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t.ly/2eaHMav
两岸工业用机器人产业政策之观察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与设备自动化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不管是半导体、面板、食品、网
通…等,各种劳力密集产业积极寻求更高效率生产方式,试图以机械化取代大量人力,让
多余资金能够聘请更多研发、管理人才,不仅降低人力成本也提高生产效率。
全球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发展至今,已有许多厂商占据重要地位,包括瑞典的ABB
Robotics、日本的FANUC、Yaskawa、NACHI、MITSUBISHI、德国的KUKA Roboter、美国的
Rockwell Automation、AdeptTechnology、意大利的COMAU、中国的首钢莫托曼(Motoman)
机器人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一、机器人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力
机器人虽可相对替人类提高工作效率,但(1)在传统人力在后端工作流程,以及云端数据
分析等工作,仍无法被机器人取代。(2) 更需要具备经验的管理人员与资深员工,调整最
佳化、远距监控与调度机器人,才能让自动化生产维持稳定。(3) 机器人在重复与单调的
作业,缩短产品的生产时间与流程,但也须搭配视觉辨识,才能实现与人类相当的“手眼
协调”。
二、中国对机器人应用的优惠补贴15~30%
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支持之下,对机器人应用的实施优惠补贴。广东已启动机器
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将从全省159家机器人重点制造企业,选出重点支持15家龙头
企业,并通过建设三个智慧制造研究院,进行科研攻坚、技术突破。广东要在搬运、抛光
、打磨等劳动力强度比较大的生产环节方面,率先使用机器人,让工业机器人得到更广泛
的应用。
2015年,广东省获得3亿的资金以事后奖补的方式,对采购机器人的价格,给予15%到30%
的补贴;2016年针对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大陆中央再推出新举措。大陆国务院2016年8月
22日公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将在6大方向发力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推动营改增试点,年减税额将达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提出要
支援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企业之间债券转股权;对于目标任务,方案指出要在3年左右
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2016年中国已有77个地方政府推出鼓励发展机器人的优惠政策。深圳每年补贴7600万美元
(24.5亿元台币)支持机器人产业,广东省2016年也将提供5500万美元(17.7亿元台币)
补贴,其他还有对相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及补助企业将生产线由高成本人力转换
为机器人。
事实上,目前中国企业使用的工业机器人70%从国外进口,而国产的机器人也有70%的零组
件是进口。所以,中国政府其实是靠砸钱在全球机器人市场拿下高市占率。中国机器人制
造发展的最大技术问题,仍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无法掌握,主要是减速器、传感器、
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器这四个方面存在技术瓶颈。
‘中国制造2025’对于机器人产业规划
为因应劳力成本高涨及人口老化冲击,中国对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在未来10年
内仍将持续增加。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指出,2015年,中国每一万名工厂工人中,只有
36台工业机器人,密度于全球排名第28名,在官方大力推动下,2020年时,每一万名工人
将达150台机器人,排名挤进前10名。接下来中国发展机器人目标在于提高工业机器人产
业链核心零组件自制率,及寻找服务机器人需求的切入点。
需求:
● 预计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
● 预计202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
● 预计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40万台,保有量达到350万台。
2020年目标:
●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
● 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 50%以上
● 培育出 2-3 家年产万台以上、产值规模超过百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 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25年目标:
●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 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 80%以上
● 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及普及应用
● 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前5名行列
● 新一代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进入示范应用
2030年目标:
● 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新一代机器人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
目前,中国登记在案的机器人企业已超过500家,并有逾40家的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挂牌
。现阶段中国自行制造机器人的成本过高,不利整体产业发展,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即
是要解决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基础薄弱、关键核心零组件依赖进口、科
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等问题,期能在2020年同时达到关键零组件自制化与外销中国制高阶
机器人产品的目标。
三、我国从“2015 台湾产业发展愿景计画”到“五大创新产业计画”
2006年经济部启动“2015年台湾产业与科技整合研究计画三年计画”,其中机器人正是其
中一项关键技术。后来随着工业4.0概念,2015年为加速产业创新、加值转型与产业加值
化而推动“生产力4.0发展方案”,接着2016年5月蔡政府就任后,行政院长林全于7月21
日在行政院会听取经济部“智慧机械产业推动方案”报告后表示,智慧机械产业推动方案
是政府五大创新产业计画之一,也是总统的重要政见,目的是希望让我国成为全球智慧机
械及高阶设备关键零组件的研发制造中心。其中,机器人产业相关智慧技术更是标列的关
键技术。
四、台湾机器人相关业者
台湾厂商挟半导体与工具机长年以来研发与技术能力,近几年也开始慢慢崭露头角。机器
人概念主要是属于工业电脑类、机械自动化设备及系统。
鸿海积极发展“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等七大领域,响应大陆当地的“机器换人”专案
项目,鸿海集团宣布旗下富士康部分生产作业70%由机器人(手臂)操作,以一台机器人
成本人民币约10万多元计算,仍低于三个工人一年人民币15万元的成本,加上机器人使用
寿命约三年以上、运作一年即可回本,也更安全。鸿海自行发展的机器人部队有4万部,
且包办70%的机械类制程技术,目前集团在郑州、昆山与深圳等地实现自动化工厂。其中
,鸿海集团宣布旗下富士康自行研发的“Foxbot”工业机器人今年(2016)将首度扩大中国
商用布局,从“自用”走入“对外贩售”,并以年产量突破1万台销售到商用市场。
结语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包含许多台湾本土厂商已具备关键零组件技术,包括:机器人机电设
备、传感元件、多轴机械手臂、人机界面等等。政策扶植智慧型工业机器人,同时也将带
动3D视觉传感、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
因应全球人口老化及人力短缺议题,同时为应对全球工业升级浪潮下的产业合作新局,台
湾提出“生产力4.0”政策,大陆则提出“中国制造2025”,两岸如何在彼此政策间寻找
对接合作契机,避免恶性竞争,成为思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