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隼有很多问题,但也没那么不堪。
基本的问题是重量,而重量又是当初为了
训练而产生的重装填要求而导致的问题:
为了训练弹可以重装填,且实弹要保持跟
训练弹一样都手感,所以实弹变成跟训练
弹的发射器一样呆重,这种削足适履的干
法大概就中华民国国军才会发生。
射程和穿甲力倒还好。中科院新闻稿很清
楚比较了:红隼有效射程是M72A2的2倍
,穿甲力是150%。这种相对数字才是真正
要看的,反而看绝对数字却不留意背后标准
不同的问题,搞到最后就张飞打岳飞而已。
不过这一部分也是中科院的问题,公关室
是都没review新闻稿了吗?这已经不是军武
知识的问题,而是文字本身怪怪的都没人发
现是哪招?
至于说纠结穿甲力多少其实未来意义也不大
,因为一般反甲火箭本来就不用指望打得穿
现代化的甲车:未来大量配备APS和反应装
甲的情况下,就算500mm RHA也用处有限
啊!反而是多用途(如反工事/反甲双用)、
可室内发射、还有纵列弹头比较重要,基本
上就是XM919的设计方向。而基本上XM919
也只是让步兵有个东西可用而已,指望它是
什么反甲神器那绝对是想太多。
中科院真正该做的反而是把类似SPIKE SR或
MBT-LAW之类的短程反甲飞弹做出来。以前
讲过,飞弹才可能大量囤积同时还销减训练
成本,而且也才有办法对抗现代化的甲车,
否则就只能像巴勒斯坦那样,用消耗人命的
战术去对抗以色列的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