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台湾60年历史舞台谢幕!“永远最菜的

楼主: ki43oscar (一式战-隼)   2018-12-16 12:57:53
https://www.storm.mg/article/711251?utm_source=Line新闻&utm_medium=新闻点击&utm_
campaign=Line_today
当兵是台湾男性普遍都有的记忆,去年底入伍的海军舰艇兵735梯、陆军2225梯、空军892梯
、陆战队811梯,是各军种义务役的最后一梯,役男们于各县市集合完毕,展开往后1年属于
自己独一无二的军旅生涯。如今1年时间过去,他们都将在本月底前离营退伍,象征过去实
行超过60年的国军义务役制度正式从历史的舞台上谢幕。
“今天的课程进度是手榴弹投掷,由于要用到身体较多部分的力量,请大家确实暖身、注意
安全…”位于台中成功岭营区的手榴弹投掷场,一位班长认真叮嘱新兵注意操课安全,他是
新训的守护者,也是陆军义务役最后一梯的役男,叶绍庭下士。
挂著黄色的值星班长臂章,下达的每个口令和动作,都是新兵的焦点。叶绍庭说,过去长年
旅居国外,但从长辈口中,不时能听到他们分享当兵的回忆,加上爸爸过去也担任教育班长
,自己对于“班长”多少充满一份憧憬。
叶绍庭认为,不论是个人新训的懵懂,或是后来前往步校接受班长训的洗礼,再到下部队,
除本身的教育任务,还支援旅大门警卫、待命班。汉光演习期间,虽没到营外参与相关演练
,但无论是营门哨长还是待命班,状况都会不断下达,也就在这反复奔跑的过程中,体会国
军之于国家的重要。
现代化领兵 平安退伍是最大目标
隔壁营的李亚哲下士,是叶绍庭的同梯,同样在自己单位内担任班长职务。连上正接训军训
役,面对服役4个月就退伍的役男,李亚哲仍认真确保新兵上场打靶前,所有防护装备都能
穿戴到位。盯着新兵黏着防弹背心的魔鬼毡,李亚哲说,军训役役期短,但把他们教会,是
我们的责任。而如何用现代化方式带领班兵,避免因过于严肃失去意义,“能看到他们平安
退伍就是最大的目标!”
薪资高、福利好 食勤兵签下去
有人如期退伍,要开展人生新篇章,也有人适应部队生活,签下去让自己从“义务”变成“
志愿”。同样是陆军义务役最后一梯,目前在单位担任食勤兵的张隆旭、陈圣福就是这样的
例子。
熟练将水倒入饭锅,张隆旭负责煮饭,开锅试米粒软硬度的专注神情,令人印象深刻。谈到
自己转服的过程,张隆旭说,和义务役相比,志愿役虽然要当4年,但薪资较高、福利较好
,加上入伍前就从事餐饮业,能够在军中发挥所学,甚至规划去受训,未来还有机会晋升士
官干部。
张隆旭的同梯,同样在伙房奋斗的陈圣福,则在一旁用大锅炒著空心菜,锅铲翻炒的动作非
常熟练,展现专业。陈圣福说,当兵前是棒球队的投手,长时间的投球让右肩出现状况,但
又不愿开刀留下后遗症,便思考人生方向转变的可能。当兵后,发现自己对团体生活不陌生
,新训时对单位环境、干部管理都能适应,志愿役的薪资待遇也较过去所得高,“这些都坚
定我加入军中的决定。”
陈圣福指出,由于过去曾在热炒店上班,师傅曾任国宴主厨,对于炒菜、备料要求很严,但
也累积不少经验。入伍后,进入伙房学习,学炒3、500人要吃的东西,加上自己身高高,刚
开始用的大铲太短,导致炒菜过程太靠近锅炉,经常不自觉烧破围裙,后来特制更长的大铲
,烧破的问题才比较少发生。
从3年到4个月 义务役走入历史
台湾义务役制度的转变,从1950年代国民政府播迁来台,为防范中共武力进犯,实施义务役
(征兵制),奠定兵力来源和基础,其中陆军役期有2年和3年半(陆一特)的差别,海、空军及
陆战队役期则为3年。直到1990年代,役期调整为不分军种统一以2年方式施行;2000年初,
缩短为1年10个月。
2000年8月,首度进行替代役的征集;从2004年1月到2008年7月,这4年多的过程,役期开始
不断下修,最后停在1年整。役男若在校有修习军训课程,累积兵役折抵最多可达1个月,意
即服役11个月便可退伍。2013年1月宣布,民国8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的役男,仅需接受4
个月役期的“军事训练役”。
义务役役期几经更迭,自2008年调整为一年后,迄今入伍人数约78万余人。
陆战队811梯12月26日最晚退伍 全志愿役阶段登场
各军种末代梯次人数分别为陆军299人、海军39人、空军33人、陆战队41人,而这最后的412
人,入伍时也被网友戏称,在没有学弟的情况下,将是“永远最菜的一群”,令人莞尔。
以各军种末代梯次入伍日推算退伍日,以陆战队811梯的12月26日最晚,代表在没有任何役
期折抵的情况下,义务役将于12月26日正式告终。而义务役退场后,国军同步进入全志愿役
组成阶段。根据国防部日前表示,明年(108)计画招募2万1千余人,预计后年(109)达成志愿
役人力90%的目标后,人力拨补采退补平衡方式实施,年度招募需求下修为1万人。
随着兵役制度转换和调整,未来仍有包括短役期的军训役,以及需服较长役期的志愿役新训
持续上演,偌大营区不会一时太过冷清,但军训役役期短,而志愿役又仅是部分人的选择,
较长役期义务役不仅串联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共是一种集体防卫意识的延续。
而随着社会变迁,最后一梯义务役有人退伍,有人则成为职业军人,一如过去大家常说的“
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是每一梯役男的缩影。面对未来,如何有效提升志愿役人力的招
募,并强化军训役对“当兵”这件事情的认知,能够形成对国家安全、民主自由制度守护的
重要战力,将是两个非常关键,也亟待解决、改善的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