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攻方克服守方住民地战斗优势的方式

楼主: jackchuang (小庄)   2022-04-03 23:19:24
※ 引述《jobli (十七岁的梦 七十也感动♪)》之铭言:
: 在现代战争中,城镇(住民地)对于守方的防御优势相当的明显
: 但是,在取得优势的时候,对平民的伤害也非常明显
: 这次乌俄战争虽然与美国在阿富汗的山地战的性质不同,但某种情况上相当类似
: 另外,如果人民战斗意识够强,仍然能够有效对抗哪怕对对强大的敌人
: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误)
: 但,对入侵方来说,要克服住民的的优势,并不是没有办法
: 甚至,只要有决心,用军事的手段是可以有效克服这种障碍并减少己方损失的
: 比如:
: 压倒性的兵力优势(3/5/7甚至更多倍)
: 用人压过去,先不讨论
: 另外近代美俄都用过的的成功方式就是
: 彻底包围/命令居民限时撤出/不离开全部列为敌人
: 比如美军第二次费卢杰战役,先包围,要求平民撤出后
: 再用步战协同及火力清除的方式,分割包围城内的民兵
: 发现武装据点后用飞机实施精确轰炸,驱赶出躲藏在建筑的人
: 再由美军在前面攻击,伊拉克安全部队随后跟进占领推进
: 最后用狙击手射杀被赶出掩体的武装人员
: (至于费卢杰战役中摧毁清真寺和平民伤亡就不谈了,等下又会被某些以为替俄军说话)
: 这招俄军在第二次车臣也用过,只是俄军用的是一对一砲兵硬轰过去,没什么技术含量
: (当年因为俄军砲兵射击技术不是很好,还从后面砲校抽教官去指导)
: 也就是,如果攻方不包围,而只用少量兵力突进城市时
: 又无法断绝城市供给,逼迫平民撤出,也无法阻止对手获得增援
: 只会在城市周边不断遭到损失
: 这时基层部部队很容易因为逐渐因无法区分敌方平民和渗透侦查破坏人员
: 或是求自保甚至只是为了泄愤,就很容易造成附带损伤甚至谋伤或虐杀
: 要能像美军那样,能快速作战结束,然后交给当地扶持武装
: 对士兵军纪约束,尽量不对平民出手的国家不多
: 再来,这次乌俄战争中可以看出,由于越来越多先进反装甲武器出现
: 守方步兵能够更好地发挥住民地防御的优势
: 让使用装甲车辆进攻的一方,只能被自己的残骸阻塞
: 再进一步减弱依托道路进攻的机械化部队的攻击强度
: 这个战斗方式有利于防守方的,如果能有某些国家协助开图的话
: 这个优势就更明显,不但反甲武器可以用,连迫砲及火砲都能让进攻方吃屎
: 不光住民地,射后不理及攻顶反装甲飞弹的出现
: 目前装甲兵对些武器,缺乏有效防御手段
: 让步兵在平原都有和装甲兵一战的机会
: 而在过去的传统军事理念中,平原是装甲兵的主场,现在可能变成坟场
: 好像以前骑兵可以对步兵任意砍杀,结果现在步兵突然有了二四式
: 结果对付依托建物手握大量先进反战车飞弹的守方
: 攻方的最佳选择也许仍是回到上面二种方式,
: 1.大量的压倒性数量优势的步兵
: 2.不管平民的死活包围洗地
: 面对这样的敌人,有再多标枪也没用,CP值就不高了
: 用标枪打击一辆价值千万的战车,对守方来说是可持续的消耗战
: 而标枪打打击一个排或一个班坐的车就没意思了
: 甚至人家下车战斗,你的反装甲武器就没用了
: 只是,如果没有装甲部队的话是不是又变回一挺重机枪就能封锁一条路
: 或是用狙击手就能干掉整个排
: 如何有效打击藏身于RC建物中的机枪阵地和狙击手?
: 用战机这招除了美军没人用的起,轻砲兵不够力也不够准(无法对非顶楼目标攻击)
: 这种情况下攻方依然需要装甲部队主砲或机砲来开路
: 又会回到战车被反装甲飞弹开头的路
: 这次乌俄战争对世界各国影响都很大,现在就看台/中双方各自总结后的改变吧
: 去年亚美尼亚语/阿塞拜疆战争就已经显示出现代战争无人机的优势
: 这次俄乌战争则显示战场资讯化的优势
: 希望到时不要是陆军主导战术战法研讨会,对大家都好
美国的打法就是,
准备好强大的后勤补给,(没几个国家有美国的后勤补给量能)
再用强大的科技产生的先视先攻、火力优势弄瞎对手的指管通情。(91年波湾范例)
最后断绝对手的补给线。((例:波湾战争的左勾拳))
没有非到必要,不跟你打逐屋逐巷的绞肉战。
美国大兵很贵的。
越战时期,美国一直无法切断胡志明小境的补给线。
结果导致越战一直收不了。
以美国与北越之间的装备、火力差异。
怎么看都会一面倒,
但只要补给线不断,士气不落。
攻方就算有优势兵力,也得要拿人命去填,看谁先耗光而已。
更何况这次俄军又没极大兵力优势。
如果非不得已一定要城市绞肉,
现在的美军不止是步战砲协同。
头上还有随call随到的空中立体支援。
再加上现代科技的无人机战场视野。
但那些都是钱堆出来的装备、训练、默契。
没钱?那就只有用人命去填了.....
攻城战永远是战争时的下策。
现代除了美军有黑科技,有可能突破以外。
其他国家应该都还没有能力突破这个限制。
当然,屠城就不在这个限制内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