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接仲:从以色列的动员看国军的后备战力

楼主: jobli (十七岁的梦 七十也感动♪)   2023-10-27 11:34:39
揭仲专栏:从以色列的动员看国军的后备战力
巴勒斯坦伊斯兰武装组织哈玛斯(Hamas),在10月7日发动“阿萨克洪水”行动,不仅对以色列发射了3000多枚火箭,也成功突破以色列沿加萨走廊边界所设置的防线,进入边境地带数个以色列城镇,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另有以军战俘与平民多人遭绑架。
在袭击过后,以色列为清剿控哈玛斯,也在短短三天内动员了36万人的后备部队;除准备进入加萨走廊,同时升高对黎巴嫩与叙利亚的戒备。而以色列在三天内动员36万人,也立即引起许多国人对国军动员能力与效率的关注。
若单单只看动员数字,则“三天内动员36万人”,不算非常困难,现代有一定效率的政府,大概都有条件可以完成;特别是台湾和以色列一样,都是幅员不广、人口稠密、交通发达,且各级政府都有还不错的行政效率。在2021年时,国防部的全民防卫动员室(2022年升格为全民防卫动员署)曾表示,有信心在24小时内动员21.5万人,应该是可信的。
以色列在动员效率上最值得称道的,其实不是“三天内动员36万人”;而是在这36万人报到、领取装备并编成部队后,有很高的比例无需经过临战训练,就能立刻投入战场。
国军目前的后备动员制度,在外观设计上,和以色列很相似,例如“原兵归原位”。然而,国军固然能做到24小时内动员21.5万人,但除少数刚从常备部队退伍、预备返回原单位补足缺额的军士官,可算得上是“即战力”外;绝大多数的后备军人在报到并编成后备旅后,其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许至少7天,来执行相关临战训练并部署到预定的阵地中。
以色列后备部队可以在人员报到后迅速形成战力,关键之一是义务役的役期远高于我国。依照以色列《兵役法》的规定,凡18至29岁的男性公民、18至26岁的女性公民,都要应征服现役;其中男性需服役32个月,女性则是24个月,退伍后转入预备役。而预备役人员在退伍三年内,军官需回部队实施84天的训练,士官则为70天,士兵也有50多天;其后每年仍需接受一定天数的训练,直到除役为止。
目前我国的“军事训练役”役期仅4个月,2005年1月1日出生后的役男则从明年起需服役1年;退伍后的“教育召集”总天数不超过28天,于退伍8年内实施,又区分为4次、每次5至7天,或是二次、每次14天。
在义务役役期与退伍后教育召集的天数,都低于以色列的情况下,自然很难期望多数的后备旅在后备军人报到后,能立即具备作战能力。
以色列后备部队在动员后,能迅速形成战力的另一个关键,是每个后备旅于平时,都下辖1到2个常备营,负责所属后备旅的装备保养与动员准备,使以色列后备旅库储的装备,能维持较高程度的妥善率,动员时可立即派上用场。
但国军各后备旅动员库房中所储存的装备,在妥善率方面颇令人担心。虽然国军在近几年,共编列约40亿的经费,购置轻机枪、重型与中型迫击砲、手枪、榴弹枪、夜视镜、消毒装置与维修器材等,对后备部队进行缺装补充;也斥资6.5亿,和常备部队同步换装通讯器材,确实值得称道。
然而,除了这二年所采购的装备外,目前库储供后备部队使用的装备、例如步枪,多数仍是常备部队汰除的旧品。而这些装备在常备部队汰除时,往往状况就已经不太好;但在封存前,似乎也未经过仔细的检整,使这些库储装备的妥善情形堪虑。
让情况更严重的是,多数后备旅平时所保有的人力太少,甚至只有2%到7%之间,根本无力妥善维护这些装备。
换言之,我们的后备军人在完成报到并领取装备后,可能还需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将武器、包括不少多人操作武器,恢复成堪用状态;但届时所需要的大量各式零附件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又是一大挑战。
让当前国军后备部队无法迅速形成战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严重缺乏合格的基层军士官。
受过去几年“军事训练役”役期只有4个月的影响,使后备部队有好几年无法获得新的预备军官与预备士官,导致基层军士官严重短缺。在2020年时,后备部队所列管的军官只有需求数的40%,士官也只有需求数的60%。甚至在这些可获得的军士官当中,又有为数颇高的比例,存在专长与动员时所派职务不相符的情形。
在役期与教召天数短、装备妥善率堪忧,合格基层军士官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能期待目前国军多数的后备旅,能像以色列一样,在人员完成报到后就可立刻开赴战场、形成战力?国军之所以要用一年义务役,让某些原本战时才要靠动员成立的步兵旅,改为平时就存在,确实有其必要性。
国军多数后备部队无法在动员后立刻形成战力,又造成国军在后备动员方面的另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政府能否在共军发动攻击的前几天,准确做出动员决定。
这次哈玛斯的“阿克萨洪水行动”,让以色列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遇袭,固然令国人印象深刻,但这种情形在共军武力犯台时,其实不太可能发生。
因为共军武力犯台,牵涉到将数十万部队与大量的物资,跨越海峡运送到台湾的陆地与周边之海空域,人力、物力的集结与前运规模非常浩大,以致根本难以遮掩。
根据中共学者的估算,整个武力犯台作战需中长程投送的兵力达数十万人,所消耗各类物资近3000万吨。整个过程所需动用的运输载具,包括铁路专列 3000列、车辆 100万车次、飞机2100 架次、船只超过 8000 艘次;拟动员的民间运输工具,光是特定的民间船舶就可能超过200艘,重型运输车辆则将近3000 辆。
这么大的动员规模,使中共学者自己都不认为有对国军发动“战略奇袭”的可能性,即在国军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发动武力犯台作战。
哈玛斯的攻击固然让以色列承受严重伤亡,但仍不脱游击战性质,突击得手后即无法再往前挺进,使以色列领土的绝大部分属于安全的后方,各行政机关也都能正常运作;让以色列的后备动员可以在未受严重干扰的情况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展开。
但国军在动员阶段最大的挑战,在于当共军的攻击开始时,其“联合火力打击作战”的范围几乎涵盖全岛,使我们不但没有足够安全的空间,也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完成后备部队的装备检整与临战训练;且各级政府的效能也会迅速降低,使各项动员工作难以有秩序的进行。
换言之,当共军攻击开始时,还没有形成战力的后备部队,以及还没完成动员准备的物资,很可能派不上用场!
让情势更严峻的是,共军此波军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缩短从下达攻台决心到部队出动,中间所需的时间:若干中共学者甚至指出,共军的目标是在2025到2030年之间,使集团军可在24小时内,完成作战物资的出库与装载。
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政府能否迅速、正确地下达动员决心,在共军发动攻击之前的若干天就开始动员,对国军的防卫作战至关重要!但乌克兰的例证显示,要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
当美国在2月11日警告“俄军可能在16日入侵”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不但没有未立刻下令动员,还对美国语多不满。事实上,乌克兰政府直到2月23日,即俄罗斯“特殊军事行动”开始的前一天,才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征召首批3.6万名预备役军人,并征召另外10万预备役人员进入国民警卫队和边境管控部门;到24日俄军入侵开始后,才下达全国军事动员令。
泽伦斯基后来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访问时,承认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向国民告知战争风险,是因为“不想让社会陷入恐慌与避免影响国家经济”。
如果对乌克兰这样一个背后有北约撑腰的大陆型国家,提前实施动员尚且如此煎熬,更何况我国这种海岛型、高度仰赖对外贸易的情形。
https://www.storm.mg/amparticle/4889358
=
重点
1.人力动员在台湾应该没有问题,台湾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没问题,三天内动员21.5万数字可信
2.军事训练役让后备部队没有足够可用的预官预士
3.以色列的动员旅有实兵营专门保养装备,国军没有
4.以色列后备军人服役年限长,训练较高,退伍每年训练天数也远超国军
5.动员库房装备妥善不佳,动员后不一定马上能用,如果要检整不一定有料件跟时间
6.综上一年义务役去动员部队有必要性
7.共军目前没有快速整备能力
8.目前共军希望在2030年前拥有24小时内整备能力
9.开战后国军没有动员完成的部队可能没有用
=
他这篇大约有整合到前面讨论的大部分内容了
作者: totenkopf001 (骷髅)   2023-10-28 13:31:00
有些人就不用作梦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