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oule (装忙)
2018-09-18 17:53:13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37828
Xperia XZ3 技术解密,从引入 OLED 萤幕技术产生从设计、机构到操作的全面变革
此次 Xperia XZ3 上, Sony 采用许多创新设计,其中许多的变革都与首度采用 OLED 萤
幕有关,稍早在 Sony 东京总公司,也由 Xperia XZ3 负责各项技术的工程师针对此次
Xperia XZ3 从萤幕技术、设计理念到 UI 一一进行解说。
为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导入 OLED 技术
虽然 Sony 的智慧手机一直以来是以 LCD 作为技术主轴,即便到了 4K HDR 机种,也持
续使用 LCD 技术;不过到了 Xperia XZ3 , Sony 首度在这款手机导入 OLED 做为显示
技术,其中的关键在于 Sony 认为在展现新一代的视觉效果方面, OLED 除了本身在色彩
、对比的优势外,在技术的成熟度也到了能够接受的地步。同时此次英国当地媒体针对
Xpria XZ3 、 iPhone X 、华为 P20 Pro 等多家 OLED 萤幕手机,以 200 万消费者进行
盲测, Xperia XZ3 在显色效果获得高达 69% 的压倒性好评。
虽然 Sony Mobile 是首度在 Xperia XZ3 采用 OLED 萤幕,不过对于 Sony 而言,
OLED 技术并非陌生技术,早在 2007 年, Sony 就已经推出过一款小尺寸的 OLED 电视
XEL1 ,而在去年 Sony BRAVIA 也重新导入 OLED 面板技术,今年 Xperia XZ3 导入
OLED 面板似乎也是有迹可循,不过 Sony Mobile 表示在此时间点与 Sony BRAVIA 电视
陆续导入 OLED 萤幕技术完全是巧合。
从 Sony 的解说, Xperia XZ3 使用 OLED 的关键在于实现更极致的 HDR 视觉效果,由
于传统 LCD 需要使用背光模组,在高对比环境、尤其牵涉到大量黑色区块时,无法呈现
深邃的黑色,同时手机萤幕除了面积不大,亦有厚度的考量,也无法如大尺寸电视透过直
下背光实现区域控光,而 OLED 的每个画素点既是色彩点,亦为发光点,能够呈现比起
LCD 更真实的色彩表现。同时搭配来自 BRAVIA 针对 OLED 特性的显像技术,亦使
Xperia XZ3 在同为 OLED 萤幕的机种当中仍出类拔萃。
而 Xperia XZ3 的萤幕分辨率为 18:9 的 2,880 x 1440 QHD+ ,这是 Sony 首度使用
QHD 等级分辨率的机种,打破过往甚至曾提过旗舰机若非 Full HD 就是要以 4K 作为解
析度设定的说法,主要的原因也是考虑到内容欣赏,毕竟当前多半的数位内容是以 16:9
拍摄而成,同时 Xperia XZ3 萤幕已达 6 吋,考量观看在此尺寸与比例的萤幕观看内容
, QHD+ 可较 FullHD 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 Sony 认为 OLED 由于采用每个像素点独立发光,可借此在待机提供 Always On
的显示功能同时维持省电特性,不过 Sony 并不打算让萤幕真正全时显示,毕竟再怎么不
耗电还是会导致续航力下降, Sony 透过传感器的方式推断使用者当下是否真的是在观看
萤幕,避免像是放在口袋中也持续显像导致耗电。同时使用者也可决定在 Always On 时
除了时钟、音乐播放之外的额外显示, Sony 以展现个人化为前提,提供一些趣味贴图
与 Sony 特色产品的贴图,或是透过 AI 选择消费者手机内具代表性的照片。
同时为了避免 OLED 的萤幕产生烙印问题, Xperia XZ3 也利用多种机制避免这样的状况
发生,像是待机的 Always On 除了非全时显示以外,图像与时钟会在一段时间进行位置
的变动,另外在主画面的虚拟键会微微的调整颜色,而顶部的资讯、时钟等,则会以一个
画素为单位不明显的移动。
以 AI 技术作为基础便于大萤幕操作的 Side Sense 技术
在此次 Xperia XZ3 的一项相当大的特色技术,就是被称为 Side Sense 的侧边操作功能
,此项功能的发想是当前智慧手机除了特定区域偏好大萤幕手机外,为了追求更大的可视
区域,纷纷采用 18:9 萤幕比例,不过也导致过往配置在萤幕天、地的控制键与下拉选单
难以单手操作,工程师就想到应用双曲面萤幕的侧边作为辅助操作的手段,也开发了此次
的 Side Sense 技术。
Side Sense 透过萤幕边框的传感手指敲击,唤出快捷选单,让消费者可更容易控制常用
功能;
同时 Sony 也将 AI 与学习功能应用在 Side Sense 的推荐 app 与快捷功能等,这部份
透过两种方式,一方面是利用服务器学习使用者习惯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模型建构,并将
基础模型配置在消费者手中的手机上,同时再以 3-5 天等学习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的手机
操作习惯,让消费者不需要逐步从 app 选单或快捷功能找出想使用的功能,只要双点萤
幕侧边就可唤出 Side Sense 选单开启常用功能。另外在部分的应用,亦可透过滑动拇指
作为取代回到上一页的机制,或是在相机中作为快门使用。
虽然 Side Sense 发想很简单,不过要提供便利却不易误触的双点机制, Sony 的工程师
透过高灵敏度的萤幕触控侦测功能,分辨消费者是以左手或是右手握持,并厘清拇指可能
的敲击位置,将非操作区域进行触控的禁用,做为避免使用者误触的方法;当然使用者可
以刻意的透过减少握持手机的手指数量硬使用食指或是中指挑战侦测机制的盲点,不过操
作手感就会变得不自然。
当然除了透过 AI 配置 Side Sense 的弹出式功能,消费者仍可在 Xperia XZ3 的设定中
还是提供可自定义的功能,像是可决定是否两边的边框都可启动 Side Sense ,或是决定
双敲击的速度,或是拇指滑动回到上一页的距离,以及放上固定的 app 或是功能等;但
Sony 仍强调 Side Sense 默认的操作设定仍旧是由深度学习产生,可满足多数使用者的
习惯。
前后双 3D 曲面玻璃、追求极致边框与复杂的成色方式
此次 Xperia XZ3 可说是将 Xperia XZ2 的 Ambient Flow 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设计风格,
以前后 3D 曲面玻璃搭配金属边框,构成一气呵成的跻身线条,同时以星辰黑、琉璃白、
青森绿与酒漾红展现代表日本四季风貌的氛围,同时在机身边框更窄的同时, Sony 亦在
结构下了功夫,使其强调较 Xperia XZ2 更好的结构强度, Sony 的工程师也一一针对此
次的设计理念进行讲解。
Sony Xperia XZ3 的四款颜色有着各自的意象,星辰黑是以呼应 OLED 的纯粹黑色,表达
极度深邃的黑色,宛若黑夜中隐约透出的一抹新月的神祕感;至于琉璃银则是展现深沉高
雅的质感,透过多层涂色,以乳白、珍珠白与银白堆叠,有着丰富的渐层感;至于青森绿
则是令人想到幽暗森林中与湖水映照;而酒漾红想营造奢华感,但同时不会太招摇,故以
取亮度与透明感之间的平衡作为调色。
为了展现这四款独具特色的色彩, Sony 在玻璃上针对四款颜色个别使用不同的方式呈现
最终的颜色,虽然最终都是在玻璃后方施加总后度 40um 的漆料,手法则不尽相同;星辰
黑先在玻璃上涂上一层透明黑,而后再以深黑色构成底色,以黑色上面再覆蓋一层透明黑
呈现比起纯黑更深邃的黑色质感;而白色则是以透明白、珍珠白、银白逐步上色后,最终
以灰底衬托出多层次的白色;至于青森绿、酒漾红先以一层微黄色的显色层使底部的颜色
添加更多层次,再添加透明绿、透明红之后,以黑底添加的银色做为发色底,强化绿色与
红色的光泽感。
同时,也由于使用全新的前后 3D 玻璃设计,此次 Xperia XZ3 的边框仅有 3mm ,或许
会有消费者担心机身强度是否也随之受到影响,但此次 Xperia XZ3 使用的是全新的
7,000 系铝合金,原本就较 6,000 系铝合金高出 25% 强度,透过机构与精炼,较
Xperia XZ2 的 6,000 系铝合金边框材质强度提升 40% ,且中框的设计较 Xperia XZ2
加大面积,使得整体强度更高;另外 Sony 在 7,000 系铝合金的抛光加工也更为精密,
较 Xperia XZ2 杂质更少,也呈现更美丽的反射光泽。
若光从机背, Xperia XZ3 看似与 Xperia XZ2 相当类似,但机背的边缘角度较 Xperia
XZ2 更嵌合进边框,玻璃也较 Xperia XZ2 更薄,不过由于使用的强化玻璃强度更高,虽
然薄化但也不失耐用性;而机背后方靠 USB Type-C 接口的地方刻意露出中框,这是在追
求边框极窄之下,以端子接口周围的强度作为考量的权衡,毕竟若以全玻璃覆蓋则会使得
端子上方金属过薄,恐不利于端子上方强度。
至于相机的部分,将在明天有专属的章节介绍与相机实拍
挖A心得:
索尼大法好!Side Sense看来真的很智能 除了范围大之外
防误触也有考量到 轻点边框就可以 不需费力去挤压
而且之前看介绍这套功能也能当成快门
在哪触发快门 就会在那块区域显示缩图
可以直接进去全图浏览接口 很聪明的接口
外型整体来说有薄了
在门市摸不看数字确实感觉不出来有9.9mm
侧边那个3mm铝合金真的超美
至于OLED吗 盲测中得票率超高
果然BRAVIA技术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