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aladW_D4nKU
1. M1A1在实战中也会出现三人配置(车长、装填手、驾驶员),车长会用超越把手来取代砲手的功能。
2. M1A1的车长武器站在面对紧急状况时的反应速度不及M1A2上的普通50机枪座,而且遮挡视线,唯一的好处就是远程射击时比较准确,所以车长普遍会放一把m4卡宾枪在炮塔上以供快速反应。
3. 弹舱防爆门有压力传感器,避免手被夹断(功能类似电梯门),是贴心的设计,救了cheiftain 的手臂。
4. M1在车身底板中也有弹舱,通常被车组员拿来藏匿一些违禁物XD。
5. 定角装填在m1上并没有被设计出来,是不符合人体工学和不利于作战效率的(在hull down position 时需将砲弹抬至齐肩高塞入炮膛是很累人的事),但在装填手侧有一个小开关,可使主砲固定在当前位置,而与炮手镜的视角分开,而一但关闭开关,主砲便会立即对正炮镜,此功能在填装及欲降低敌对态势时相当好用(不用将砲口直接指向潜在威胁)。
6. 人力三秒填装是存在的,但火砲不可能这么快击发。不是因为填装手能力问题,而是坦克安全守则的要求,在105mm滑膛砲时期,因为是黄铜一体式弹壳的缘故,在备射弹架中的砲弹不容易被引燃,因此不必等防爆门关上即可开火。但在120mm滑膛砲时期,由于采用了可燃式弹壳,再加上发射药量的增加,被引燃的机率大增,因此美军要求装填手需等防爆门关闭后才可使火砲处于待发状态,以免意外引燃内部弹药。因此发射速率会在7~8秒一发,才是合理的。
7. M1备射弹架的设计使然,对于填装手而言有所谓的甜蜜点,大约是3~4发砲弹左右(摆放位置问题),之后填装速度将会越来越慢,直到打完备射弹架(17发,位于填装手侧)所存放之弹药。第6点所说的填装速率,便是建立在甜蜜点上的数据。综合第6点及第7点,cheftain 本人作为曾经的车长,其实很支持弹带式的自动填装机(abrams X实现了他的梦)。
8. 车上可以插上自己的mp3及耳机
9. M1上也有车载电热器(喝红茶不是皇家陆军的专利)
10. M1A1炮塔的战斗重量是23.1吨。(不含贫铀装甲的数据)
11. 旧式的弹舱泄压版(位于炮塔上)比较好睡,因为上面没有新式的三颗大螺栓,很平坦舒适。
12. 炮塔上的横风传感器在出任务前不需要进行预热(这段我不专业,看有没有板上大大能解释解释)。
13. M1A1的第一版APU(装在车尾右后侧)评价很差,很常被打烂起火,
14. M1只有在车体左侧有登车把手,因为车体右侧有同轴机枪,是安全性问题。
老影片了,小弟稍花一些时间翻译要旨,让大家对国军的新型主战坦克有除了纸面数据外,有另一层更有趣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