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单季累积数据的价值

楼主: faketrue (真的也很假)   2017-03-19 17:14:35
※ 引述《ykps ()》之铭言:
: 其他项目像是助攻、篮板都可以再分析看看
: 所以到底平均高,比较值得鼓励,还是总数高比较值得鼓励?
: 如果NBA多强调一些单季累积数据
: 会不会让球星为了个人数据少轮休一点?
: (当然如果重视健康和争冠军想要多休息,也是个人价值选择)
NBA历史上一共有28个人拿过篮板王,一共有34个人拿过得分王,一共有27个人拿过助攻王
而拥有这三种头衔的只有一个人,上古神兽张真人。
1967-1968球季,张真人以中锋之姿以平均8.6助攻(累积702)拿下了年度助攻王
可是该年大O场均9.7助攻,年度累积633(惊)
当时年度领导者的身分是累积,所以张真人成了史上唯一一位得分、篮板、助攻三冠王
的球员(当时没有计算火锅,不然应该四冠王)
也因为如此,联盟后来才将年度头衔的数据从累积改成平均并且限定出场数量。
之后拿下三冠王的只有贾霸跟大罗(得分、篮板、火锅,于不同年度达成场均领先联盟)
======
为什么会成为平均值?原因很简单,因为球赛是比一场一场的...
平均值才有办法快速的将球员的贡献量化。
取一个极端一点的数字
A球员平均35分,一年打50场 年度累积1750分
B球员平均25分,一年打80场 年度累积2000分
两个同时要转队,在不考虑多于的其他因素时,我一定签A球员,然后把他的价值发挥
在季后赛重要比赛。累积数据在这时候比较是参考用
年度累积两千分跟一场比赛35分,后者比较容易转换成一场的胜利贡献,这也是为什么
渐渐地都已场均累积来衡量。同样的道理也说明了突出的数据在转换成即战力时的好用。
所以保持健康成了唯一的因素。
我们没办法教人长到七呎,但是可以教七呎的人打球
我们没办法教人场均得35分,但是却可以教人保持健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