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om1a210343 (小黄)》之铭言:
: 一次世界大战 前线机枪壕沟火砲
: 步兵冲锋死伤大半之后抢到一两个壕沟
: 但敌人只是退到比较后面的壕沟而已
: 纵深不够就继续挖 打不完的壕沟战
: 直到一战后期坦克出现 拥有突破和冲击能力
: 才开始有较快的推进速度
实际上一战末期的坦克并没有造成所谓较快的推进速度
毕竟当时的坦克故障率非常高,时速也只有跟步兵小跑步一样快
更别提火力和防护力都是相当有限
会把一战末期的战况归因于坦克其实是非常误导性的
实际上1918年的几场重大战役几乎都还是以炮兵和步兵为主
坦克在1916~1918年间的运用,虽然有其效果,但是只是非常辅助性的
通常会讨论一战的坦克,会讨论到康布莱战役
但是英军在初步突破之后很快就停滞还被德军反打
后来皇帝会战、第二次马恩河、百日攻势,坦克有用但也都消耗很快
在巴勒斯坦战线,英军坦克在加萨还被鄂图曼军直接打爆
一战末期有一些重大突破甚至还是靠骑兵来达成的
(战术比较像是现代的摩托化步兵)
: 二战不用说 装甲部队在战斗初期大量死伤之后
: 一旦突破防线 配合后方百万填线步兵
: 就是包围歼灭敌军 期待快速结束战争
然而二战也已经出现不少战役显示出有可能组织强力的防御
更别提韩战或中东战争,陆续出现更轻便且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像是西线盟军打到齐格菲防线,就耗了好几个月才成功突破
意大利战线的轴心国部队更是倚靠山地进行多层防线的阻击
基本上战争型态从二战以后已经有很大的变化
像是军队的高度摩托化,远比二战更具机动性
或是长程火力的技术,通讯,电子作战,等等各种领域
除非能够有效取得压倒性的各方面优势,否则要突破恐怕还是很困难的
: 但目前乌克兰的反攻对死伤有所控制
: 装备也很宝贵
: 所以步步为营 小心翼翼
: 推进缓慢 死伤可接受
: 只是这样不会让俄军又加强纵深吗?
: 那基本上会变成比消耗 北约VS 邪恶轴心
: 还是说乌要战机支援 才能更好的纵深突穿呢
麻烦多看地图,不要凑文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