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网编组的问题,小弟认为需要提醒一下,避免产生误会。
火网编组不是特殊技巧,往上追溯的话,个人认为至少在18世纪线列步兵步兵时代就是了
。从线列前散兵射击线,线列步兵排射/列射/齐射,队列中军士官站位/指挥/收拢/清点
,到营团级步兵炮的混合部署运用。若时间拉到现代来谈,就是一战时,机枪成为基层步
兵单位火力核心的部署与编组方式。
也就是说火网编组本来就是近代正规陆军训练的基本功,不是国军特有技巧。只是目前本
国陆军因高层概念问题,把常年低劣表现倒果为因,习以为常且不愿改进,加上装备与训
练不足,搞得作战好像只能编组步兵火网而已。
另一个需要特别澄清的概念是:加强步兵精准射击能力跟既有的火网编组是相辅相成,而
非互相冲突的事情。训练良好的单兵射击能力跟射击纪律,放大到战斗层面,就能减少弹
药浪费、加强作战效率及缩短作战时间。
而目前陆军步兵训练跟火网能力,比越战美军还烂…………为了节约弹药,一向反对美军
习惯性压制火力,以及对可疑目标位置尝试性开火。火网编组传统又强调三不打:看不到
不打、打不到不打、打不准不打。如果贯彻这个“精准射击”原则,那一般步枪兵是不是
等到解放军逼近到25公尺处才能满足开火条件?
如果依照现场指挥官命令射击,那麽目前1名步枪兵“1个基数”5个弹匣、150发子弹的配
赋,在低度训练步枪兵的盲射下,不要说支撑一日战斗,就连遂行一场战斗都成问题。更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各级后备步兵单位严重缺乏载具,以及地支部运输群运力薄弱。面临
再补给的问题之前,每位步兵能否凑满1个基数的弹药都是巨大的问号。
陆军步兵火网编组、射击训练与实际要求前后矛盾的问题,无分后备与常备。更进一步的
说,如果陆军真如自称的重视整体编组火网,大于单兵精准射击能力。即使不如重视射击
能力,人人都是步枪兵的USMC,在新训期间就让新兵接触,熟悉使用光学瞄具及夜视装备
。
https://youtu.be/9VJ9XLkQIRg
至少在指挥及火力核心的排长、士官排附、班长、伍长/枪榴弹兵、机枪兵专长,也该普
及各式手持/枪械观测/光瞄/夜视/测距/标定器材、班级无线电等“基础”装备。
当然,就因为真实情况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这种时空胶囊等级的表现才会
遭受铺天盖地的批评声浪,让多数人对陆军信心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