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Warfare 看板 #1GcyyDt5 ]
作者: Silvanus (台海危机1950) 看板: Warfare
标题: [讨论]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地图研究
时间: Thu Nov 8 23:26:01 2012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至今已经超过60年,但是国内显少相关的研究出版,至今除了国防
部史政编译室出版的《戡乱战史》、《中国剿匪戡乱战史研究》等书有较丰富的史料之外
,民间只有知兵堂出版社的《徐蚌会战》(作者:周明)和跃升文化出版社的《徐蚌会战
》(作者:怀冰)有专书的介绍,反而是对岸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像是《解放战争纪实》
、《三大战役亲历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套书,都有相当详细的描述,这也是
迫于两岸局势的微妙关系,台湾当局也尽量淡化民众对于国共内战的伤痛,然而历史发展
至今,大家也可以用一个比较客观的态度来看这场战役。
由于明年是徐蚌会战65周年,本人于去年开始针对徐蚌会战的各种地图深入研究,比对两
岸四地的相关史料,并且邀请国内文史绘图工作者黄清琦老师一起研究史料,有了初步的
成果,针对于现有徐蚌会战相关战史地图做比对和调整,希望可以让大家对于这场战役的
态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是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先进提出见解,让我
可以补完这张地图。以下将针对我的研究历程提出于大家分享。
首先,第一张图是由国防部史政编译室于民国70年出版的《戡乱战史第7册-华东地区》的
地图,其中上方对于华东野战军和左边对于华中野战军的描述有许多的错误,(1)华野所谓
的新8纵队在此时已经改称为鲁中南纵队,(2)中野的7纵已经合并到1纵,(3)中野8纵已经
撤消,(4)徐剿的12兵团已经到驻马店而不是还在南阳,(5)国军39军和52军应该还正从秦
皇岛南运,应该不在蚌埠,以一个军方出版的刊物而言,尤其是这么重要的战役来说,这
些错误实在是不应该,但是国军在80年间再版《戡乱战史》丛书时,就将第(1)(2)点修正
但是其它3点并没有改正。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5&p=4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6&p=5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的地图则对于共军的战斗序
列有比较正确的描述,但是相对来说,对于国军的战斗序列描述则不够清楚,(1)中野2纵
和6纵的位置相对于《戡乱战史》地图中在许昌和遂平的描述则差异很大,(2)中野陕南军
区也和《戡乱战史》在永城不同,(3)国军55军应该只留一个师在商邱,主力应该已撤回蚌
埠,另外并没有描述大部份的国军相对位置,这个部份若有错误可能还需要请大家指正。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1&p=0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4&p=3
在比对了两岸的资料之后,我们将各部队的详细资料刊载在下图中,除了将中野、华野、
华剿和徐剿都以不同颜色区分外,另外也分析了青岛、首都和淞沪的防御态势,其中也加
入了共军各军区的位置,让大家可以对整个徐州战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基本上国军
是在共军的大包围网之中,而且兵力相对分散,而共军则以较少的兵团编组但是相对较集
中的战力对国军分散打击。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29512&p=8
首先在初期国军是有机会先以优势兵力进行内线作战2、16兵团攻击中野,再联合6、8、12
兵团,用外线作战回击华野,则应该可以在初期占战略优势地位,在中期则若于7兵团覆没
后,国军可以提早调动1绥、上海和沙市的部队以5个军加入战局(如杜聿明的提议),则
应该有机会救出徐剿的30万主力,则徐蚌会战的胜负依然难分。可惜国军终究未能运用己
方有利态势来逆转战局。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研究分享,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还请指教!
图文版请参考下列网址:
http://www.wretch.cc/blog/silvanus321/2807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