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故事:那些战死乌克兰的俄兵是谁?

楼主: takase (............)   2022-07-09 18:30:01
数据故事:那些战死乌克兰的俄兵是谁?
年轻﹑贫穷﹑边缘﹑低学历--他们当兵是为了活下去,但最后却死在异国他乡。
原出处:端传媒
https://tinyurl.com/yt9uka3r
【编者按】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已四个多月,战事还没有结束的苗头。
自开战以来,俄军屡屡传出官兵士气涣散,无心战事,甚至有士兵宁愿坐牢
也不肯上战场的传闻。新闻镜头总是捕足俄罗斯士兵横尸异国的画面,但我们对这些
冰冷的驱体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在生前到底是谁,来自哪里,为何参军?
俄罗斯独立媒体iStories自开战以来,就从不同渠道系统搜集整理的阵亡士兵数据;
截至七月初,他们整合的阵亡俄军资料已超过4000条。
端传媒分析了这4000多名俄军的资料,而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国家叙事之外
普通人的悲剧:这些士兵多来自俄罗斯的边陲地带,而他们的人生,很多时候
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自俄罗斯在今年2月24日向乌克兰发动入侵后,俄军实际死亡数字几乎是一个谜。
开战至今四个多月,俄罗斯只曾两次公布军队死亡数据,最后一次是在3月25日。
普京下令俄军西进一个月之后,克里姆林宫在一份声明中指有1351名俄军在乌克兰阵亡。
但官方数字和其他媒体的估计,似乎有巨大差距-据俄罗斯独立媒体Mediazona和BBC
利用非正式渠道收集得来的数据统计,至少有超过4000名俄军士兵在乌克兰战死。
而据俄罗斯独立媒体 iStories 通过telegram收集的阵亡士兵数据,截至2022年7月,
至少有4157名士兵战死在乌克兰--是官方数字的三倍。而且据各独立观察者推测,
连这个数字,也很可能是真实数字的冰山一角。
在新闻镜头下,这些侵略方的士兵,是横陈异国战场颓垣败瓦中的尸体,总是仰躺着,
直直地看着乌克兰的天空。活着的时候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会愿意参军?
要是能活着回去的话,有什么在等待他们?
死者再不能为自己说话,但从端传媒对数据的分析中,得出来的图景似乎是-
这些士兵大多年轻﹑贫穷﹑少数,并来自俄罗斯联邦边陲地带。
生活艰困﹑失业率高的家乡没能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多少教育或就业机会,
参军成为了这些年轻人最理智的选择。
而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战争会突然发生,而他们在没有做好的准备的情况下,
就被推过了俄乌边境。
零经验、不情愿、想逃走
今年四月,独立英语媒体《莫斯科时报》(Moscow Times) 采访了阵亡士兵遗属。
来自俄罗斯西部城市普斯科夫的伊戈尔(Igor)在2021年2月主动应征入伍,
2022年初,他在乌克兰哈尔科夫郊外丧生,死亡时不足二十岁,女儿也才刚出生不久。
BBC采访到的故事也大同小异:谢尔盖(Sergey)二十出头,跟伊戈尔一样,
在2021年应征入伍,今年1月被派到俄乌边境,2月24号被指派越过俄乌边境,
仓皇紧张中投入战斗。五周后,他回到俄罗斯,寻求法律援助,抵抗上级让他再次回到
乌克兰作战的要求:“我不想回去送死。”
类似谢尔盖和伊戈尔的案例在派往乌克兰的俄军中比比皆是。谢尔盖在接受BBC采访时
透露,25岁以下的士兵在侵乌战争中伤亡惨重,他所在的50人作战小队里,
大多数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在乌克兰,他们其中10人被杀,10人受伤。
没有人知道俄罗斯军队中的青少年士兵的确切数目,这是俄罗斯国防部严格保守
的另一个秘密。我们获得的阵亡俄军资料中,有三分一的士兵年龄不详,
而剩下的三分二之中,21岁或以下的占了16%,而30岁或以下的占了六成。
每两个阵亡士兵中,就有一个不足27岁。
https://imgur.com/8HvzGY3
在开战后两个多星期的3月8日,普京宣称俄军只有职业士兵
(俄罗斯实行征召式义务兵和契制志愿兵(合同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而没有正在服兵役的士兵(conscripts)。
可是,乌克兰军方发布的俄军战俘的宣言影片随即戳破了这个谎言,
一天后,俄罗斯国防部不得不承认军中有兵役兵。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i Shoigu)
说过新征召的士兵不会被送上前线,但没有人相信,因为军法根本容许将服役
超过四个月的兵役兵送上战场。
这些兵役兵在不知具体作战目的的情况下被送往乌克兰,而有些军队长官更通知
新兵的家人,他们的儿子签署了成为职业士兵的合同。
这些关于雇用合同的谎言 ,和调配乌克兰只是演习、没有兵役兵参战的说法一样,
到了某些幸存的兵役兵回乡时就被戳破。
而这些刚刚入伍的年轻士兵因为受训不久,常常不会开枪、分不清砲的两端,
还被要求在没有夜视设备或其他基本装备的情况下行军。
当中很多被以演习为名调到乌俄边境,开战后又被拉上战场,随即与家人失去联络。
最终,就像谢尔盖的小队一样,他们中有人有幸活了下来,而有人却再也没法回家。
俄罗斯法律规定,年龄在18至27岁的男性公民,均须应征服义务兵役。
普京曾多次承诺取消义务兵役,最后一次承诺是在2019,但一直都没有提出取消的时间表
,故每年春季和秋季,国防部会在全俄罗斯联邦开展两次跨地区征兵。
今年的春季征兵在4月1号开启,从那时开始,战士母亲委员会
(CSMR;The Committee of Soldiers' Mothers of Russia)和人权团体Agora收到的
咨询电话数量皆大幅飙升。
青年人担心,一旦被征入军营,会被派往乌克兰,必死无疑-正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说的,俄罗斯继续征兵,就等同向士兵和他们的家人派发死亡证。
充满恐惧和危险的战场成为合同兵的梦魇。自战争开始以来,自由布里亚特基金会
(Freedom For Buryatia)一直在为想要逃离战场的士兵们提供法律援助。
打电话求助的这些军人想要解除和军队的合同,以此逃离战场。
俄罗斯法律规定,士兵可以在不情愿的状况下拒绝战斗,然而,在俄军面临士兵短缺
的当下,这些合同兵似乎不能想走就走。
“军官们会用尽一切手段,包括心理操控,不放士兵回家,因为他们急切地需要军力,”
接受端传媒采访的自由布里亚特基金会首席分析师玛丽亚·维尤什科娃
(Maria Vyushkova)说,
“这是俄罗斯军队目前最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实际上有足够的机器、武器,
有足够的车辆、火箭、大炮、导弹,但就是缺士兵。”
俄罗斯法律同时也写着:不能强迫士兵留在战场。而这也是自由布里亚特为士兵提供
法律援助的突破口。据维尤什科娃估计,他们的组织自开战以来已经为约100名军人
提供了相关法律援助,这项行动也还在继续。
当兵,或者挨穷
这些战死异乡的士兵,绝少有来自首都莫斯科﹑或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
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俄罗斯联邦的边陲地带,大城市的繁华离他们相当遥远。
根据端传媒获得的数据,在已知家乡的阵亡士兵中,最多人来自北高加索的达吉斯坦
共和国(Dagestan),其次是位于东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共和国(Buryatia)。
https://imgur.com/Z0AZONs
达吉斯坦在俄罗斯西南的北高加索地区,靠近里海(Caspian sea),南面是阿塞拜疆
和格鲁吉亚。达吉斯坦的居民超过八成是穆斯林,只有少数东正教或基督教徒。
过去数十年,高加索地区多次进入国际新闻视线,都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多次
在这个地区发生冲突:1991年格鲁吉亚内战﹑阿布哈兹战争;
1992年北奥塞梯-奥古什战争;1994至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1999年的达吉斯坦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两次车臣战争后,冲突大幅减少,过去十数年一次比较大的军事冲突
,是2008年,俄罗斯介入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的战争。
达吉斯坦是俄罗斯联邦中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14.7%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处
于贫穷线以下,近两成的人口缺乏热水供应。
该地经济结构单一,45%的青年工人从事农业。工业的不发达和陈旧的经济结构,
令失业率高踞不下:2022年第一季度,达吉斯坦的失业率 达到14.8%,远高于俄罗斯
整体的4.4%。在达吉斯坦甚至有类似奴隶制的 “强制劳动”
-工人被拐骗到砖厂工作,而“雇主”并不发薪,只发食物维持工人生命。
相似的情况出现在布里亚特(Buryatia)。而这个位于西伯利亚的边陲共和国,
一样常年饱受贫穷之苦,据统计,近两成的布里亚特人口处于贫穷线以下,
将近五成的人没有热水供应。布里亚特南邻蒙古国,人民多信奉佛教或萨满教。
跟达吉斯坦一样,有八成的土地是山区。
https://imgur.com/aqbutz2
在布里亚特长大的维尤什科娃向端传媒形容:
“布里亚特(在各种数据统计中)得分很低,不仅是收入中位数、居民生活水平,
还有交通、教育,失业率,甚至气候。”
在俄罗斯联邦85个行政区中,布里亚特的入息中位数排名69。
“而生活质素比入息中位数的排名还要更差,大概是在末尾的行列了。”
因为入息中位数低﹑家庭收入低﹑失业率高,布里亚特有很多人参军。“有很多部队在布
里亚特驻紥。自苏联时代就是这样了,这些部队就是苏联政权创建的。”
“但这些部队现在还存在着……而我们都知道,他们很多都被派往乌克兰了。”
维尤什科娃说。
而维尤什科娃说到的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似乎也无法通过求学解决。
根据资料,布里亚特的中学生们在俄语、数学、历史三门课目上的平均得分都低于
俄罗斯的平均水平。
前两者是必修科目,不通过便无法从中学毕业,继而也不能参与升入大学的竞争。
历史虽是选修,却也攸关升学,如果分数太低,大学便不会将你纳入可录取的范围。
而达吉斯坦情况似乎更坏:2021年该地区中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甚至跌到了
俄罗斯官方规定的及格线以下。
不合格即没有机会进入大学,也就不能通过升学摆脱贫困。根据Rosobrnadzor
(联邦教育和科学监督局)的评估,布里亚特的中学教育质量在85个地区中排名第76位
,而达吉斯坦则排名倒数第二。评级低的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学校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
,对学生亦缺乏客观的评级标准。
https://imgur.com/GikPqDc
俄罗斯最精英的大学,例如莫斯科国立大学、高等经济学院和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
几乎全都位于首都莫斯科。此外,大多数教授数学和历史这些科目的学校都在俄罗斯首都
和圣彼得堡,这些学校还会为学生准备奥林匹克竞赛(Olympiad)和公开考试。
全俄学校奥赛能让精英学生无需通过考试就能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每年有24个科目。
奥林匹克竞赛网站 根据每年的冠军和亚军比例对俄罗斯各地区进行了排名,
莫斯科排名第一,而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占据了最后两个位置。
有资源的学校的毕业生,获得高薪职位的机会自然也比较高。而如果学生需要补教
或其他课外活动的话,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家庭也比较能负担起额外费用,因为这些
大城市的收入中位数,动辄是贫困地区的两至三倍。结构性的收入与机会不平等,
令俄罗斯边境地区长期难以脱贫。
不当兵的话能做什么?
居住条件、就业市场以及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长期问题,将许多布里亚特的青年引向了
军队。维尤什科娃向端传媒指出,
“(在军队)能享受比本地许多职业更好的福利和工资,那里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更体面的薪水。这也是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因为与其他许多雇主相比,
军队会一直存在,企业可能会关门,但军队不会。”
达吉斯坦的每月入息中位数是23,600卢布(约港币2,914元),
而布里亚特的数字是22,500卢布(约港币2,778元),远低于俄罗斯约30,000卢布
的平均水平,更无法跟莫斯科或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相比。
从我们的数据分析,可见位处俄罗斯边陲的,非斯拉夫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如图瓦共和国(Tuva)﹑布里亚特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North-Ossetia-Alania)
﹑车臣共和国和达吉斯坦共和国,阵亡人数比例明显更高,而这些地区的收入中位数
也低于全国平均。
对这些位处边陲贫困地区的年轻人而言,参军就变得非常吸引,甚至是唯一理智的选择了
-低阶军人的薪金,随时是这些贫困地区入息中位数的两倍不止。
https://imgur.com/SsXKioa
但那不代表军人在俄罗斯是受人敬重的职业。
维尤什科娃补充:“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种大城市,所有人都逃避服役。在那里
,人们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如果这个人有人脉、机会、或是其他金钱方面的门路,
他们会不惜一切(at all costs)逃开兵役。”
她甚至强调,如果最终逃避失败、被征召入营,你会被视为“失败者(loser)”。
这大部分源于社会的整体状况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和俄罗斯政府对各行政区划的
招兵人数采取配额制有关。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这样的地方因人口较少,兵役配额不多
,造成了当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青年们千方百计逃脱兵役时,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
的同龄人却在想尽办法成为俄军的一员的差异场景。
当后者在教育、经济上于前者存在的根本差异让他们人生轨道也越行越远时,
参军这一选择之于贫穷地区的年轻人们,却不是什么改变人生的康庄大道。
在维尤什科娃看来,其家乡布里亚特的年轻人积极参军,更像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他们想养家,参军只是因为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工作。那才是问题所在。”
她续说,“一直以来,(参军)都不被认为是一份好工作。无论他们给你发多少薪水,
(当兵)仍然不是一种显达的职业。”
维尤什科娃说,当兵甚至也不会帮到年轻人铺平职业生涯的道路。
“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要求你有在军队服役的经历。但那都不是高端的工作,
保安、警察之类的职业,并不高端。”
工作“低端”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一旦被派去打仗,他们连性命也难保。
“平日的军队和战争期间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这是一份和
其他工作没什么不同的工作,没有人相信会有一场像这样的全面战争。”
维尤什科娃说道,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士兵想要解除(军队)合同,
他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被派去打仗,在战场上死去。”
俄罗斯政治研究员Pavel Luzin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指出:
“俄军地面部队中数量最多的士兵和军官来自俄罗斯的小城镇和村庄。
这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也与教育分层有关。地面部队的兵役要求相对较低,
而那些受过更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们则都加入了俄军的其他部门,如空军、海军和太空部队。”
来自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的那些没法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意图通过军队“脱贫”,
大多却只能进入地面部队,最终无可避免地被拉入战争的泥沼,成为最早牺牲的
那部分人。
战场之后--PTSD﹑家暴﹑暴力的循环
在平常时期,诸多达吉斯坦或布里亚特的青年在挨过军旅生活回到社会后,
或许能顺利赚到不参军的话,永远不可能赚到的薪水,然后过些体面一点的生活。
但如果不幸被派上战场,战地的残酷却会造成延续终身的创伤,那些痛苦即使离开军营
,也没法摆脱。
维尤什科娃现在还能回忆起年少时在布里亚特的邻居:
“我住在一个老兵隔壁,他是布里亚特人,曾被派往车臣参战。他有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家暴问题。公寓的墙很薄,所以一切我都听得一清二楚
:他喝醉了,打妻子、扔椅子和家具,诸如此类。”
在1994年和1999年的那两场车臣战争,同样有无数没有经验的士兵参战。
任职莫斯科鲍尔基金会(Heinrich Boell Foundation in Moscow)的社会学家
科斯特莲娜(Irina Kosterina)在研究北高加索地区的男性时发现:
该地区远高于俄罗斯其他地方的军事化程度,让男性变得更暴力,继而导致家暴事件频发
。国家或军队这样的利维坦施加给他们的暴力,被他们转移到自己的家人身上。
在英国政治网站openDemocracy的访问 中,科斯特莲娜提到一次在达吉斯坦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做了烤肉卷(Kebab)来吃,然后发现他们需要餐刀才能进食。
热心的达吉斯坦当地男人就都跑到车上,把自己的匕首拿来递给他们当餐刀用。
被问到为什么要随身带着匕首时,他们说:
“在路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科斯特莲娜指,在达吉斯坦,随身带短刀﹑匕首﹑甚至枪-都是正常的。
而事实上,达吉斯坦就曾被BBC形容为“欧洲最危险的地方”
:炸弹恐袭频仍﹑绑架和法外谋杀也时有发生。
科斯特莲娜也认为,攻击性﹑暴力--往往都是男性对自己和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的表现
。崇尚阳刚气慨的文化令男性在遭受挫折时,远远不如女性“能屈能伸”,
也更不愿意向外界寻求帮助。
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同样将战争和军队的伤痛带回了家乡。阵亡士兵遗属除了失去亲
人,他们当中许多还没法得到应有的赔偿。
例如来自俄罗斯马加丹周的科雷马(Kolyma)的 沙舒科夫。
年仅34岁的他已经是一名少校,军队中的仕途走得顺风顺水,在外人看来,
他的家庭应该不至匮乏。然而当他在5月9日命丧乌国战场后,其家庭并不宽裕的经济条件
才被展露在世人面前。
在他的家乡,当地人发起了一项筹款活动,想要给他树一块纪念碑的同时,
也给他母亲筹集一些生活所需的资金。
维尤什科娃说,即使俄兵在乌克兰丧命,也不代表他们会得到抚裇金。
“(军人)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并不罕见,虽然俄罗斯政府应该向阵亡士兵的家属
支付大量资金,但获得这笔钱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困难的过程,在这之前,
他们还要支付生活账单和葬礼费用。”
遇难士兵的家属并不总是有资格获得这些赔偿,能拿到那笔钱的人仅限于死者
的配偶或父母。
而没有结婚,又没有父母的军人,就不符合赔偿要求。
而那些只是受伤,有幸捡回一命的士兵,也同样没有机会得到赔偿,
且必须自己承担医疗费用。有俄军的 战斗机飞行员在战斗中受伤后被乌克兰军队俘虏
,最终通过战俘交换被送回俄罗斯。
然而回国后,由于条件拮据,他的家人不得不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募捐,
以支付他的医疗费。
维尤什科娃笃定地说,经历乌克兰战争后回到家乡的布里亚特青年,
也会遭遇创伤后遗症。
但她也承认,为这些人提供帮助不是其基金会现在要考虑的事,
“我们的团队很小,而且我们现在面对着更紧急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把人带回家,
并尽一切可能阻止这场战争。
当然,这(返乡战士的心理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我希望在普京政权垮台后,
会有更合理的人在俄罗斯掌权,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必须在政府层面上解决。
这是唯一的办法。”
看到被派上乌克兰战场的兵役兵们回到家时,他们的家人也感觉到
“他们与从前不同了,他们的幻想破灭了。”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会在何时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也没有人能保证那些
已经回到家乡的俄军士兵不会被送回战场、或保证伤亡的士兵和其家属得到赔偿。
而在普京的野心下,俄罗斯联邦边陲贫穷与战争暴力的循环,可见将来仍会继续下去。
作者: KingKingCold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   2022-07-09 19:12:00
开战前长官: 我俄罗斯帝国天下无敌 你各位要发达了开战后长官: ....(已阵亡)不觉得俄罗斯士兵死在乌克兰是没有价值不是化为养分了吗?成为黑土肥沃的养分 孕育下一代的小麦跟葵花籽油你看这不是死得很有价值吗?
作者: TheDragonBug (XD)   2022-07-09 20:19:00
中国现在也有极大量这个阶层的人
作者: Jasonchen415 (jasonchen)   2022-07-09 20:30:00
现在台湾当兵的不也是社会底层吗 就是对那些人来说当兵比较有钱领而已
作者: naturalworld   2022-07-09 21:04:00
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不是去侵略他国,所以我不理解你是在不爽什么?当你周围环境只有当兵能吃饱,国家当时也不是侵略方,你能不当兵吗?
作者: Hurricaneger (裤袜脱落大尉)   2022-07-10 00:36:00
普丁:给他一份志愿留营表。
作者: fantasyhorse (水多多)   2022-07-10 00:58:00
当兵本来就是底层,连美国都是这样
作者: c33uviiip0cp (笨呆愚蠢大四喜)   2022-07-10 01:30:00
推一下这新闻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