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片屡破亿 新导演抓住观众心

楼主: walkable (按摩男)   2011-08-27 03:42:17
【台湾醒报╱记者陈心冕、洪佳儒╱台北报导】 2011.08.22
暑假新片屡开红盘,新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几天内就累积超过7200万票
房。
政大广电系副教授陈儒修受访时表示,年轻导演受专业制片牵制,较前辈在意市场口味,
自然容易吸引本土观众群。台北电影节总监胡幼凤则说,电影善用网络等方式灵活行销,
是吸引观众回流的重要原因。影评人和业者都认为国片热会继续延烧,中影公司行销经理
黄小姐就说,只要国片票房好,资金自然投入,将形成良性循环。
《海角七号》创下5亿多元的亮眼票房,紧接着《艋舺》上映首2周就卖破2亿。今年国片
也很风光,年初《鸡排英雄》票房率先破亿,暑假更是大片连连,《那些年,我们一起追
的女孩》加上口碑场,上映首周票房已累积超过7200万,众所瞩目的《赛德克˙巴莱》也
可望打破《海角七号》的票房纪录。
胡幼凤认为,国片兴起是因题材以台湾本土故事为主轴,易引起观众共鸣。陈儒修则表示
,国片过去以导演为中心,着重艺术成就,观众容易厌倦。但近年的年轻导演较偏市场。
虽然有人批评年轻导演肤浅,但陈儒修认为,这些电影取向较有亲切感,可以吸引本土观
众群,他说:“有本国观众,才有本国电影!”
针对行销,胡幼凤说,《翻滚吧!阿信》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国片运用口
碑场、网络行销的方式宣传,尽管资源不多,却有以小搏大的效果。陈儒修则建议,除了
用网络行销抢攻19到30岁的族群,也应多连结本土社团,如扶轮社等,扩大观众群,让看
国片变成全民运动。
在制作方面,陈儒修说,国片过去都由导演一人包办筹资、编导、后制、宣传等工作,但
现在有李烈和黄志明等专业制片人负责资金和宣传,不仅让导演可以专心创作,制片也会
牵制导演,让电影不会过度艺术化而丧失市场价值。
国片热潮是否只有三分钟热度?中影公司的行销经理黄小姐表示,这5、6年来台湾电影界
人士共同打拼,努力提升国片品质,长期累积能量,因此国片的卖座并非一时热潮,而是
趋势。她也相信,国片拍得好,自然吸引更多观众及投资,有了资金国片品质又会提升,
形成良性循环,让国片生生不息的“热”下去。
胡幼凤也相信国片会继续兴盛,但她建议,新手导演还是必须练好基本功、拓展生活经验
,并持续学习、创新,千万不要停留在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