处,提出怎样的看法?
4、“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隠太子以庸劣居其右,
地嫌势逼,必不相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隠太子有泰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
,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己
,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
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
乎!”
(一)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什么事件?
(A)李渊太原起事 (B)玄武门事件
(C)李世民击败窦建德 (D)李世民扫平群雄
5、太宗初政之时,以房、杜之贤,萧瑀之直,而不能相亲,乃亲封德彝,盖以瑀之疏
直,难与共事于危疑之时,而封德彝之狡数,不与之亲密,则不能得其情也。后之
为相者,其心无所权量,但曰亲君子,远小人,未有能济者也。
(一)这段文字的背景是:
(A)房、杜新用事,疏德彝而亲萧瑀
(B)房、杜新用事,疏萧瑀而亲德彝
(C)房、杜赋闲,疏德彝而亲萧瑀
(D)房、杜赋闲,疏萧瑀而亲德彝
(二)这段文字的撰者是谁?主旨为何?
(三)你赞同这段文字的主旨吗?为什么?
6、君臣之际,顾不难哉!以征之忠,而太宗之睿,身殁未几,猜谮遽行,征之谏累数
十万言,至君子小人,未尝不反复为帝言之,以佞邪之乱忠也。久犹不免,故曰:
“皓皓者易 ,峣峣者难全”,自古所叹云。
(一)这段文字,述及君臣之际,相处之难,在于:
(A)臣进谏君受谏 (B)臣进谏君不受
(C)君受谏臣不谏 (D)君不受臣不谏
(二)这段文字出于哪一本书?载于哪一篇章?
(三)这段文字的撰者所哀叹的,主要是什么事?
7、上至濮阳,窦德玄骑从,上问:“濮阳谓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对。许敬宗自
后跃马而前曰:“昔颛顼居此,故谓之帝丘。”上称善。敬宗退,谓人曰:“大臣
不可以无学;吾见德玄不能对,心实羞之。”德玄闻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
不强对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李勣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矣
。”
(一)史书记载此一小事,主要考虑应该在于:
(A)李勣之事,需予记载 (B)言行之美,应予记载
(C)地理之名,需加解释 (D)有趣交往,应加记载
(二)为什么颛顼居此,即谓之“帝丘”?
(三)许敬宗说“心实羞之”,所羞者,指什么?
三、“作业”练习,原14-20日作业,移于期中考,两题选作一题。(10分)
1、唐高宗征高丽(上)高宗龙朔三年(663)
初,刘仁愿、刘仁轨既克真岘城,诏孙仁师将兵,浮海助之。百济王丰南引倭人以拒
唐兵,仁师与仁愿、仁轨合兵,势大振。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曰
:“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集穴,群凶所众,除
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与新罗王法敏将陆军以
进,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
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
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唯别帅迟受住据任存城,不下。
初,百济西部人黑齿常之,长七尺余,骁勇有谋略,仕百济为达率兼昆将,犹中国刺
史也。苏定方克百济,常之帅所部随众降。定方絷其王及太子,纵兵劫掠,壮者多死
。常之惧,与左右十余人遁归本部,收集亡散,保存任山,结栅以自固,旬月间归附
者三万余人。定方遣兵攻之,常之拒战,唐兵不利;常之复取二百余城,定方不能克
而还。常之与别部将沙咤相如,各据险以应福信,百济既败,皆帅其众降。刘仁轨使
常之、相如自将其众,取任存城,仍以粮仗助之。孙仁师曰:“此属兽心,何可信也
!”仁轨曰:“吾观二人皆忠勇有谋,敦信重义;但向者所托,未得其人,今正是其
感激立效之时,不用疑也。”遂给其粮仗,分兵随之,攻拔任存城,迟受信弃妻子,
奔高丽。
(一)历史上的“白江口之战”,是一次哪两国间的战争?
(A)中、日 (B)中、韩 (C)中、朝 (D)日、韩
(二)白江口之战,唐军大胜,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孙仁师与刘仁轨对黑齿常之、沙咤相如二人的看法,主要不同之处何在?
2、唐高宗征高丽(下)-续前题文本
诏刘仁轨将兵镇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还。百济大火之余,比屋彫残,僵尸满野,
仁轨始命痤骸骨,籍户口,理村众,署官长,通道涂,立桥梁,补隄堰,复陂塘,课
耕桑,赈贫乏,养孤老,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许,(胡注:卒如仁轨之志,所谓有
志者事竟成也。)百济大悦,阖各安其业。然后脩屯田,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丽
。
刘仁愿至京师,上问之曰:“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
,何能如是?”仁愿曰:“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上悦,加仁轨六阶,正
除带方州刺史,为筑第长安,厚赐其妻子,遣使齍玺书勉之。上官仪曰:“仁轨遭黜
削(胡注:黜削,谓白衣从军自效也。)而能尽忠,仁愿秉节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
!”
(一)“诏”与“召”二字,意思相同吗?
(A)完全相同 (B)音同事异 (C)有同有异 (D)完全无关
(二)刘仁轨在百济的作为之中,与唐代国威有关的应是哪几项?为什么?
(三)这两段叙述的文字中,你认为最为有力的是哪些?史书记士其事的意义为何?
四、请用下列《通鉴》或《中国通史简编》文本,试拟题目即作“一道选择,两道简答”
,下列两题,择一试拟。(10分)
1、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辞色,冀闻规谏
。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谏自
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啸,臣岂能烛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
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2、李密与旧将帅间相互猜疑不一心,这是最大的弱点。黎阳战后,精兵损失极重;错
误地估计王世充作乱,内部分裂,东都早晚可以取得,愈益骄傲自满;李密失败的
时机完全成熟了。王世充抱着死里求生的决心,率精兵二万余人,攻击李密军,李
密军大溃败,楼将帅单雄信等叛变,投降王世充。李密无路可走,只得率残部二万
人投奔唐朝,其余将帅如州县多归附王世充。李密来到唐朝,嫌待遇不够优异,与
王伯当出关谋叛变,被唐朝杀死。李密凭借洛口仓米,聚众将近百万,以为人多势
盛,就足以成大事。他并不知如何用众,也不知如何用兵,更不知如何用将,尤不
知自己如何做人。他从农民领袖变成隋的降臣,又变成唐的叛臣,军事上的失败结
合政绐上的失败,使李密成为不值得同情的失败者。他的失败,为唐朝增加了优势
,同时,也为王世充造成了强大的割据势力。王世充战胜李密,兵力大增,六一九
年,废隋皇泰帝,自称皇帝,国号郑。
五、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史书?你的阅读策略是什么?你觉得
成效如何?有什流地方需要调整或改进?(10分)
六、以下两题,历史系的同学做第一题,不需做第二题;非历史系同学做第二题,可以加
做第一题。(每题10分)
1、关于〈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几项选择-略谈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在历史教学上
的功用〉一文,请回答:1、该文主旨为何?2、范著《简编》如何处理三国部分?
意义何在?3、该文“余论”所论何事?你同意吗?
2、在我们阅读选自《通鉴》的资料,你对其中哪一段记载觉得最为有趣、或惊讶、或
感动、或喜欢、或不解……?请一述之。(10分)
七、以下三题,选作一题,每题10分。
(一)郭沫若所写关于隋代大音乐家的文章,请写出该文的大意,并略述你的读后感想
,特别是你喜欢此文吗?为什么?
(二)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隋文帝的描述,你最喜欢哪些部分,不喜欢哪些
部分?请略言之。
(三)范文澜前书中,关于隋代的佛教,请略言其大要,并谈谈你是否喜欢。
八、这学期,我们这门课,有了“作业”,你喜欢这种作业的方式吗?你对这种“文本阅
读”形式的题目,或作业,有怎样的想法与意见,请详细说说。(10分)
九、阅读下列文字,请指出摘自何书?(3分),这段文字与我们的课程有着怎样的关系
?(7分)
詹姆斯的散文不轻易在字里行间泄漏意义。这种风格挑战了当前的快速消费文化,而
读者必须费尽心力加以解读。读者为了解开作者的意义,必须与作者布置的扭曲句法
奋战,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仿佛成了作品的共同创造者。詹姆斯觉的有需
要将他的句法编织蜘蛛网,这样才能捕捉到经验的每个细微变化,与意识的每个闪现
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