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多篇同标题的orz)
我觉得这系列看下来,
很多对iPhone的批评都是客观事实,没什么好非议的,
但我觉得这些批评还是有一些没注意到的盲点,
几点提供大家参考。
—————
一、安卓跟iPhone是不同范畴的东西。
iPhone是特定的几只手机,安卓却是一个作业系统。
这两者虽然有重叠、可以比较,
但是这样比就注定最后的结果一定会歪斜。
比如说我拿iPhone 6跟S6比,
那S6因为它萤幕的特性,可能有烙印的风险,会构成一个缺点,
但是一用安卓来比,这个缺点就消失了,iPhone无型就吃亏了一点。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人发现了,
比如一些iPhone的辩护者会觉得抨击者喜欢轮流拿不同支安卓手机来比,
一些抨击者则注意到有些iPhone拥护者会拿中低阶、或是几年前的安卓体验来比,
不过我觉得最根本的偏差还不是这些,而是脱离实存,
毕竟,实存上没有人在拿"安卓"手机的,
大家拿的是 Note 5、ZenFone、G6、U11、S8等等,
因此比较的结果应该会完全殊别,
比如说iPhone 7 跟 G6 比是一个结果,
跟三星的旗舰比又是一个结果。
毕竟,我想不需多言也能发现,上述这几支手机,
彼此间的优缺点其实颇有差别,与iPhone之间亦然。
但在“安卓”这个不精准的范畴下,这些差异都容易忽略,
结果除了让评论容易失衡,也容易不小心乱扎稻草人。
二、优缺点应该要考虑个人需求。
手机现在可能是最私人化的3C产品,使用起来的优缺感受应该也会非常私人,
不过似乎不少朋友在谈论缺点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个人需求与情境。
举例来说,安卓UI的客制弹性,iPhone的App优化,或是手机跑分,
会不会对每个人都有价值?
如果不会,那对这个人来说,它的效用就是零,
其实也就等于不会有优缺点的问题。
总而言之,优缺点其实是相对而动态的,并没有一些评论以为的那么绝对,
尽管我完全相信,他们发言中谈到的缺点,
就他们个人体验来说都是非常真实且无可非议的。
从这个角度大家也可以想想,
有没有可能真的完全以性能、价格,而不是品牌来思考手机,
我个人是有点怀疑就是,
毕竟,没有人有知识穷尽整个生产与RD流程。就算真的穷尽好了,
也没有人可以保证必然有的不良品不会跑到自己身上,
毕竟这是一个无可受控的机率。
最终这些生产与分配上的未知,都还是会引诱人回到以品牌判断。
比如说,我相信小米跟HTC各出了一支外观规格完全一样的手机,价钱也相同好了,
我相信这两支手机收到的评价仍然不会完全相同,
更不用说,我假设的例子是极端到根本不会发生的例子。
是说,
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所谓“品牌信仰”或“潮”常常被认为与“理性消费”对立,
我觉得选择“信仰”也是一种理性选择吧,
毕竟它能为粉丝们带来一定的满足(效用),
只是它的标准很难被量化而已。
———————
最后可能就跟题旨没什么关系,但我想提醒一点就是,
如果只是从身边的几个朋友,或他们的手机体验,
要用来形塑自己对于一个品牌的认知是没什么问题,
但要是想推论到该品牌、以及该品牌的整个用户群,
我想这就有非常多的谬误空间。
比如以我个人来说,我有两位朋友都在PC家9,999特价时刷了G5,
事后也都在同时间出现问题,这确实会让对我于LG的印象变差,
近期可能也比较不会想推荐它,
但如果我把这两个样本的经验推展到LG就是专业死机牌,而它的用户都是笨蛋,
我想对LG与支持它的用户都不是很公允,
毕竟,谁知道G6或V30会不会有改进呢?
大概是这样,给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