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俄罗斯坦克遭到痛宰,他们在现代战场上还有一席之地吗?

楼主: sfsm (有初老症状的咸鱼)   2022-03-24 22:48:47
※ 引述《usnavyseal (usmarine2008)》之铭言:
: 时间: Thu Mar 24 19:35:08 2022
: https://tinyurl.com/tankistheking
: (华盛顿邮报)
: 文章很长结论是 “没有结论 还在讨论中” XD
: 粗略的翻译 请见谅~
以下恕删,
先澄清一下,免得有人翻我以前的文章嘴我
我反对台湾买艾布兰,尤其是M1A2等级的。
但我不是‘战车无用论者’
如果依照战车被ATGM(anti-tank guided missile,反战车飞弹)打爆,
所以战车就是无用的逻辑来看。
那么有一项武器早就被淘汰了,那就是人类...
一颗子弹、榴弹破片、刺刀甚至折凳都能杀死一个人。
那么人类早就无用了不是吗?
这就是战车无用论逻辑上的盲点。
(同样例子还有战略轰炸机,B-52在空中根本就是活靶一个,所以轰炸机就无用吗?)
其实武器会不会被淘汰,是要看他在战场的用途,
而不是看它的生存性。
战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难以取代的武器
(请注意不是无法取代,是难以取代,
说不定未来能取代战车的武器,但是目前还看不到)
现在的战车定位上大多属于‘Main battle tank,MBT’
台湾翻译成主力战车,对岸翻成主战坦克。
别说中文,连英文都很难理解它的定义,
其实MBT的概念起源于二战末期英国提出的‘通用战车’(Universal tank)的概念。
这名词应该大家就比较有概念了吧?
二战前,战车概念可说百花齐放,
步兵战车、骑兵战车、快速战车、巡洋战车等等
但是用途都非常单一,就以苏联的BT快速战车为例,
BT战车概念就是针对一战的壕沟战设计的,
我们常被好莱坞电影给误导,电影的一战场景大多是这样的:
指挥官看看腕中的手表,等到时间到用力吹起哨子,
一堆步兵开始爬出壕沟往前方前进,没多久就一堆子弹飞扑而来,
士兵们纷纷倒下...
但是实际上的一战应该是,砲兵先对敌方的壕沟阵地进行‘长时间’砲击,
所谓的长时间,大多是3-4天的连续砲击,最长的纪录是一个月。
这样的炮轰下没有一个阵地能幸存的,
然后我方的步兵才开始爬出壕沟推进,但是这时候麻烦才开始,
因为长时间的炮轰,地质彻底遭到破坏,步兵靠双脚还能勉强前进,
重砲和机枪就几乎陷入松软的弹坑和地质里。
如果遇到下雨或是地下水涌出,情况就更糟糕...
更糟的是长时间的砲轰也让敌方有时间集结预备队,
并且在后方建立新的防线,而我方的支援砲兵陷在后方,
我们只能被敌方痛宰...
一战电影我比较推荐加拿大在2008年拍的Passchendaele,
最后一幕就是加拿大军推进,却被德军的第二道防线挡住,
德军还进行反击,枫叶军只能在泥泞的弹坑中抵挡敌军
https://youtu.be/e2kGpKckzlw
至于1917...哼...文青拍的浪漫战争片...
而BT战车的设计就是要快速推进,
在敌方预备队建立第二道防线前撞出一个大缺口,
所以设计上以速度为优先,防护力被视为可放弃的...
只是二战时苏联处于守势...
BT战车薄装甲设计反变成致命缺点。
所以到了主力战车的设计概念,
就是追求火力、防护力、机动力三方面的均衡发展。
这让战车具有多功能性和环境高适应力。
战车可以做为装甲矛头突破防线,可以越来防御作战,
可以充当步兵支援火力,也可以做武力侦查等任务。
也由于这多功能用途特性,战车的地位很难被抹除掉,
当然这时候你会说:放屁啦!就被标枪打爆了还啥小扯多用途!
解决方式有几个,
第一就像步兵一样给他戴上钢盔穿上防弹背心增加生存性,
第二就是改变战术,让砲兵砲轰,无人机侦蒐,强化友军网络讯息流通,
先找出、排除威胁,减少战车被攻击的机率。
第三更简单,就是靠数量压过去呀!!!
为了沙皇成为英勇的韭菜吧!乌拉!!
事实上,也是如此,乌克兰的反装甲武力并没有阻止俄军的推进,
俄军真正的敌人是自家糟透的后勤补给能力。
所以战车真的无用了吗?
你自己觉得是如何就是如何,你喜欢就好
作者: takahashikag (那来自某岛的苏州军部长)   2022-03-24 22:53:00
光是‘问答无用’就知道了,无用这个词足够有魄力
作者: fragmentwing (片翼碎梦)   2022-03-25 00:15:00
线列步兵:早知道机关枪的威力的话……
作者: hanhsiangmax (陪我去台东)   2022-03-25 18:0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