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iangxw (Goodman)
2015-04-29 14:39:20http://news.stnn.cc/hk_taiwan/2015/0429/202812.shtml
马英九:蔡英文有责任明确对“一中”的表态
2015-04-29 14:22 中国新闻网 字号:
星岛环球网消息:马英九今天(29日)说,““九二共识””对台湾最大的意义,就是
找到双方可以接受的政治基础,且是两厢情愿,不是一厢情愿。
中新网引述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上午视导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陆委会),他在致词
时表示,22年前今天,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
汪辜会谈”,签署四项协议,这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后的第一个成果,也是开
启两岸制度化协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马英九表示,10年前的今天,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跟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达成五项共同愿景,为两岸回顾““九二共识””奠定基础。
马英九表示,最近台北市长柯文哲提出“一五新观点”,主张“尊重两岸过去已经签署
协议和互动历史,以‘四个互相’原则,促进交流、增加善意,让两岸人民去追求更美
好的共同未来”;蔡英文也主张“维持两岸现状”,并表达未来如果重返执政,将依据
监督条例逐案检视两岸协议、继续协商的立场。
马英九说,对柯文哲与蔡英文愿意抛开过去的主张,务实面对两岸大势所趋的和解与合
作,朝向当局现行大陆政策的方向调整,“我们愿意正面看待。”
另一方面,马英九也表示,他不得不指出,蔡英文与柯文哲的主张都在回避“一中”问
题。
他表示,尤其蔡英文已被民进党提名参选2016,更有责任明确回答两个问题,第一,“
维持两岸现状”的“现状”是什么?第二,如何维持这个现状?蔡英文必须说清楚“现
状”的内容与如何维持的方法。毕竟两岸关系不仅涉及台湾2300万人民的福祉,也攸关
台海稳定及区域安全,台湾人民与国际社会都有权利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马英九讲话全文:
22年前的今天,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与大陆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
,签署4项协议,这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后的第一个成果,也是开启制度化协商的重
要里程碑。10年前的今天,在野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
先生达成五项共同愿景,为两岸回归“九二共识”奠定基础。我在这个历史纪念日来到
陆委会,和大家共同回顾与前瞻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特别意义。
所谓“九二共识”,就是两岸在1992年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对台湾最
大的意义,就是两岸对最敏感的“一个中国”问题,终于找到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
政治基础,而且是两厢情愿,不是一厢情愿。我方表述“一个中国”,必须依据“中华
民国”宪法,当然就是“中华民国”,而不是“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
独立”。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就不会有1993年汪辜会谈,更不会开启2008年后两岸
和平发展的机会之窗,可见“九二共识”真正是确保两岸和平与繁荣的关键。
民国76年7月政府宣布解除台澎地区戒严,11月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关系的发
展,从军事冲突、和平对峙,进入民间交流的新阶段。民国80年两岸并分别成立海基会
与海协会,建立制度化的交流管道。但双方对“一个中国”的歧见,也日益凸显。
民国81年8月1日李登辉主持“国家统一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1992年
10月底的香港会谈,陆方要求就“一个中国”表述方法进行讨论,但双方没有共识,因
此我方11月3日建议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11月16日海协会传真表示:尊重并接受海基会
建议,两会各自采用口头声明方式表达一个中国原则。这个求同存异的共识,与李登辉
主持国统会通过的一个中国的涵义,几乎完全一致。
从上述过程可以了解,“九二共识”不是由大陆提出,强迫我方接受,而是由我方提出
,大陆同意接受。当时“总统”是李登辉先生,陆委会主委是黄昆辉先生。这一段历史
,不容否认。民国89年4月,陆委会主委苏起用“九二共识”四个字来表述这个共识,也
获得两岸多数人沿用至今。中共并从18大起,将“九二共识”正式列入中央文件中。
让我们回顾一下23年来“九二共识”的演变。香港会谈后,1993年4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
汪辜会谈,签署四个事务性的协议,开启两岸协商的新时代,打响了第一炮。在民国84
年李登辉访美后,两岸紧张情势急遽升高。85年“总统”大选,大陆对台湾外海发射二
枚飞弹,造成台海危机,美国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来台警戒。87年10月双方虽举行汪辜
会晤并安排海协会长汪道涵次年访台,但是88年7月李登辉提出两岸关系为“特殊国与国
关系”(两国论),大陆方面认为违背“九二共识”,再度中断两会往来。民国89年首
度政党轮替,陈水扁不认同“九二共识”,主张一边一国并发动“入联公投”;这8年间
,两岸两会协商完全中止,台湾与美国也龃龉频频、高层互信丧失。
民国97年“总统”大选,政党再度轮替,当年3月26日(投票后4天),大陆领导人胡锦
涛与美国小布什“总统”通热线电话,主动提到:“大陆与台湾应在“九二共识”的基
础上恢复协商对话,“九二共识”是指双方都认知只有一个中国,但同意对其有不同的
定义。”这个说法,与上述李登辉主持国统会通过的一个中国的涵义,也几乎完全一致
。民国97年5月26日与29日,两会正式宣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10年的两岸
制度化协商,6月11日,双方在北京会谈并在两天后宣布达成开放两岸直航与陆客来台观
光的决定,为两岸新关系跨出第一步。
事实上,23年来两岸互动经验证明,双方遵守“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稳定前进;有
一方不遵守,两岸关系就动荡倒退。例如汪辜会谈,只开了一次就因为“两国论”与“
一边一国论”而成绝响,而且两会协商一停就是十年,一直到民国97年之后,才恢复召
开。结果这七年来,江陈会就开了8次,林陈会也开了2次。但回顾两岸关系十年平白空
转,台湾错过了不少发展升级的宝贵机会,令人感慨不已。
与“国内”部分人士对“九二共识”仍有歧见,希望建立新的两岸论述。例如,四年前
民进党蔡英文主席竞选“总统”时提出的“台湾共识”及“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主张
、谢长廷先生提出的“宪法共识”、“宪法一中”或“宪法各表”等,这些主张虽然努
力凝聚新的共识,但在台湾内部及两岸沟通过程中,都没有同时获得台湾社会与大陆方
面的认同,迄今无法取代“九二共识”。
最近台北市长柯文哲提出“一五新观点”,主张“尊重两岸过去已经签署协议和互动历
史,以四个互相原则,促进交流、增加善意,让两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来”;
民进党蔡英文主席也主张“维持两岸现状”,并表达未来如果重返执政,将依据监督条
例逐案检视两岸协议、继续协商的立场。对于柯市长与蔡主席愿意抛开过去的主张,务
实面对两岸大势所趋的和解与合作,朝向政府现行大陆政策的方向调整,我们愿意正面
看待。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相较于政府清楚说明“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一中”就是
中华民国,蔡主席与柯市长的主张都在回避“一中”问题。尤其蔡主席已被提名为民进
党中华民国“总统”候选人,更有责任明确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维持两岸现状”的
现状是什么?是不是目前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与“九二共
识,一中各表”之下的两岸和平发展?第二:如何维持这个现状?蔡主席必须说清楚“
现状”的内容与如何维持的方法。毕竟两岸关系不仅涉及台湾2300万人民的福祉,也攸
关台海稳定及区域安全,台湾人民与国际社会都有权利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从以上说明,我们可以发现“九二共识”有三大特色:
第一,“九二共识”立足于中华民国宪法。
一中各表反映的是宪法对两岸关系的定位,也就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台湾
地区与大陆地区),这是是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体现。
第二,“九二共识”是我方提出的建议。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之间最敏感又不能回避的议题。而“九二共识、一中各表”
是我方主动提出,大陆当局决定接受的共识。两岸能在“一个中国”这个议题上,达成
难得的政治交集,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真正是得来不易,双方都要用心珍惜,不
要偏离。我再说一遍,用心珍惜,不要偏离。
第三、“九二共识”是通过检验、务实可行的共识
七年来成功经验证明,“九二共识”确实可以为两岸带来各种和平红利。“国内”民意
对此可以接受,国际社会更认为对维护区域和平有帮助。目前其他的主张,缺乏具体内
涵与实践方法,难以获得台湾、大陆及美国等各方的认同与信赖,显然未来维护两岸和
平繁荣的关键,还是在于实践“九二共识”。
7年来,透过制度化协商,两岸签署了21项攸关民生的协议,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这21项协议范围涵盖三通直航、陆客来台、食品安全、医药卫生、共打犯罪、经济
合作等领域。尤其双方主管两岸事务的部会首长去年3次碰面,并史无前例地互称官衔,
更有助于双方互动的正常化。这都是实践“九二共识”的结果。
我也要借此机会就近年来两岸各层面的互动与发展提出检讨:
(一)两岸贸易在过去7年中大幅成长,我方享有大幅顺差,但对大陆出口依存度反而下降
。
两岸贸易在103年达1745亿美元,比96年成长34%,我方顺差达749亿美元,但出口依存
度反而下降。
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依存度,由89年陈水扁上任时的23.4%,增加至96年本人上任
前的40.7%,7年来,政府努力分散出口市场,103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依赖度不但没
有增加,反而降为39.7%。同时,两岸签订ECFA后,除节省22亿美元关税外,受惠厂商
一半是台湾的中小企业;而两岸农产品贸易,出现数十年来第一次顺差,而且还在增加
中。两岸贸易嘉惠中小企业与农民的这个趋势,应该延续并扩大。
(二)大量陆客、陆生来台旅游及就学,促进双方了解并振兴台湾观光业。
103年大陆来台访客达384万人,比96年成长16倍;来台陆生达到3万2911人,比96年成长
40倍。陆客带来钜额外汇收入,固然有助台湾观光产业。但更重要的是,陆客与陆生亲
身体验台湾人民的生活与社会价值,有助两岸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包容,逐渐建立互信
,让两岸关系更为稳定。这样的交流,可以再扩大与深化。
(三)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大量减少诈骗等人民痛恨的犯罪,大幅改善台湾治安。
两岸当局结合东南亚国家警方已多次合作查缉诈骗案件,6年来逮捕嫌犯6288人,成果极
为丰硕。台湾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发生数减少2万多件,降低46%,损失金额由1
86亿减为33亿,减少153亿(降幅82%),大幅改善台湾治安,相信这也是民众有感的施
政,应该继续大力推动。(四)国际社会普遍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和解、和平、与合作,使台湾海峡从杀戮战场变为和平广场,美、欧、亚国家领袖
均肯定我大陆政策,国际社会对我政府与国人态度也明显改善,而我际形象的提升也间
接有利我拓展国际关系。例如参加分别暌违38年与42年的世界卫生大会(WHA)与国际民航
组织(ICAO)年会等。此外,给予我国民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的国家和地区,由原先李
登辉、陈水扁执政时的54个,增加到目前140个,增加86个(增幅159%)。两岸关系改
善的外溢效应,与我有意义参与国际社会形成良性循环。
在经济与安全层面,两岸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同时,我们也史无前例地与日本签订投资
协定与渔业合作等协定,与新西兰、新加坡签订经济合作与经济伙伴协定。
和平与繁荣,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两岸关系发展不变的目标。过去7年来我们努
力打造了一个超稳定的基础结构,创造两岸隔海分治66年以来最和平稳定的阶段,但我
们不会以此自满。
展望未来,两岸仍应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持续巩固两岸互信,追求民众
福祉。为了深化及巩固两岸和平,在我任内仍有三项工作要积极推动,包括第一,签署
ECFA货贸协议,让ECFA有完整的功能;第二,实现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以服务两岸
民众;以及第三,在国际间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与区域全面伙伴协定(RECP)
的协商,以及在“尊严、平等”的条件下参加亚投行(AIIB)等多边区域经济组织。我
相信,这些目标对于台湾永续发展,台海长期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23年来,无论台湾或大陆任何人都可以看清一个事实:“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
展的关键。两岸关系的发展,与“九二共识”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九二
共识”不是万灵丹,但确实可以解决问题、维持现状、带来和平与繁荣。
我深信和平与繁荣是两岸共同的未来,符合台湾最大利益,也是多数人的期待。政府会
坚持既定的政策,在良性互动的轨道上,再创两岸新局!也期勉陆委会、海基会的同仁
继续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