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蔡英文任内追加的军方机构 究竟在做啥?

楼主: dswchen (Douglas)   2017-09-05 08:26:09
文长 非常长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2677821
蔡英文任内追加的军方机构 究竟在做啥?
2017-09-02 08:00联合报 记者程嘉文/台北报导
国防部长冯世宽决定,空军防空砲兵指挥部与防空飞弹指挥部合并,成立以中将为主官的
“防空暨飞弹指挥部”,昨天(9月1日)举行编成典礼,由空军司令沈一鸣上将主持。首
任指挥官是由原本空军参谋长范大维中将担任,原本防砲指挥部指挥官刘孝堂少将与飞弹
指挥部指挥官游仁明少将,分别担任新指挥部的副指挥官。
近年民进党对国防政策展现颇高兴趣,在马英九总统第二任期、苏贞昌担任党主席时代,
就开始陆续推出“国防政策蓝皮书”。蔡英文当选至今一年多,在军方增设或宣布将要成
立的单位,已经有四个之多:除了昨天的防空指挥部,还包括今年上半成立的资通电军指
挥部,预计明年挂牌的国防智库,以及去年宣布要成立的国防科技处。
● “防砲”与“飞弹” 斩不断理还乱
“防空暨飞弹指挥部”的两个源头,“防空飞弹指挥部”与“防空砲兵指挥部”,都各自
有长远而且曲折的历史。
民国38年空军成立“高射砲兵司令部”,51年改“防空砲兵司令部”。80年防砲与警卫部
队合并,成立“防砲警卫司令部”。民国95年,空军警卫部队移拨宪兵,又变回“防空砲
兵司令部”。同年配合各军种总部降称“司令部”,军种所辖司令部改称“指挥部”,更
名为空军防空砲兵指挥部。
防砲指挥部主要负责机场与雷达站等要地的防空。早期装备都是高射砲,后来也引进飞弹
,但因任务性质属于点防空,所以使用的陆射麻雀、陆射天剑一等飞弹,都是中短射程。
“防空飞弹指挥部”成立较晚,但身世更曲折离奇:民国48年,美国军援胜利女神防空飞
弹,陆军因而成立“中国陆军飞弹第一营”,后来继续扩编,68年成立“陆军飞弹指挥部
”。民国93年,配合国军精进案,改编为直属参谋本部的“飞弹司令部”,并且合并海军
的海锋大队(陆基雄风攻船飞弹)。95年飞弹司令部取消,海锋大队回到海军,防空飞弹
却没回陆军,反而转到空军。
101年高华柱担任国防部长,又把防空飞弹指挥部由空军抽出,直属参谋本部。106年3月
,冯世宽部长决定将防空飞弹指挥部,由参谋本部转给空军。
不管隶属陆军、空军或参谋本部,防空飞弹指挥部拥有的,是负责区域防卫的“大”防空
飞弹,包括已退役的胜利女神,以及现役的鹰式、天弓、爱国者等。此外,神秘的雄风二
E巡弋飞弹,虽然用途不是防空,但仍被放在指挥部内,以求掩人耳目。
冯世宽将防空飞弹指挥部拨入空军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和防砲指挥部合并。9月1日,
正式成立新的防空暨飞弹指挥部,同时根据各部队所属地区,将各防砲(飞弹)营重新整
并,改编为五个防空旅,每个旅之下都有“大弹”与“小弹”。
有官员半开玩笑说:如今部队打散重组,即使下一个部长不满意,应该也很难改回来了。
● 资通电军:名字像军种 其实不是军种
在陆海空军之外成立负责网络资讯战的“第四军种”,概念是在民进党国防蓝皮书内提出
。蔡英文当选后,“资电军”的成立与否,成为外界争论焦点。在蔡政府上任前,国防部
与国安局,都对资电独立成为军种,表达保留态度。105年5月23日,新任国防部长冯世宽
第一次在立院答询,被问及第四军种问题,明确表示资电与网络安全业务,不仅属于军方
,应该由政院主导。不料到了26日,冯世宽再度到立院备询时,态度却大翻盘,表示支持
成立第四军种。
今年3月12日,国防部依据国防法,发表“四年国防总检讨”(QDR),其中并未提及“第
四军种”。军方官员表示,世界各国的资电网络部队都是隐而不宣,避免让外界知晓,若
单独成立军种,目标太明显,反不利于资电作战的部署。
官员也透露,目前隶属参谋本部的资电作战指挥部,未来仍将整合相关部队进行扩编,主
官编阶预计将由少将升为中将。
果然,在事前秘而不宣的情况下,6月29日,蔡英文突然前往新店,主持新成立的“资通
电军指挥部”成立。资通电军指挥部的规模,基本上就是原本的资电作战指挥部扩大,再
将原本属于陆海空军的通信单位拨入而成。
虽然历经扩编,主官也升为中将,但仍然是参谋本部直属的“指挥部”,位阶类似宪兵、
后备、军情局等单位,不是“军种”(司令部,主官为上将,拥有完整的人事、后勤等体
系)。然而善体上意的军方,却故意将其命名为“资通电‘军’指挥部”,乍听起来宛如
在陆军、海军、空军之外,又有了新的军种,其实“军”字在此处,完全是不通的赘词。
● 预计明年成立的国防智库
早在本次政党轮替之前马政府时代,朝野立委就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国防智库,以加强对
国防、区域安全等议题的研究能量,并且与国外相关智库交流。民国107年度的国防部预
算中,已可看到这个名为“国防安全研究院”的财团法人,其中5000万元用于成立,第一
年会务开销7000余万。
军方指出,“国防院”预计明年春节后组成董监事会,5月正式挂牌运作。其定位类似日
本“防卫研究所”、韩国“国防政策研究中心”(KIDA),除接受军方委托进行研究,扮
演与外国智库或军方进行交流的“白手套”,也可培养国防战略人才。
官员透露,国防安全研究院的董监事,大部分将由退将组成,其中董事长会由曾担任国防
部长、副部长身分者的退伍上将出任。真正有薪水可领的,是邀请战略学者出任的执行长
与副执行长(两人),各为15万与10至13万,都属于专职。分为七个所(组)与一个中心
,研究范畴包括中共军政、非传统安全威胁、决策研究等议题,研究员的薪资比照大专教
师。
对此,立委罗致政指出,未来国防安全研究院能否成功运作,有效扮演国防部宣称希望扮
演的功能,重点还是要看实力。例如研究人员的素质与研究成果,能否得到国外智库或学
界的重视?此外,国防部几年前就成立“国防智库筹备处”,现在改称“战研中心”,未
来与“国防院”之间的关系为何?两个单位如何分工?军方对这些部分还须说得更清楚。
● 惨遭朝野围剿的“台湾DARPA”
去年10月11日,国防部在例行记者会突然“加戏”,证实副部长李喜明先前在美台国防工
业会议上的发言,国军将成立类似美国“国防先进科技研发计画署”(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机构。国防部计画,资源司的科技企划处,于
106年元旦扩编为“国防科技处”,未来再升格为国防部直属的“国防科技室”,以整合
军民科技能量。
对于“台湾DARPA”,学者专家多半认为方向正确,但也都提醒:受限于预算、人才、组
织法令等因素,想要达到美军的成绩,恐怕不易。
台海军情研究中心主任梅复兴认为,军方列出的功能,似乎都是军备局已在负责,或“应
该”在负责的工作。国民党前立委林郁方表示,希望不要变成“民进党养一堆自己人”。
一位曾经主导国军科技开发的退将指出,美国创建DARPA,由于预算充裕,各顶尖学术单
位都乐于承接研发案,例如互联网、GPS等发明,原始概念都起源于此,但也有许多计
画,最后根本无疾而终。相较之下,国军的科研体系当然也该走向开放创新,但定位要比
较务实,而非过度追求高科技。
10月24日,立院外交国防委员会邀请国防部与国发会、科技部、经济部,对“台湾DARPA
”进行专案报告,不过朝野立委口径一致,都质疑叠床架屋、权责不清、本末倒置。
民进党立委对本案的火力,毫不小于在野党:罗致政抨击,如此重大组织变更,居然不先
向国会沟通,国防部就自行开记者会宣布。王定宇则质疑,类似性质的产业会报至少有九
个,各部会报告的内容更常无法吻合,“不是改名就会变成变形金刚!”
面对围剿,冯世宽改口表示,目前是以实验编装的方式进行,如果确实可行,才会改正式
编装。他也承认,朝野立委都高度质疑,显见国防部先前规划与对外说明都不够周密。
如今106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国防科技处”始终没有成立。军方官员透露,相关范畴
的业务,已经转到军备局方面研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