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如何反制中国新战术?颠覆传统海战观

楼主: vikk33 (陈V)   2022-07-27 10:13:22
美军如何反制中国新战术?颠覆传统海战观念的分布式海上作战
https://reurl.cc/nOVWO6
由美国所主办的2022年环太平洋演习(RIMPAC 2022)正在进行中,这场二年举办一次的
多国联合海上操演,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事仍在持续,台海情势似乎一触即发,美
中两国的关系又陷入僵局,而特别扩大了规模,让这场演习受到不少的关注。美军太平洋
舰队司令就在记者会中特别表示,演习并非针对中国,而是聚焦在保卫台湾。话虽如此,
此次演习所强调的“分布式海上作战”(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 , DMO),
却是剑指中国而来,一般认为这是用来反制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新战
术。
美国海军近年来所发展出的“分布式海上作战”,一开始的概念被称为“分布式杀伤”(
Distributed Lethality),与过去组成庞大舰队,集中火力攻击的海上作战模式完全相
反。强调海军舰艇应该分散部署,从开始的侦蒐、识别目标,到发射武器、中继导引,都
分给不同的作战单位执行。让杀伤链(Kill Chain)从过去由一艘舰艇或一个舰队独立负
责,转变成由不同舰艇或分布在广大海洋上的友军接力完成,彻底颠覆传统的海上作战观
念。而要了解“分布式杀伤”的概念为什么会被提出来,或许要先从传统的舰队作战来谈
起来。
庞大舰队成为累赘
在刚踏入海权时代时,海军舰艇以火砲为主要的攻击武器,但当时的火砲准确度很差,射
程又短,笨重不易转向,为了解决这些缺点,组成舰队,集体行动是最佳的办法。一来可
以集中火力,弥补火砲准确度不佳的问题,二来可以彼此掩护火砲的射击死角,让整个舰
队拥有360度的防御网。再加上过去的海上通讯方法是靠旗号,将船艇编成舰队,维持在
目视可及的范围内活动,也方便传递命令,更能在出现任何状况时,立即支援救助。
这样的海上作战观念,一直维持到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潜
艇开始兴起,落单的船舰很容易成为敌方潜艇猎杀的目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的狼
群战术变的更成熟,成为大西洋上盟军的梦魇。
水面舰艇发现最有效的反制方法也是组成舰队,互相掩护声纳系统的探测死角。同时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机逐步主宰战场,原本在水面与水下的威胁,进一步来到了空中。水
面舰艇纷纷配备起高射砲,并严密编队,以密集的防空砲火来防范战机的攻击,反而让当
时的舰队规模越来越庞大。
直到近代,航空母舰称霸海洋,这种作战观念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为航空母舰虽然战
力强大,但本身并没有什么防御能力,需要大批的护卫舰与补给舰随行,组成航空母舰战
斗群。这种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总吨位,加起来远远超越过去,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火力
也最惊人的海上力量。
但是这种超级舰队的缺点,却也显而易见,一定会成为敌方攻击的首要目标,航空母舰又
被称为炸弹磁铁,其来有自。中国近年积极发展匿踪轰炸机、航空母舰、高超音速弹道反
舰飞弹与长程巡弋飞弹,都是为了阻止美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介入未来可能在台海、东
海或南海爆发的冲突。
以分布式作战反制中国
中国利用这些新型武器,组成海上防御网,阻止美军介入的策略,在军事上被称为“反介
入/区域拒止”战术,目前已有初步的成效,对美军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为了要反制,
美军海军所提出的全新方向,是打破过去编成大舰队的观念,改以小型舰队或单舰行动的
形式,分散于广阔的海面上,让敌人难以集中攻击。这些分散的小型舰队或舰艇,并非独
自作战,而是以网络资料链串连在一起,让空中战机、水面舰艇、陆基雷达、水下潜舰等
所有单位,可以彼此分享资料,协同作战,甚至能直接接收卫星或友军所提供的情报。
举例来说,陆基雷达发现可疑的敌踪,由卫星协助识别,确认是敌舰后,指派水面舰艇发
射飞弹攻击,飞弹在飞行途中,由资料链接收空中战机所提供的最新敌舰座标,以修正航
向,最后成功命中目标。这样的杀伤链拥有一极大优势,在此作战网络中,所有参与单位
,皆可替换。陆基雷达被摧毁,可由空中预警机补位;在没有卫星覆蓋的空档,由无人机
负责这项工作;水面舰艇被击沉了,就让水下潜舰来发射飞弹。敌人不可能有办法消灭所
有作战单位,阻止美军介入并发动反击。
这种“分布式杀伤”的作战概念,可以让“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术难以有效发挥,毕竟
百密一疏,再强的部队都没办法全面封锁小型舰队或小编队战机渗透进入冲突区,特别是
美国在匿踪技术上独步全球,更加难以防范。即使解放军有办法消灭一定比例的美军单位
,仍无法瓦解这个分布式杀伤链,达到阻止美军介入冲突的目的。美国海军还“分布式杀
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分布式海上作战”,将分散作战的核心概念,从杀伤链扩
展到侦蒐感知与战损控管等领域,是美国海军目前最重要的发展目标。
扩大侦蒐感知能力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理论上当各个作战单位分
散于广阔的洋面上,能覆蓋的侦察范围一定会扩大非常多,但问题在于如何让空中的战机
、水面上的舰艇、水面下的潜舰,甚至是陆地上的海军陆战队,能及时分享资讯。而这还
只是海军,如果要跨军种与陆军、空军一起协同作战,情况会更复杂。为了整合这些资讯
,美军正快速发展“全领域联合作战”(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 JADO),对美国
海军来说,是支援“分布式海上作战”的重要助力。
在战损控管的层面,分为两个主要的部份。其一是减少兴建大型、精密且昂贵的舰艇,改
以小型、成本较便宜的舰艇,包括开始发展小型两栖登陆舰,兴建较便宜的星座级飞弹巡
防舰(Constellation Class),未来甚至可能不再投资重型航空母舰,而改以轻型航空
母舰来分摊风险。其二是大量使用无人载具,包括技术已较成熟的无人机,正在快速发展
中的无人水面舰与无人潜艇。这些没有人员伤亡顾虑的无人载具,将负责最危险的作战任
务,用于突破敌方防御的第一线,是摧毁“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术的关键武器。
长期演练及完善规划是关键
不过,“分布式海上作战”也不是没有缺点,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分散的作战单位容易
被各个击破。通讯网络一旦被瘫痪,击杀链等于瞬间瓦解。同时部队过于分散,极不易指
挥管制,容易增加友军误击的风险,这都需要长时间的演练与完善的规划。特别是要支援
分散在整个战区的舰艇,后勤单位的负担会大幅加重。虽然美军也在研究如何利用无人机
与无人舰艇来进行补给任务,但还在发展的初期,成效如何并未经历实战考验。而且要如
何将盟邦的作战船舰也纳入这种作战模式中,仍处于摸索的阶段。
对台湾来说,国军的许多作战观念都承袭自美军,毕竟长期使用美制武器与训练准则,但
这种“分布式海上作战”对台湾来说,恐怕难以照单全收。不过其中有许多观念,仍值得
国军仿效。比如持续建置资料链与作战网络、引进分布式杀伤链的联合作战模式、积极投
资无人载具与发展机动性更高的海上或岸上作战单位,以强化敌方首波攻击后的抗战损能
力。在平日操演时,就要强调分散风险的观念,不要再出现砲兵或装甲部队,整齐划一地
排列在滩头,进行射击。因为在战时,敌方的一枚飞弹,就可能消灭整个单位。
作者: totenkopf001 (骷髅)   2022-07-27 10:38:00
美国的小动作算什么 按照yycbr的逻辑 只要他们躲在网络上嘴砲不入伍就够打倒美国了
作者: saccharomyce (酵公菌)   2022-07-27 10:42:00
分布式杀伤是从冷战就有的观念吧 饱和对方的侦搜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