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脸书和人闲聊这事,顺便也贴在这和大家讨论
=分隔线=
同样的事情大概说不下500遍了,所谓的“练后不酸=没效”,基本上是一种近似“运动巫
毒”的迷信,这在科学上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运动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其中牵涉到了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等专业领域
,西方运动员在过去50年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与其用“情感”来评估效果,还不如科学训
练来得有效。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为什么会“酸痛”?这一点“严格”上来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就
像人类为什么会罹癌一样,有很多的说法和理论,但没有一个是完全被证实的“定理”或
“公式”。
就目前所知的范围来看,运动后产生的肌肉酸痛主要跟两件事有关,第一是当肌纤维被拉
得太长时,肌纤维会产生一种“化学介质”,它会刺激身体出现炎症反应,进而造成肌肉
酸痛。
这是一种原始的保护机制,就像你运动后睪固酮变多,身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大自然利用
这种方式在告诉你“嘿!该休息啦!别再练啦!会出人命啦!”以防你过度训练。
另外一种酸痛是来自肌肉受到离心和向心力量反复收缩的结果,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与肌
肉成长所需的破坏没啥关系,所以拿“酸痛”来评估自己的训练有没有效,是一件很奇怪
的事情。
肌肉酸痛会随着“适应性”的提高慢慢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新手刚开始练时会很酸,但随
著时间过去,不管你怎么延长、加强训练都无法再回到最初那种“无法穿衣服”、“坐马
桶屁股会痛”的感觉。
很多人会跟你讲“哎啊!你这个就是没练到啦!”NONONO,“无感”不是因为你的训练“
强度”不够,而是因为你的身体已经很习惯这个“动作”了,所以 - 肌肉如果有练到
就会酸痛,但没有酸痛也不代表没练到,这才是正确的“逻辑”。
也就是因为这样,“单纯追求酸痛”的训练是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如果你希望透过训练
减脂,那你应该在训练完的隔一天纪录你的体重观察变化,而不是去关心自己的肌肉有没
有酸痛。
如果你希望透过训练增肌,那你应该纪录自己的骨骼肌重,或是常在镜子前自拍纪录外型
变化,而不是去关心自己的肌肉有没有酸痛。
如果你希望透过训练加强力量,那你应该纪录自己每次最大负重,然后每3-4个星期挑战
一次新纪录,借此来检视训练成果的效用,而不是去关心自己的肌肉有没有酸痛。
反过来说,过度追求肌肉酸痛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首先就是“训练过度症候群”,让
你有练跟没练一样,然后又恶性循环不断操,最终就是走向受伤报废一途。
已经有无数的研究都证实了,训练做到“力竭”跟没做到力竭,在训练效果上是差异不大
的。
举例来说,金肉人在10RM的状况下卧推30公斤的哑铃可达到力竭,结果他每次都硬要用代
偿或借力的方式操到13、14RM,因为他的师父都是这样跟他讲,“No Pain No Gain!”
日本漫画也都是这样画,每个人都是地狱行军2万公里、连投20000球的热血男儿。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推12RM做5组的效果,跟推10RM做6组的效果,其实根本差不到5%,
你与其练一天酸三天,还不如每天老老实实到健身房报到。
投资管理学的101金律告诉我们,“考虑获利之前,永远要把风险放在最前面”,请问各
位在追求这5%的效益之时,付出的是什么样的风险?
可是有的人又会说了,“我看某某某教练都是这样练,他练很壮啊!”对呀,可是你又不
X是他,每个人的关节、神经、肌肉、恢复力、甚至训练经验本来就都不一样,怎么能够用
这种方式去对比,就像前面讲的深蹲步距一样,如果世界上有60亿人,那就应该要有60亿
种最佳的步距才对。
举例来说,我常在健身房看人教侧平举,“就是要举高啦!你举越高越有效!”没错,从
物理学来看,移动距离越长,所提供的位能越多,对肌肉的刺激应该也是越多,但每个人
的关节灵活度不同,法国有一个Popping舞者叫Sally Sly,他可以把肩膀凹到背后双手打
结做肩推,难道你也要学他吗?
肩膀是上半身运动的活动枢纽,承重时本来就已经很危险了,这时再拉过水平线非常容易
造成肩关节夹挤症候群,一但肩膀废掉,上半身训练就可以通通收起来,然后等待着你的
是长达1年的复健,同时还不保证会好。
你为了比别人多个5%~15%的训练效果举高10公分,背后承担的却是这样的风险,你觉得划
得来就去做,没关系。
长期追求“酸痛”的训练,今天不受伤,不代表明天不受伤,明天不受伤,不代表后天不
受伤。就像黑曼巴KOBE老大一样,他可以全身20几个地方受伤继续打球,但出来混总有一
天还是要还,而且拖越久这个利息就越高,一想到KOBE的下半生注定要跟这些运动伤害一
起渡过,就觉得他很可怜。
但是人家是有钱拿的,薪水+Nike代言随便都好几亿,他要把握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尽力赚
钱情有可原,你呢?学人家咬著牙硬操把自己搞伤,你有什么?你运动是为了赚钱?为了
健康?为了把妹?
所以为什么一开始就问了,你的训练目的是什么?先想好这个问题才能讨论你做得对或不
对,你应该专心追求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去模仿别人或者单纯用恶操来满足心理学上
的“安慰剂效应”。
酸痛不是一件坏事,酸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指标,酸痛可以告诉我们很多身体的讯息
,但你要学会解读它,而不是把它当神一样地在拜。
比如说你在练单杠,隔天背没感觉但二头很酸,或者卧推胸不酸、三头很酸,直膝硬举股
二头不酸、但背很酸,那你百分之百就是施力错误或姿势不对。
又或者是你练了一阵子后不再感到酸痛了,这时你可能就要考虑更换训练动作,假设说原
本你都是用Back Squat在练股四头肌,这时你就可以考虑改成Front Squat,利用“
Confusion”(让肌肉搞混)的原理来刺激肌肉成长。
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我们今天谈的是一门科学,你当然可以继续相信某某某教练告
诉你“地球是平的”、“月蚀是因为月亮被天狗吃掉了”,但我们今天是活在资讯时代,
你想要学开飞机、做炸弹都能在网络上找到教学了,难道练肌肉会比较难吗?
很多人不愿相信专业学术单位的研究结果,宁可相信“练的很壮”的同好所说的八股错误
知识,请问这样跟那些认为帅哥一定比较诚恳的花痴有何不同?
运动是一门科学,摆脱酸痛迷信,就是进步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