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NTUnSA 看板]
作者: GUMBO (呆头) 看板: NTUnSA
标题: 我的进修学士班经验的再诠释之四
时间: Wed Mar 29 23:39:36 2006
歧视,或者说缺乏基本的尊重,这么样的一个现象,
在进修学士班的问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过对现阶段的我而言,这个现象已经不那么重要,
我并不想在这一点上面多做讨论,
这倒不是说因为被歧视而感到愤怒或难过是非理性的一件事,
更何况歧视本身也是一种非理性的现象,
我更感兴趣的是,是什么造成这种歧视的现象?
以及这种现象如何影响资源分配?
在接下来的讨论,我想引用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弥”(meme)的观念(注3),
如果有人不是很了解“弥”,可以暂时用“意识型态”来代替,
只不过这并不能完整表达我的想法。
(注3:请参阅“自私的基因”,道金斯著,赵淑妙译,天下文化)
我个人的观察,造成这种歧视的现象,
或许是因为“菁英主义”这个“弥”的关系,
之所以说是“菁英主义”这个“弥”,
是因为我不太确定我所观察到的是不是菁英主义,
以我有限的知识,我只能说我所观察到的“弥”跟菁英主义是很接近的。
而且这个弥的排他性非常强。
我在就读进修学士班的时候,
进修推广部的推广组在汤明哲主任任内推出了随班附读的案子,
有一点我一直搞不太懂,
就是随班附读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分证明会注明是随班附读学分,
我不太能理解,同样是跟日间部或研究所等等的同学上一样的课,
为什么其他的同学拿的是学分,随班附读的学生是随班附读学分?
是因为上课上到一半教授就会把随班附读的学生请出去,
所以他们的学分只有一半吗?
还是因为他们的作业会比较简单或是不用考试呢?
我记得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区隔考试考进来的学生,
跟申请随班附读进来的学生,
那么又衍生了新的问题了,
这个学分的发放不就变成是依照入学的方式来决定,
而不是经由过程来决定的囉?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来上课呢?
又既然上课的内容都是相同的,
那么学分证明跟毕业证书两者的差异还不够大吗?
我现在的诠释是,这是一种类似菁英主义的“弥”所造成的结果,
这样的“弥”在台大内部发挥一个区别自者与他者的功能,
区隔有利或有害于台大的分子。
我所观察到的,单单就学生而言,区分的标准就在于入学方式,
通过日间部入学方式入学的就是有利的分子,而其他的就是有害的分子,
这样的标准放在在职硕士专班或是EMBA班上或许不见得行得通,
不过硕士班自有硕士班一套筛选的方式,
而EMBA的学生并不具备学籍,再者审视EMBA学生的标准又大大的不同了吧!
诠释到这里,这样的“弥”居然也有一点社会达尔文主义,
甚至于是纳粹主义的味道了,至于是或不是,
我并不是那么样的确定,毕竟这只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我更想知道的是,当进修学士班消失之后,
这样的“弥”在台大这个环境又会如何的转变?
我留意到生科学生会会长跟文学院学生会会长都有在关注进修学士班存废的问题,
或许对他们而言,关注这“弥”的转变或许更贴近他们切身的利益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