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台湾的山地连的的状况讲白一点就是把平地的后备部队拉到山区,装备可能更糟。原文中
一堆网友想定的作战情况其实比较像是特战部队
而且台湾有啥重要的战略点是在台湾平地火力打不到的?假如对面真占领台湾平地区域,
对面的榴弹砲、多管火箭到攻击机都可以在台湾平地展开部署,对面真要打可能只需要派
几支特战部队上山,找到据点后使用无线电和雷观机呼叫平地火力先打击一轮,之后再派
大部队上山占领。到了这个阶段的成败与否是对面的兵力够不够维持整个交通线的运作,
这点与其靠山区躲猫猫,还不如祈祷对面的运兵船开到一半自爆沉没来的可靠...
另外原文有网友提到越战和阿富站战争的例子,实际上越战和阿富汗战争美军的失败原因
压根不是美军车载重火力打不到敌军据点。无论是越南还是阿富汗,美国空军都握有相对
制空权以及绝对制空权,车载重火力打不到可以呼叫空军支援(而且实际历史老美也确实
这么干)
越战和阿富汗战争美军失败主因是可调配的机动兵力不够,美军仗着火力打下来的地方没
有多余兵力可以守住,无法取得地面控制权,大多时候是挨打了之后才知道那里有敌人
阿富汗的情况是:偌大的战区真的能用的兵力只有联军的正规军、PMC以及阿富汗部分特战
部队,加一加就十几万人,要靠这群人守住整个阿富汗堪称难如登天。更不用提阿富汗本
身的问题,联军培养出来的士兵枪口会指向谁还真不好说
越战则是分成1968年春节攻势前后来谈。
1968年之前虽然驻越美军人数最多高达50多万,但实际上美军可调度的机动兵力,即便加
上南越的游骑兵与陆战队,大概只有几万人可以自由调度,其他的除了文职人员,兵力都
被分散且钉在南越各地村庄和交通线上,确保这些地方不会被越共攻陷下来。
也因为机动兵力不够,所以当时的威廉·魏摩兰将军才会一直用“搜索-摧毁”(搜索越共
据点->派兵力火力摧毁越共据点->收缴越共据点武器装备与人员->收兵回家)这种威力侦
查的方式来清剿越共。不然正常来讲摧毁掉一个越共据点理论上是要配兵把守,避免越共
士兵卷土重来,重新建立这个据点。
越战真正的转机是1968年的春节攻势,当时大量越共冒出来被美军优势火力消灭,导致元
气大伤无法再对大部分有兵力驻守的南越村庄和交通线造成威胁,让美军可以把一部分阵
地转交给战力一言难尽的南越部队,腾出驻守兵力转成机动兵力对残存越共阵地进行打击
与占领。另外美军也从欧洲调兵力来越南增强机动兵力数量
这一来一往让美军对越共第一次在机动兵力上对等甚至是超越,火力美军更是不曾输过,
这样具备兵力火力双优势的美军,即便开始撤出越南,但还是在1970~1971年左右把越共
消灭得差不多,即便北越通过柬埔寨以及胡志明小道运来物资人力也没法补充越共的损失
为了扭转局面,北越正规军于是决定亲自下场,先以蓝山719行动确保美军减少对于柬埔
寨与老挝境内的北越与越共据点打击,后续的复活节攻势更是把南越军能打的部队歼灭得
差不多,要不是美国空军够力,否则西贡沦陷时间会提早到1972年
最后再讲回台湾山地部队的配置
如果是要让山地部队在山区无论是应对对面特战部队偷袭,那么整体的配置要偏向于特战
部队(先不讨论办不办的到),要有独立的供给与通讯能力才可以,因为战时不能指望平地
部队提供支援。
如果是做最后的抵抗势力,在山上打游击,那我觉得还是洗洗睡吧。我上面提到,当台湾
平地区域已经被对面占领,意味着对面可以建立从福建、广东等地到台湾的交通线,对面
可以利用交通线源源不绝的运输兵力和火力上来,届时山地部队会面临兵力火力双优势的
对面部队。遇到这种情况,山地部队不是多配几台无线电、机枪就可以解决,甚至可以说
这已经远远超出山地部队可以应付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