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过72小时,俄军就会自己引爆定时炸弹,但是要怎么撑过72小时?必须做
到五点
1. 泽伦斯基必须活着,留在乌克兰
2. 不让俄罗斯建立到基辅的空桥
3. 摧毁俄军空中优势火力
4. 驱逐俄军地面部队
5. 羞辱俄军军武长蛇阵
https://i.imgur.com/CbdoCam.jpg
1. 泽伦斯基必须活着,留在乌克兰
2月24日入侵,泽伦斯基前往国防部,取得共识就是他必须留在基辅,才能说
服其他人留下来共同战斗。
https://i.imgur.com/EERK1Em.jpg
留下来容易,但要活着就不简单了,需要更多的策略,首先就是可能来自于
地面与空中的暗杀。这是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之前给的讯息,而美国副总
统贺锦丽也在入侵前几天举办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反复的提醒泽伦斯基同样的
讯息。
https://i.imgur.com/fYuTf3J.jpg
https://i.imgur.com/NVGHXSc.jpg
为了防止泽伦斯基被自己人暗杀,将泽伦斯基身边的人重新编排,只有忠诚
度毫无问题的人可以靠近泽伦斯基。
https://i.imgur.com/JTb5Kya.jpg
至于来自于空中的攻击,反而简单的多
https://i.imgur.com/vqBuVNm.jpg
这是因为在苏维埃时期,为了防止核武器,基辅的建筑结构造了许多掩体网
路系统
https://i.imgur.com/r5ReuCK.jpg
https://i.imgur.com/DHKUzeD.jpg
不仅深入地底,而且错综复杂,宛如迷宫,即使知道泽伦斯基在里面,也不
知道怎么通到那边。
https://i.imgur.com/O2UzWMm.jpg
就这样,泽伦斯基只要偶而出来露个面,证实自己还活着留在基辅,就能安
定民心。
2. 不让俄罗斯建立到基辅的空桥
Hostomel机场距离基辅只有38公里,世界最大的飞机AN-225就是在这个机场
被摧毁。一旦此机场被俄军夺得建立空中优势,基辅就近在咫尺了。
https://i.imgur.com/ytcAMuX.jpg
https://i.imgur.com/MLCFa2Q.jpg
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开战前就跟泽伦斯基说,此地将会是俄罗斯的第一
目标,他说中了
https://i.imgur.com/SENaYuU.jpg
因此,乌克兰立即将众多大型车辆横放在飞机跑道上,阻止俄罗斯飞机降落
,并且派人驻守
https://i.imgur.com/idnhr28.jpg
https://i.imgur.com/BVMj2WD.jpg
果不其然,俄罗斯空运一队菁英要攻占此地,清除跑道。但被守株待兔的乌
军击退。
https://i.imgur.com/uHz5q8C.jpg
俄军知道机场至为重要,立刻增援更多俄军,这次真的夺下机场,清除了跑
道的障碍物
https://i.imgur.com/ffjjMWv.jpg
面对这个情况,乌军立刻改用砲击,直接摧毁跑道。
https://i.imgur.com/N2uzZr8.jpg
至此俄军就算要修复跑道,也不是72小时内能完成的事了。乌军成功的破坏
了空桥的建立。
3. 摧毁俄军空中优势火力
这需要防空系统,乌军已经部属完成
https://i.imgur.com/EeBG81z.jpg
https://i.imgur.com/AxqgQgw.jpg
在入侵之后,为了防止系统被摧毁,乌军变换了防空系统所在地
https://i.imgur.com/cgOWRjQ.jpg
俄军空军第一波攻击意图击毁防空系统,但不知道乌军已经变换位置,打到
了旧的地点
https://i.imgur.com/IR0wQIh.jpg
俄空军第二波攻击,误以为防空系统已经被摧毁,完全没有提防,造成重大
损失。
https://i.imgur.com/kjI4sln.jpg
俄空军发觉后,重新定位,需要48~72小时,而乌军又已变换位置,最后防空
系统几乎完好无损。
https://i.imgur.com/1eHNXXR.jpg
https://i.imgur.com/Btk0FOu.jpg
乌空军虽处劣势,但观察到俄轰炸机都是单飞无伴机
https://i.imgur.com/0DzaNFB.jpg
乌空军想到了反击战术,驾驶较差的飞机,低飞躲过雷达,伏击了俄轰炸机
https://i.imgur.com/7ADmEXE.jpg
俄轰炸机被伏击后学乖了,开始反反击战术,将轰炸机也低飞躲过乌军雷达
https://i.imgur.com/KIPhIhe.jpg
乌军发现后,开始反反反击战术,祭出了一月英美送的MANPADS,个人手持防
空系统,用来打击低飞的轰炸机刚刚好
https://i.imgur.com/SANZ0MD.jpg
https://i.imgur.com/54lzTVl.jpg
https://i.imgur.com/yJyCCMX.jpg
就这样,俄军的空中优势凭空消失了
4. 驱逐俄军地面部队
基辅的防护分为内外两圈
https://i.imgur.com/7WEy0Za.jpg
虽然一开始乌克兰的兵力较少,但因为俄罗斯兵分三地,减轻了基辅乌军的
负担
https://i.imgur.com/3346VQG.jpg
为了增加兵员,一方面鼓励一般居民参军,加上国土防卫队
https://i.imgur.com/L87rY6t.jpg
https://i.imgur.com/tO2C2kW.jpg
剩下的居民,教导他们制作汽油弹
https://i.imgur.com/4gMWn9k.jpg
突然之间兵员暴增,几乎全民皆兵
https://i.imgur.com/q4thv8U.jpg
一些亲俄的政客至此也完全噤声,怕被身边的居民围殴
而且建筑物非常适合狙击,俄军地面部队遭受强大阻力
https://i.imgur.com/LRSPeOq.jpg
俄军理论上可以坦克直攻政府单位,但实际上很困难
https://i.imgur.com/HuYCIJb.jpg
为什么?因为到处摆放了“捷克刺猬”,重达两百公斤,坦克碰到也没辙
https://i.imgur.com/xbBdvYk.jpg
https://i.imgur.com/HnBkDi9.jpg
用砲弹攻击,捷克刺猬转一下还是原地不动
https://i.imgur.com/d6NcgNM.jpg
https://i.imgur.com/PTUBYdO.jpg
唯一的解法就是将捷克刺猬拖走,但一拖行就会遭受攻击
https://i.imgur.com/FUzfrha.jpg
https://i.imgur.com/rQ03MiA.jpg
剩下就只能绕路,但基辅的城市规划很多像这样,要绕就是绕好几公里
https://i.imgur.com/57PIbsv.jpg
因为很有效,而且只要三根铁柱焊接起来就行,基辅的焊工纷纷投入制作“
捷克刺猬”
https://i.imgur.com/uxNlGih.jpg
还有人直接从二战博物馆将陈年已久的“捷克刺猬”拖出来,还是很好用
https://i.imgur.com/ds95BQt.jpg
还是有少数的俄军穿过层层障碍,攻到了基辅动物园,此地距离泽伦斯基所
在地只有七公里,幸好紧要关头防卫队出现成功阻止俄军再往前推进
https://i.imgur.com/1ylpUiW.jpg
https://i.imgur.com/HQBxIQG.jpg
这些分散的俄军,最后耗尽了补给,乌军也因此成功驱逐了地面部队攻势
5. 羞辱俄军军武长蛇阵
白俄到基辅中间是一片森林,很适合伏击
https://i.imgur.com/iAaGJor.jpg
https://i.imgur.com/kMeVGcF.jpg
而绵延64公里的长蛇阵,并不是一台接着一台,而是一群一群的
https://i.imgur.com/tdvRfDW.jpg
乌军采取了守株待兔,分群击杀的策略
https://i.imgur.com/GB5InY1.jpg
进入伏击地段后,攻击第一辆跟最后一辆
https://i.imgur.com/xSDsnu6.jpg
原本普丁决定的攻击时间二月底是绝佳的时间点,地面结冻,坦克军车可以
畅行无阻,但好死不死2022年例外,地面泥泞没有结冰
https://i.imgur.com/N1j0zml.jpg
https://i.imgur.com/39wNyco.jpg
被夹击的坦克想绕出去却被泥巴卡住,加上有狙击手伏击,最后只能弃车逃
走,这些战车就这样化为乌有,让乌军缴获了许多可用的战车。
https://i.imgur.com/wF6wCQW.jpg
为了阻止战车攻势,乌军让伊尔平河水坝溃堤,水漫25平方公里,造成俄军
战车寸步难行
https://i.imgur.com/0txGs4N.jpg
https://i.imgur.com/1XtooWz.jpg
https://i.imgur.com/MJlr8fY.jpg
就这样,定时炸弹开始自爆,车辆没油,轮胎破掉,没有食物,难以为继
https://i.imgur.com/8Qz17EO.jpg
https://i.imgur.com/kXEB1mH.jpg
https://i.imgur.com/H1MIVlD.jpg
3月11日,俄罗斯的军武坦克长蛇阵,原本要直取基辅的,却散开来到处寻找
掩护。
https://i.imgur.com/Q0O2kYC.jpg
3月16日,乌军开始反击,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https://i.imgur.com/RyjINQi.jpg
3月29日,普丁宣布撤离对基辅的进攻。乌军守住了基辅
https://i.imgur.com/s6rYij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