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ewNASH (http://nash.iwrock.net)
2007-04-11 23:50:55 http://blog.roodo.com/formosans/archives/2784505.html
悬疑的瞬间
伍轩宏
在全民拍照的年代,影像的力量恐怕已经不是“奇观社会”(或“景观社会”)这
类标示所能描述。不少人随身携带迷你相机,手机大都具相机功能,随时随地可以
拍照,再加上无所不在的监视录影机、测速照相、针孔偷拍、狗仔跟拍等等,我们
拍人、被拍,或自拍。
但很多人可能不会阅读影像,除了视为记录之外。《另一种影像叙事》(Another
Way of Telling, 1982) 试图探索照片之谜,告诉我们概念如何介入,还有影像如
何讲故事。伯格与摩尔,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摄影家,在此进行一场文字与影像
的辩证,没有终点。约翰‧伯格 (John Berger)曾经教导大众“观看的方法”,影
响无数人;尚‧摩尔 (Jean Mohr)的摄影贴近生活,到了《最后的天空之后》(跟
萨依德合作)更充分呈现影像、历史、政治的纠结。
伯格说,照片在断裂的时刻,“引用”事物形貌,脱离连续的传统时间序列,但这
种不连续性,在悬疑、不确定中,使照片蕴含多义的含混暧昧,“可能启发出另一
种影像叙事之道”,不同于实证历史(客观、一致)或私密经验(民俗、个人)所
确认的次序和意义。照片原本只能再现冻结的一瞬,有所不足,但缺陷可以转化为
优势。摄影作品的不连续性,引起解读,事物形貌的条理得以显现,挑起概念与理
解。
但那只是理论。重要的是,伯格与摩尔邀请大家透过解读照片,成为“反思主体”
,并建构故事。因此,书中主戏是摩尔拍摄的150 张照片,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开
放给读者练习、试验。要怎么看?怎么读?怎么想?也因此,本书最后一章叫“启
始”。
(刊载于《文化快递》之“文化阅读”栏,2007年3月号,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