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tDogCC (馆长柯文哲)》之铭言:
: 2. 独立事件:有学过机率的朋友们应该都会明白,在篮球的每一个投球中进/不进,并不会
: 受到上一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每一球的入球率都与前面的进/不入球无关。
无聊用K汤本季的三分球出手纪录来算算看。
2018-19球季,出手502个三分球。
命中率 40.4%
##
有177球,在"三分球进"之后出手,命中率 42.9%
有262球,在"三分没进"之后出手,命中率 40.1%
有 64球,是该场的第一颗三分球,命中率 34.4%
看似有热手效应存在,
“前一球进了”可以增加 2.8%的本球命中率,
不过不达统计显著,p-value = 0.551. (不论有没有把第一球纳入资料)
也就是说“在本季的K汤三分球出手里,无法说前一球结果与本球有关”
##
上面只看前一球,如果参照前两球的话会是怎样呢。
先验上来说,我会猜测前两球的结果,与本球命中率的关系,
大概会是:
OO > XO > OX > XX
连进两球,本球命中机率最大。
“没进、然后进了”会比“进了、然后没进”好,
两球都没进当然排最后。
K汤本季的结果是:
命中率
OO 70次 47.1%
OX 86次 46.5%
XO 85次 40.0%
XX 134次 37.3%
看起来跟我的猜测不太一样,XO的表现比OX还糟,
我觉得这与热手效应的认知应该有一定差距,就不跑检定了。
##
这样的结果不太能直接推出“热手效应不存在”:
1. 因为这是一季一人的结果,还只看了三分球。
2. 出手的难度如何,没有处理 (至少以BR的资料是可以做距离的处理)
3. 多看一点人,样本数大了,统计上比较容易显著(如果系数一样的话)。
4. K汤一定是NBA球员样本里面的超级离群值。
5. 要不要再投下一球,应该跟前面的结果有关。虽然以K汤应该是管他的投爆。
不过至少可以说,从本季K汤的三分球资料里面,
看不出明显的热手效应发挥作用。
资料:
basketball-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