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5以上口径火砲可不可以用马匹运输?
(一)可以为挽马运输
1. 德造150mm sFH18榴弹砲可为挽马牵引
国军所使用的德造15cm sFH18榴弹砲(即中文史料所称的十五榴、十五生重砲),它原先
设计就是用马拉的:“真正上战场不少sFH 18还是使用马拖弋”、”As the howitzer
was designed for horse towing”(请见中英文维基FH 18条目)。而在国军战前(1933
)的砲兵团编制中,十五榴砲兵连也是编制以挽马牵引的,虽然可能并非sFH18(见国史
馆出版,《陈诚先生从军史料选辑 整军纪要》)。
再举几张德军用马拉105的照片:
http://0rz.tw/KABi7
http://0rz.tw/WkM9p
http://0rz.tw/XfJv0
2.美造105mm榴弹砲较德造150mm榴弹砲为轻
sFH18榴弹砲重达5.5吨,而美造M2A1(M101A1)105mm榴弹砲,不过才2.6吨,仅相当于前
者的一半,没有理由马可以拉比较重的150,却不能拉比较轻的105。甚至还有一种设计给
空降部队使用的M3榴弹砲更轻,只有1.1公吨。
3.日军75mm以上重砲亦有骡马运输
从日军角度来看也是一样,日军相较起美军来说卡车更少,还是跟国军一样部分要靠骡马
+人力。所以,日军的100mm、150mm可以用骡马运输,国军的重砲当然也没有不能的理由
。
随手查了一些日军重砲资料:
名称 年份 口径 重量 牵引方式
十四年式十糎加农 1925年 105mm 3.2ton 8马挽曳
九一式十糎榴弾砲 1931年 105mm 1.5ton 6马挽曳
机动九一式十糎榴弾砲 1935年 105mm 1.8ton 自动车牵引
四年式十五糎榴弾砲 1915年 149mm 2.7ton 6马挽曳
九六式十五糎榴弾砲 1937年 149mm 4.1ton 挽曳牵引可能
(日文维基)
4.苏军105以上重砲亦有骡马运输
事实上全世界能全部用汽车而不用马拉砲的大概就只有美、英了。上述举了中、日、德三
国都有用马拉105以上重砲,这边再举个苏联当例子。
122 mm howitzer M1938 (M-30) 1938年 3.1ton
152 mm howitzer M1938 (M-10) 1938年 4.5ton
107 mm gun M1910/30 1938年 3ton
152 mm howitzer M1910/37 1937年 3ton
(英文维基)
上述105mm口径以上各砲均可为马匹牵引
所以根据以上证据,所谓105mm口径以上重砲“一定要用车辆运输”云云,大错特错。实
际上除了美、英,苏以外,其他国家是很难将砲兵全摩托化的。从德军1944步兵师装备表
也还有很多马匹来看,骡马事实上还是扮演很重要的运输角色,也不是紧急时拉一拉而已
。更不用提摩托化难以望德军项背的日军跟更次一级的中国了。
(二)可以空运
如前所述,105mm口径的M3榴弹砲才1.13公吨,跟台吉普车(1.04公吨)差不了多少,驼
峰既然能运吉普车,M3也可以运。另外运这些大砲不太可能是整只直接塞进运输机里,太
浪费空间,应该是用分解状态运送。分解也不是我个人毫无根据的猜想,根据张法乾的口
述历史,他在接收美制装备时,轻机枪、重机枪、火箭炮、火焰放射器等“无不拆散分装
。分装不免凌乱,配件错乱。”以致部队不愿接收。既然可以分解,那基本上什么都能运
,大型机具、卡车、大口径重砲也不是问题,就运零组件来中国组装就好了。事实上陈纳
德在谈到在中国修建机场的时候说,“驼峰没有吨位运压路机”。注意他说得是没有吨位
,而不是不能运。又说“制止驼峰运输为曲靖独山所需的载重车。”所以也可以运卡车。
你可以认为陈纳德故意说史迪威坏话,可是他总不至于连驼峰能运什么都不清楚。
二、重砲跟守城成功与否没有绝对关系
第十军一万多人,只有六门美制75山炮、弹药两千多发(据葛先才抗战回忆录),就守了
衡阳47天(75砲弹在第九天便用完,其后仅靠空投少量补充)。期间照样被日军大口径重
砲轰。可见重砲少也没打比较差,照样让日军付出巨大伤亡。高阶指挥官方先觉、孙鸣玉
、葛先才、饶少伟、周庆祥、容有略全数生还。
桂林呢?本来军委会计画用第三十一军、第四十六军两个军守桂林,可是白崇禧把大部分
部队调走,剩下第一三一师、第一七零师两个师。据张发奎回忆录说,前者战斗力最差、
后者是全部新兵组成的后备师,士气低落。据国军后勤史,桂林有第三十一军配美制75山
炮12门,砲弹12000发(相较于第十军多出一倍的砲、五倍的弹药),可是守城外围打没
几天城防司令韦云淞就下令弃城。桂林阵亡的将官,阚维雍自杀的,陈济恒、吕旃蒙突围
的时候阵亡的。哪个是守城被日军重砲轰死的?这还是桂系自己守广西老家呢,连守自己
的家乡都会弃城逃跑,那到底守哪里才不会跑?从衡阳跟桂林这两个例子的比较中,可见
守不守得住、守不守得久跟有没有重砲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是战斗意志比较有关。蒋的
事略稿本就写说:“桂军战斗意志与精神薄弱至此,实为意料所不及,以集中最新最良之
武器以供给桂林之防务,乃战斗未及数小时即被敌寇以极少数之部队(不足一师团)完全
占领,实为抗战以来所未有之败绩也。”所以以砲的口径来看战斗表现相当的可笑,那有
世界最大的80公分列车砲的德国不早就该打败苏联、美国了?
三、在昆明的远征军能不能到独山、桂林或衡阳?
至于什么一定要美制卡车/大型机具才能修路修到衡阳/桂林/独山去、Y军才能开过去,更
是不值一笑的言论。照你所说就是“重装备的Y军往滇西缅北前进,比往中国内陆前进还
容易”。早在英美参战前的1938年,没有什么美制卡车/大型机具,滇缅公路照样修成了
。远征军往衡阳、桂林、独山,完全没有困难的。稍微想想也该知道,河南、湖南、广西
等地的国军的食粮、武器弹药,难道都是自己生产的?一定是需要运输的。贵州往广西有
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再往湖南还有湘桂铁路(柳州-衡阳),更别提各地还有公路。
陈纳德回忆录就表明,他第十四航空队的补给就是靠铁路+公路从昆明运来的。
上述已讲了交通建设的部份,至于你说得没有卡车/后勤计画等等,也不是事实。我DH版
的前述文章就说了,1944年滇西会战远征军就配有1230辆车。没有后勤计画?1945年中印
公路才通,你说得美制卡车才进来,在此之前国军除了少数车辆之外,完全都是靠着铁路
/骡马/人力。国军后勤史满满都是从北伐到戡乱的后勤计画,这些后勤计画没有一个是以
大型机具修路+载重卡车为主体的,就连驻印军打缅北的时候,补给大部分靠得都是空运
之后再用骡马跟人力运到前线。完全不是你想像得什么工兵修路修到前线。
国军后勤史:
“我驻印军于第一期反攻缅北作战之补给,全以飞机投掷为主。”、“我攻克密支那,整
训两月后,于民国三十三年十月间,续向南攻击前进,是时补给原则如左:一、前线各部
队之粮弹补给,以空投为主…”
简单的从昆明开到桂林或衡阳而已,后勤计画不可能做不出来。
再举一个行军的例子,孙元良的第二十九军最后到了独山,第二十九军之前可是豫
中会战后从河南行军到陕西汉中整训,再从陕西一路走到四川,四川又奉命驰援贵州。从
6月底河南出发,到12月初到达,中间扣掉2个月整训,不过才走了3个月。据他的回忆录
,1个月大概走1000公里(2000华里)左右。昆明距衡阳不到1500公里,照孙的部队的速
度,走1个半月也到了,更何况装备更好、补给更好、配有汽车的远征军。
陆运不行还有空运,没错,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空运。桂林、柳州、衡阳、芷江等地都设有
美军机场,把昆明的远征军运过去不费吹灰之力。实际上也有例子,正是一号作战尾声的
时候,1944年12月,为了调派部队防守昆明机场,美军空运了陕西西安的第五十七军到云
南霑益,动用C-46一百五十多架。(据刘安祺口述历史)再加上前面讨论过,远征军的装
备几乎都是从驼峰空运过来的,所以要空运支援后勤也完全没有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昆明的远征军不可能到不了独山、桂林、衡阳。可以用步行、卡车、铁路
、空运等多种方式。后勤方面,部队既然可以走,补给线也没有到不了得理由。
Armed:Y军全部6个军约需要25万发75炮弹.请问你这要用几部手拉车或几匹骡马携带输送?
拟个从昆明到独山的运补方案如何?需时多久?
答:空运,C-46直接从昆明美军机场运到独山美军机场,结束。以C-46的巡航速度278公
里来看,昆明到独山大概3小时。
四、远征军有打滇西的必要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才是之前DH版一连串讨论的主轴,可惜没有很详细的讨论,在此再作一
点补充及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
就以Armed兄的逻辑来看,滇西也不是非打不可,更可以说不打更好。松山战役既然你认
为远征军火砲不足以攻下,以致死伤大量人命。以此来证明中印公路需要开通,这样大口
径火砲才能陆运进来云云。那这样干嘛要让装备不够好的远征军打松山?直接让有美制
155/105重砲,又有美国大型机具/强大后勤支援的驻印军直接打通中印公路不就好了?这
样不仅远征军不会付出那么大的伤亡,还可以派去支援中国战场,根本就是一个两全其美
的办法。史实上驻印军打下密支那之后,也原地停留了两个月才向南打八莫。
一号作战所造成的政治效果,你也知道得很清楚了,这岂不就证明了豫湘桂比滇西还重要
吗?滇西的胜利没有为蒋或国民政府添得多少声望,反而都因为豫湘桂的溃败一落千丈。
一开始明明被罗斯福、史迪威以切断美援为要胁,才派出远征军去打滇西。结果滇西缅北
的胜利,反而又被拿来跟豫湘桂的失败作比较,来当作史迪威跟蒋介石两人能力高下的指
标,甚至最后被拿来当作史迪威要胁蒋交出指挥权的理由。蒋只要是个正常人一定是一肚
子火:因为美国的要求才派出手上最重要的战略预备队,跑去打一个跟中国战区没有立即
效益的战场,间接导致了中国本土输得一败涂地,结果又回过头来拿这件事来攻击他。
远征军派到湖南、广西,以其美式装备及训练,一定能有一番作为。更何况滇西是攻、豫
湘桂是守,攻守异位之下,日军攻势很可能就延迟或受阻。最差最差,就算远征军跟其他
中国军队战力相差不大,也至少是多了六个军,整个桂柳会战,国军的战斗序列才十七个
军。多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桂林、柳州、衡阳便可能守得住,数十万的中国民众不用逃难
、数万国军将士的伤亡也可能减轻-包括你说得阚维雍、陈济恒、吕旃蒙、胡原基、吴展
等人。更重要得,国府政治地位及声望不会落得一落千丈。相对它所要付出的代价,不过
是中印公路完全交由驻印军打通,最多晚开放几个月而已。
至于派远征军往滇西的这一战略举动,其造成的结果也可能比史实上更坏。如果日军一号
作战的目标是昆明呢?也不用直接占领,将昆明机场置于砲兵射程之内就可以阻断驼峰航
线。中国的对外联络线会完全断绝,中印公路变成废物。远征军被困在滇西腹背受敌,失
去补给随时可能被包围歼灭,唯一生路是向前与驻印军合流。国民政府此时大概也要撤到
西昌,抗战可说完全失败了。这不是虚拟历史,而是史实上国民政府进行两面作战需要考
量的,也就是史迪威的决定让中国所负担的风险。
小结
我们实际来对比一下刀帅至今的言论跟史实情况好了:
驼峰空运杯水车薪→驼峰的月运量始终比中印公路+运油管还要多
重装备无法空运→陈纳德说可以运卡车、压路机、拆开来分装也可以运
“各位不懂后勤是个整体观念,Y军缺乏机动车辆”→有车1200辆
没有大型机具修路,远征军去不了内陆→有飞机、有铁路、有公路
105mm以上口径重砲马拉不动→德苏中日都有用马拉
打下密支那才能让驼峰运两万吨→1943.5.20,赛末维尔将军就在参谋联席会议说驼峰可以
运两万吨
要重砲国军才能抗衡日军→中央第十军只有75山炮6门守衡阳47天、桂系第三十一军有75
山炮12门守桂林弃城而走。
这个议题从要不要派远征军去打滇西,又扯到中印公路跟驼峰航运,再扯到后勤,最后居
然变成了75砲口径够不够国军打的问题。实在已经扯得太远了。Armed兄的讨论,在经过
之前针对中印公路问题的争辩及我个人对您的文章观察之后,您非常喜欢用推论的、猜想
的、估计的,但是这样的言论往往与历史事实,或者至少是跟史料有着很大的出入。而别
人举出了相反论点的史料时,您不是引用有利于自己的史料来支持您的论点,而是一段一
段的回应别人的文章,而且好用问句,而非肯定句。自己的意见也没有表达出来,光顾著
反问别人,这实在不是一种良好的讨论态度。别人以证据证明您的错误,您的反应往往是
略过自己的错误不谈,然后再从别人的证据中又提出几个问号。甚至常常说“我觉得是怎
样怎样,你要不要再找一些别的资料”之类的话。说实在这样讨论真的是无限循环,永无
终止之日。虽然说网络上的讨论不必像学术论文那么严谨,但毕竟有证据支持的论点比较
能为他人所接受。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的这篇文章大概又会被一段一段得用一句回应。大概又要扯到一些
什么例如陈纳德不可信、C-46的起降机场一定要压路机+钢板才能盖之类的延伸话题。然
后我大概也会被说用零件方式运输大型机具是不懂后勤概念云云,我可能真的不是很懂,
不过不懂得东西我会查资料,而不是空口说白话。以上的文章我已经尽量用能找到的资料
撰写了,所以我也希望及预期,如果有相反或不同的观点,能够以资料来回应我。而不是
我针对我的论点提出看法之后,得到十个问句的回应,然后我又针对那十个问句去查资料
再回复,又得到十个问句,那样根本没完没了,也不是有意义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