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钜片 out ! 微电影 in !

楼主: walkable (按摩男)   2011-08-27 03:37:30
2011-08-21 旺报 记者吴靖雯/专题报导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是微小说、微博盛行,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也
逐渐蔓延开来。例如伊莎贝尔喜饼《12星座》广告就是因为分众化计策成功引起网友产生
兴趣讨论;薇阁汽车旅馆请来广告名导操刀制作的《薇阁小电影》,短短三周内就吸引26
万人次造访其官网观赏,也让薇阁在以往被同业视为淡季的农历年间,出现了大排长龙的
车潮……在对岸,微电影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不管是导演小试身手或是视讯网站谋求出
路,微电影似乎已经成为影片制作的流行手段之一。
 去年某知名车商耗费钜资打造“微电影”巨制《一触即发》,仅有1分钟半、不同于动
辄90分钟以上的大片,男主角吴彦祖说:“只有90秒,既要有内心戏,还要有动作戏,其
实挑战还是挺大的,对演员瞬间的爆发力要求很高。”除了巨额投入和金牌班底,全片也
是好莱坞大制作;但观众无需花钱买票进影院,就可以在央视及各大视讯网站免费欣赏这
部微电影。看起来,微电影更像是视讯短片的“升级版”──更精良的制作、更丰富的情
节,还有客户更积极的参与。
 微电影 定义
 微电影是指经过专业规画制作,有完整故事的迷你短片,具备“微时放映”、“微周期
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等特征:短则几十秒,长可至数十分钟;制作时间1天至数周就
能解决;投资门槛低,数千至万元即可搞定;而且微电影大多在网络、3G手机、平板电脑
等新媒体平台播放,可随时随地下载观看,普及度远大于传统电影模式。
 早在2001年,香港参与打造了片长只有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尽管当时回响不大
,仍被视为微电影之滥觞;直到2010年微电影才逐渐盛行起来,例如香港导演彭浩翔监制
,联手周迅、余文乐、张静初等明星制作的《四夜奇谭》系列在网络首播,获2.1亿人次
的点阅率。其他像是演员徐峥制作并主演的《一部佳作的诞生》、姜文执导的《看球记》
、酷6网制作的《青春期》……这些只是微电影的一小撮。大陆近年甚至出现“微电影节
”,比照一般影展规格举办,就是希望让这个“后起之秀”能够走出影界新趋势。例如“
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就走进大专院校洒下种子;网易主办“2011网易微电影节”
,以线上广泛征集、专业评委选拔等方式评选出优秀作品。
 过去10年来,微电影从萌芽到成长,出现了两条分化道路:一部分仍然保持了发展初期
的模样,为草根创作者或普通演员搭建一个新平台,另一部分则利用了“微播出平台”特
点,把微电影打造成“电影般的广告”,在网络上创造影片点击率,进而达到广告收益。
例如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把商业广告和微电影形式巧妙融合,被媒体和业界人士称
为“不是广告的广告”;微电影《闺蜜》则由演员李冰冰讲述自己的“闺蜜”故事,其实
也是其主演的电影《雪花与秘扇》造势。
 名主持人蔡康永执导演筒的处女作《纵身一跃》,找来黄立行、周迅等人演出,他坦言
在短时间内创作就像读140字的微博一样:“微电影真的太微了,每个人分配到和表现的
空间会受到限制。”曾拍过《街角的小王子》的导演林孝谦谈到自己的首部微电影《你好
,谢谢》时,也说“这是一种火力密集拍摄的手法,演员得更用心思发挥演技,因此挑战
也更难。”至于微电影是否能有所收益,他认为现阶段“都还是在碰撞中找可能。”微电
影虽然制作成本偏低,但由于篇幅有限,“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创意人员必须
在紧凑的时间内讲出精彩的故事,导致编剧、导演及演员耗费的心力可能反而比长片更多

 微电影 广告之恶
 微电影导演梁巍说,微电影实际上更像是为了吸引投资而推出的“噱头”,有了此“噱
头”就能吸引点击率,也能吸引广告商投入制作;更有业界人士直言,微电影其实就是一
种“高级广告”,最终目的是为了传达品牌理念。
梁巍解释,如今的微电影多少带有广告成分,这既是为了微电影融资,也是为广告传播开
拓一个全新途径。除了平台、规格可能无须与大型电影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微电影是“
商业性质”偏重的内容服务;微电影往往卖的是一种产品,也许是品牌、商品或形象。
有人认为微电影就是加长版的电视广告,梁巍指出,两者在制作方面可以如此理解,但前
者内容具自主传播性,后者则是强制投映。广告导演吴国勇说,“如果整个行业是以这种
观点去制作、发展微电影,其生命力不会长久,因为电视广告强调产品讯息的传播,忽视
受众主动吸收的意愿;而微电影真正的土壤来自于新媒体(主要是网络),新媒体观众最
关心者就是吸引人的内容,这种‘夜用加长’版的广告最终会遭唾弃。”
微电影正朝向一个新兴行业的趋势迈进,无论是与普通的电视广告或真正的电影相比,微
电影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人们不需严格界定其长度与内容,表达方式百百种,监管制
度松,无疑赋予创作者极大的自由。另一方面,微电影的特点也跟网络媒体相契合。首先
是广告客户很难把如此长度的影片拿去电视上播放;其次,网络的病毒式传播有利于微电
影散布;此外,微电影之兴也与诸多视讯网站目前大力推广的“自制剧”发展方向不谋而
合。
微电影来势汹汹,最大的助力来自于相关媒体技术──网络视讯平台的成熟发展。在广告
主开始青睐微电影的同时,影片网站也早就在此布局。自从中影集团联合优酷网共同出品
的“11度青春”系列短片之一的《老男孩》在去年底引发热潮后,各大视讯网站纷纷开始
抢攻这块市场。中国几大视讯网站都推出了原创网络影片拍摄计画,其中不乏大投资、高
水准的微电影:今年年初网易推出《明星微电影》系列策画,邀请10多位明星加入拍摄阵
容;优酷网请到张亚东、包小柏两位音乐人,以及罗永浩、吕惠洲等广告导演,打造《幸
福59厘米》;搜狐则推出“7电影”计画,由黄磊、张默等人各拍一部微电影;新浪则宣
布启动微影片战略,藉微博平台发展“有价值的短片”。特别的是,土豆网自制网络微电
影《爱上微笑》近日开镜,除了找上中港台艺人演出,更首度来台取景。
梁巍分析,视讯网站热衷于微电影开发的原因有二:一是正版影视剧购买成本上升,网站
必须透过自制剧来提升原创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保持网站流量;二是自制内容也可以
透过置入性行销,获取独家的广告合作资源,保证网站营收。“虽然现在以微电影为代表
的自制内容还无法形成规模盈利效应,但这一领域的盈利前景是被业内所公认的。”
盛大网络旗下影视公司华影盛视推出“美我网”,定位为“中国影视原创者开放平台”,
并同步推出iPhone、iPad等使用者端版本。该网站主打微电影,目的在促成微电影与原创
文学的携手合作;华影盛视已透过盛大文学向不少畅销作家发出邀请,将以开放、参与的
方式让原创者共同参与、完成。此外,网络游戏也开始借助微电影行销。盛大游戏出品的
《星辰变》是网游业第一个涉足微电影的产品。目前盛大游戏已拍摄3部《星辰变》题材
的微电影,总投资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针对微电影的流行,新锐导演李紫超指出:“微电影艺术正好弥补和满足了时代快速发展
中人们对电影、电视剧内心的空白。尤其是多媒体、3G手机等平台的应用,更为微电影提
供了广阔前景和发展空间。”微电影以“微”见长,主打招式还是在于快餐式、零碎化的
娱乐消遣;跟传统电影相比,“浓缩版”在必要的故事背景交代、氛围渲染、起承转合方
面无法相提并论,更遑论应付那些跨时长、情节复杂的片子。如此一来,可能会在满足观
众的审美需求上大打折扣;再者,由于制作相对简单,进入门槛较低,作品拍摄和制作水
准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
从电视台到电信营运商,从影视制作公司到唱片业者,人人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加入此行
列。有评论指出,微电影门槛虽然不高,但随着传统媒体开始涉足新领域,真正有竞争力
的新媒体很可能还是得需要跨媒体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制作,以达到效果。
尽管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界担忧未来出现“泡沫化”的机率不小。“不难看出
,微电影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梁巍就指出,目
前微电影的拍摄和播放管道皆基于网络平台,不需经过过多审查,这使得许多无法上电视
的内容,都纷纷以微电影的形式涌向网络,久而久之,数量和品质都将无法控制。如此一
来,不出两三年必然会引发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进而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是必然,“这提
醒广告主和视讯网站,不要过于盲目拓展微电影项目。”
而今,微电影以浓缩版之“微”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固定模式,使得电影艺术走下神坛,走
出戏院,以更平易的姿态走进人群。继微博热之后,微电影的火热已然初见端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