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kiyoshi520 (大叔)》 之铭言:
: 有比较明确描述的,是美军在战后的调查报告。
:
: https://reurl.cc/DXEKAj
: 主要是参考两份
: 0-47(N)-2
: 0-44
海军技术调查团的报告很有价值
他们会以美国海军的技术观点来评论日本海军当时的技术手段,
可以让人用更客观的角度评价日本海军的技术成果
对感兴趣的成果,比如说日军的氧气鱼雷,更是写的钜细靡遗
不过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对于没有兴趣的装备往往一笔带过或完全不写,
某些装备的细节也不太了解,
最常看到的就是“没有值得了解的地方”
或是“源自XX的设计”这种很概略的说词
这有可能和日本当时在战末破坏了很多记录、
日军内部状况混乱,
以及调查团有交出报告的时间压力等原因有关。
: 第一份是针对武器调查。
:
: 照美军战后调查,更换弹匣的确是96式的问题,可能让实际射速由220(理论射速)掉到1
10发/每分。
: 利根在雷伊泰后有建议加大弹匣,这点算是佐证美军记录。
加大弹匣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值得讨论
固然弹药量可以增加,
但九六式的弹匣已经比较笨重了
装满15发就会重17、18公斤,
若是增加十发容量,那光弹药就会增加6~7公斤
弹匣本身结构再增加个4~5公斤
如此一来,一个弹匣就会逼近30公斤大关,
接近五吋砲的整颗砲弹重量。
而纯论射击时间来说,这10发就是两秒多,
值得因此让每个弹匣这么肥吗?
更大的弹匣让装弹手速度更慢,更容易疲劳
机砲跟随目标旋回俯仰时更难装上弹匣
也意味着更低的可靠性和更难装入砲弹,
运搬用具也要重新设计。
整体考量下来,利是不是大于弊还真不好说
: 另外,包括九五式射击指挥装置在内,美军对 LPR 的评价不高,
: 主要问题是没有针对高速飞机做校正设计。
这边显然说的是旧型LPR。
: 但就算有校正,多连装的砲座作动太慢也跟不上。不管是电动还是手动。
这也是日军抛弃追踪射的原因之一。
:
: 虽然 LPR 评价不好,但九五式或附在砲架上的 LPR 还是日军现有方案中比较好的。
: 但因为生产不及,配置上手动(没跟95式连动)的多连装砲优先装。
: 而单装跟陆用的话就都配铁瞄。
:
: 而光学瞄准镜的话,日方本身评价不高所以没有什么用。
: 而鐡瞄,美军评价是有跟没有差不多...
:
从这边就可以看出调查团蒐集资料的极限。
虽然报告也提到日军对九六式评价不低,
但美军对它其实没有兴趣
因此在这方面的资料蒐集比较马虎。
报告内关于九六式的技术资料主要集中在砲和砲座上
对于九六式包含LPR的瞄具都没有像样的细节,
日军对LPR本身的批评、改良自然也没有着墨
这里说的“铁环”和“光学瞄具”
具体来说到底指的是什么也无法确定。
: Z大提的3000m射高也有解释,是因为不良的引信设计而不是自毁引信。
:这部份美军是没多谈,但我想这部份应该只是初期的问题。
: 毕竟东西也刚量产再加上日军也加长砲管限制射高在3000m有点脑残。
仔细看Z大的引用
“五式40mm机砲的有效射高只有3000公尺 原书括号写 因为引信的关系........”
用词这么模糊,显然是原书参考了O-47(N)-2的内容,
但调查团的老毛病,对于不感兴趣的技术细节啥都不写...
所以我才对照英军的弹药,提出了引信自毁这个假说
日军把掳获的英军砲和弹药都投入了实战
而美军使用的弹药和英军是不同的,战术观念也不同,
美军确实很可能认为英军的设计很烂。
:
:
: 另外一份则是评估日军的防空火力效能。报告有写数据
:
: 127mm:(水平)距离8000m高度3000m的范围内是有效攻击范围
: 25mm:(水平)距离2000m高度1000m的范围内是有效攻击范围
:
: 这个范围以外都是浪费弹药。
:
: 有更实际数据的是瑞鹤在南太平洋战役,25mm是在水平距离1000-2000m
: 左右有效。
: 不过报告没列详细资料就是。
:
: 第二份报告也有提到其他日军防空接战的实战细节,
: 以及大篇幅的数据分析,但我没细读就是。
我没记错的话,这个部分主要是在分析日军的资料,
显示日军内部对于有效射程的一部份说法
作者也明写了他不认为日军的计算方式可靠,
显示有效射程本质上还是一家之言。
:
: 另外,这份报告超级酸,可以看出撰写者的怨恨XD。
海军调查团出的这一系列报告,每篇的作者态度都有不同
有些直接草草交稿,表示没啥好查的
有些觉得日本非常落后
有些只是忠实的分析实物和文献
有些着重拿日本的错误来反思美军
也有积极的参考日本技术军官的意见,
甚至在附录塞了一堆对日本人的访谈的
(这种的往往有最多细节)
参考价值也因此参差不齐。
我个人是希望有人能把那些扫错页的、
扫坏的、照片扫不清楚的文献重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