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评书青鸟 玛莎的电影与音乐启蒙 演讲侧记

楼主: cutenelly77 (潜水)   2018-11-01 23:46:52
【评书青鸟】我如何成为一个90年代青年?──五月天玛莎的电影与音乐启蒙
发表于26 十月, 2018 By 青鸟 Bleu & Book
https://i.imgur.com/3psI0JU.jpg
▲Photo Credit:青鸟书店
作者 青鸟 Bleu & Book |书与青鸟,在复杂纷乱的尘世中,从书本的青鸟进入灵魂独处
的世界,思考书跟现实的连结、人和作者的知识脉络并深入自我,从中谱成一幅澄澈灵魂
的意象。书店原始建筑的三角形窗,传递一个人无法独自生存的,需与大自然孕育共生,
青鸟能穿越其中并互补于不同层次里,在面临世俗环境中始终坚守信仰。让阅读重新定义
自己的灵魂,让书店因独立而自由。
侧记/尤腾辉;摄影/柯钧彧、郑唯云
文:
九零年代,正是玛莎与陈德政的学生时代,那时学生的娱乐选择不多,身上凑不出太多铜
板,看电影正是青年们闲暇时光的去处。在回顾整个学生时期的电影记忆,与玛莎看电影
的影伴阿信,出场率近乎百分百,这件事在讲座里不免被陈德政狠亏一番,玛莎只能感叹
高中男女分班的日子太没搞头。
《爱情万岁》是1994年蔡明亮执导的电影,里头一幕重要的拍摄场景刚好距离玛莎就读的
师大附中不远,“中间有一幕在大安森林公园,那时候的大安森林公园其实没有森林,比
较像大安烂泥公园。”玛莎这样描述著。
当时的玛莎跟阿信都离开家,租了在附中对面附近的套房住,社团活动结束常一起吃晚餐
,若没有坐公共汽车回家,就会想着要去哪里厮混。纵然电影里头的爱情离他们很远,但场景
的接近性、极简的电影语汇,仍勾动了玛莎内心,“整部电影里没有任何的爱情存在在里
头。大家想找爱情,可是大家找不到爱情。最后大家都没有爱情的结果,就是用各种可能
想得到、但不会说出口的方式去安慰或抚慰自己。”而电影最后一幕,同时也是五月天首
次演唱会的地点,这个巧合也让玛莎回忆起自己对那一幕的思考,“印象最深刻的是杨贵
媚最后哭了好久,那时候看完我就在想‘为什么这部片结束在这个地方?’高中生真的不
会懂这些事情,但它真的让我回去想。想为什么导演要让杨贵媚坐在那个地方、坐在公园
里看着空空的表演台,然后就在那哭哭哭然后哭了六分钟,然后电影‘卡’结束。很shoc
k,后来懂了之后,就会觉得这是很厉害的安排。”
另一部有趣的电影则是导演陈玉勋的作品《热带鱼》,陈德政唸了一段电影介绍—他口中
的1995年破格组合,上头这么写着:青苹果与老咸鱼的故事。悲惨、三八、国台语严肃主
题喜剧电影、温馨、感人。
这部片是玛莎高中时的一部重要电影,“对我来说,那时候的国片大家都觉得,有得影展
、有得奖,就用这个来推销。那时候像侯导、蔡导的电影,会比较严肃一点,你可能需要
脑补很多的东西,也会有很多想法得到刺激,然后步调很慢。可是看到这部的时候,真的
整个眼界大开,太好看了。”
“相信我,是会让你笑到流眼泪的电影,真的太好笑了,你会觉得这部简直就是kuso片,
但它其实不是。它很严肃的讲一个很可爱的议题,里头不管是好人坏人,都会让你觉得太
可爱了。”玛莎说。
另一部1998年的电影《征婚启事》,则是陈德政在当年第一届台北电影节观看的经典,“
这部片有趣的地方是说,它改编陈玉慧的小说,女主角是刘若英,且几乎把九零年代中期
,台湾艺文圈重要的男生都找来演。”
玛莎补充,“《征婚启事》最开始是被改编成舞台剧,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会需要很多男
生,来扮演来征婚的那个人。”两人细数电影里头的卡司和当中的经典片段,包括罗北安
、钮承泽、陈昭荣、顾宝明、金士杰、伍佰等人。玛莎忆起当时,与阿信一起骑脚踏车从
附中去长春戏院看《征婚启事》,当时一走出戏院,两人就互开玩笑模仿片中伍佰的台词
口音:“你有没有穿过护士胡(服)?”
简报萤幕转到西洋电影,陈德政第一个推出《黑色追缉令》这部黑色喜剧, “Pulp Fict
ion 就是低俗小说的意思,大家可以看它的海报,它其实也是模仿一个低俗小说的书封,
上面那个10 cent 就是书的售价,它就把这个电影海报做得像一本小说。”玛莎补了一句
,“大家可能不晓得,就是台湾的总裁系列。”立刻引起全场爆笑。
《黑色追缉令》里头有一幕是约翰.屈伏塔与邬玛.舒曼经典的跳舞场景,陈德政表示,
“这部电影让约翰.屈伏塔咸鱼翻身。因为他七零末、八零初年代演那个《周末夜狂热》
,当时霹雳舞、disco曾经很红。那时戴安娜王妃跟查尔斯王子第一次造访白宫,黛妃还
指名要约翰屈伏塔来陪她跳舞,很经典。”
这部电影在那年坎城影展得到最佳影片,但在当届的奥斯卡败给了一同入围的《阿甘正传
》,玛莎消遣了一番输掉奥斯卡的原因,“那年这种片不太可能登上大雅之堂。因为它十
八禁,脏话量又超出一般人能理解的范围。”
如果要选出属于自己的浪漫电影前三名,玛莎会毫不犹豫给你《爱在黎明破晓时》这个答
案,“结婚蜜月的时候,我甚至跟我太太跑去这电影当中所有的场景一整轮,然后在那些
地方拍照,这部电影我们两个都非常喜欢。”玛莎为其着迷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部电影精彩在什么地方?这部电影其实没有什么剧情,真的很无聊,我甚至可以一句
话跟你讲完:就是两个人在火车上相遇,然后两个人一起下火车,一起过了一整天,后来
就分开了。就这子,它没有剧情,可是好看在哪里?好看在里面的对话内容真的太精彩了
。”
自清这部片没有跟阿信一起看的玛莎,则是在HBO转台时看到《爱在黎明破晓时》的,当
时看完惊讶的程度让玛莎除了愣住外,还想骂脏话来形容它的好看,后来还因此特别在亚
玛逊买了剧本回顾伊森.霍克与茱莉.蝶儿两位男女主角在电影中的那些对白。
《爱在黎明破晓时》上映九年后,导演李察.林克兰特又拍了一部《爱在日落巴黎时》,
这次伊森.霍克与茱莉.蝶儿一起加入了剧本的写作,在各自对白的部分,加入了他们自
己现实生活所遇到的状况。再过九年,他们拍了《爱在午夜希腊时》,描述男女主角结婚
后的生活,有趣的是这三部片电影当中男女主角的年纪跟演员实际年龄相同的。
玛莎说:“在不同的年龄你会遇到不同的困境,你只要跟着这三部电影去看,在我这个年
纪的人,你会觉得有一部电影,他在每个不一样的时期,把你心里重要的话通通说出来。
它替你总结这个部分,你在这个时期、你的生活中、你的感情上会碰到的一些困境,而你
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玛莎选择的最后一部启蒙电影《成名在望》,在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时上映,“《成名在
望》其实某种程度总结了、代表了我们那个时候对六零年和玩音乐这件事的许多想像和情
怀。”
《成名在望》是导演卡梅伦.克罗2000年的半自传作品,他身兼编剧,在卡梅伦‧克罗的
电影里,音乐向来是极为重要的元素,而这部片更直捣七零年代的美国摇滚乐场景里。
“这部电影对我自己来说,一个很爱音乐的人在看的时候,会感伤大过于感动。”玛莎称
赞导演对音乐的品味,也认为这部电影是种必经之路,“他选出了非常多经典六七零年代
摇滚乐放在电影里面,他年轻的时候确实就像主角一样,去应征过滚石杂志的编辑采访。
而对一个做艺术创作或导演的人来说,半自传的作品绝对是不能避免的。尤其是讲述,你
如何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忽然有天幻灭、破壳、成长成另外一个状态的时候。我觉得
这部作品就像是导演自己的过程。”
让心灵产生质变的九零专辑们
台湾许多音乐人心目中九零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人,很难不提到林强这个名字。玛莎的
九零专辑榜单中,《向前走》这张林强于1990年的初登场之作自然不会缺席。
“《向前走》具有时代意义的地方在于,刚提到的《抓狂歌》它是1989年,八零年代快结
束了,然后九零年代啪的一声,就突然出现林强。”陈德政说,“在他之前的台语歌,就
是我们小时候听到那种比较有江湖味的,比较悲情的、可能跟酒啊人生有关。一来,他的
曲风是可以跟摇滚无缝接轨的;二来,他唱的那些事情,是跟你有关联的。”
玛莎笑着说:“那时他真的给大家很大的希望,因为大家以前会以为明星你就是要很繁华
那样。没有啊,他就白T-Shirt、一条牛仔裤、黑外套就这样出来。你就会觉得:这样也
可以?好棒哦,那我们有机会了。”
陈德政认为,林强与张雨生在九零年代乐坛是国语和台语两个最耀眼的偶像,两人不仅生
日同天,《娱乐世界》和《口是心非》这两张专辑,也都像是没有退路了,豁出去跟社会
比中指。“他真的走超前太多,”谈及林强从《向前走》走到《娱乐世界》对音乐的企图
心,玛莎说道,“当时他在音乐上有非常多理想的,《娱乐世界》那张是跑到国外去做的
,他想做比较重工业的东西,那样的sound在英国做会最纯粹,所以那时他选择在英国完
成那张唱片。”
相对于音乐性,玛莎也同样选择了一张在音乐概念性给与他相大程度启蒙的专辑——《李
宗盛的音乐旅程—不舍》。在乐坛被尊称为大哥的李宗盛,在1994年声势如日中天,是炙
手可热的华语金曲制作人,庞大的工作量,却让身心疲倦的他选择暂别歌坛。
“这张唱片我都还记得是我高二升高三那年,结果我留级,多念了一年的高二,”玛莎除
了因为这个原因而特别印象深刻外,滚石唱片对当时的他而言,重要到近乎会看发行编号
来检视自己还有哪一张录音带没有买。《李宗盛的音乐旅程—不舍》这张专辑,是李宗盛
将过去写给别人唱的歌,挑选过再自己重新编曲拿回来唱一次,对玛莎而言,那也是李宗
盛大哥此阶段豁出去做的一张唱片,“在那个年代,去马来西亚录音,然后飞LA录絃乐、
管乐,再跑到香港录合声,全部都是用类比母带。”
“对我来说那是一张不会卖钱的唱片,但我就是很喜欢这种东西,”这张作品也让玛莎认
识了所谓音乐的质感,“九零年代是个midi音乐非常盛行的年代,当所有的东西都很midi
的时候你听到了一张非常具有人味的唱片。”
“他挑的那些歌、唱歌的语气和编曲,会让你觉得很不是一般的国语流行唱片,你会听到
很深的情感在那些歌曲里。我是因为这张唱片才重新回头,去检查我看过的所有流行音乐
的歌词跟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自嘲,“还好我那年留级了,我有超多时间做这件
事。”
最后一张华语专辑,玛莎选了伍佰的《浪人情歌》,当时伍佰刚从吴俊霖正式改成现在的
艺名,玛莎笑称五月天当时在打麻将时常听这张,“这张后来也对我们影响很大哦,不管
在做编曲或其他什么都是。”
陈德政当时听见伍佰时,也深受震撼,“他的蓝调吉他弹的真的跟美国人一样,然后他的
台湾国语真的是又台又土,在他出现之前你没有想到说,一个很pure的蓝调吉他手可以跟
语气这么local的台湾国语兜在一起。”
除了华语专辑之外,玛莎也自东、西洋的范畴各选一张专辑分享,他挑选了五月天团员皆
非常喜爱的专辑—Mr.Children 的《深海》以及U2的《Achtung Baby》。
玛莎与陈德政对于这张U2的《Achtung Baby》专辑,同样给予了很高的时代性评价。陈德
政说:“我觉得该讲‘九零年代的sound’这件事情,《Achtung Baby》是1991年的专辑
,这个专辑出来后,就好像somehow定义了九零年代某种摇滚乐的声音是怎么样。”
“要有一点点电子的感觉,但不能离开原来的乐团感觉太多,”玛莎补充,“但九零年代
其实是一个很分歧的时间点,因为美式摇滚跟欧洲的摇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sound,若是
讲美国的,就像 Bon Jovi 或 Aerosmith那种的。”
玛莎挑选的最后一张专辑是Robbie Williams的《I’ve Been Expecting You》。Robbie
Williams在1995年离开了接招合唱团(Take That)单飞,这张《I’ve Been Expecting
You》是单飞后的第二张专辑。
陈德政提起他曾在一篇专访中读到,Robbie Williams 的〈Let Me Entertain You〉曾帮
助玛莎在刚出道的时候对上节目有些排斥这件事情做了调解。“那时唱片发行的时候,我
们必须要上非常多的通告,每个通告都要讲一样的话。我那时觉得,同样上通告的时间,
我可以待在录音室做更多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会在这个地方?我其实会有点confuse。”
这首歌让玛莎理解到,Robbie Williams是个写歌的人,音乐一样做得很好,但他却很知
道如何去娱乐大众,“我为什么要那么ㄍㄧㄣ?音乐本来就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当你在台上要演出的时候,百分之八十在台下的人,包括我自己看别人演唱会,即使是
看我喜欢的,我的心态都是:我就是来找点乐子啊,快点娱乐我。大家都希望听完音乐是
开心的,这是音乐最大的功能。”
“我不是要在台下看你在台上表现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应该是在录音室里面好好的表现。
”玛莎认为对音乐的所有态度、不妥协和坚持,应该放在录音室完成作品之前,在台上则
是要把做好的东西呈现给大家,用投入的表现带着全场一起沉浸在音乐里,“说真的,唱
歌的确就是种 entertainer 的角色,可是 entertainer 的角色跟 musician 的角色这两
个是不会冲突的。你今天是个 entertainer 不代表你就是个失败的musician。这是两件
不一样的事。”
玛莎后来不再那么排斥上通告,他甚至觉得有某种程度的必要,“当你对你的作品要负责
的时候,不是把音乐做完,上市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了。我必须要负责的跟人家说:我觉得
这个东西很好、我希望很多人听到、我应该尽我所能的把它带到许多地方让更多人听到。
我觉得这才是对自己作品负责任的做法。”
九零现场回忆录
现场演出是连结音乐的聆听与视觉很重要的一环。玛莎在讲座后段,快速回忆几个印象深
刻的现场,多是五月天参与音乐祭的早期回忆,包括了两场同样在1997年的音乐祭,“野
台开唱”及“春天呐喊”。陈德政则分享了许多珍贵的音乐祭宣传单史料,让大家瞬间回
到当年,忆起当时的乐团圈氛围。
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九零
每场《我们的1990s──重回那个自由躁动的年代 Memory Tapes Rewind》系列讲座,陈
德政都会与来宾进行两题与九零相关的问答。陈德政问玛莎,“除了青春,九零的什么东
西,至今留存在自己的身体里面?”
“九零年代的自己应该就是个海绵吧。现在可以有的和能够给予的,其实都是一整个九零
年代我所吸收到的。”玛莎自嘲两千年后,听音乐已经变成在做功课,会不自觉分析音乐
如何制作、企划,最纯粹的乐趣反而变少了。 玛莎认为自己现在所能够跟众人所说的话
、做一张唱片的能力、思考逻辑所产生出的审美观、写东西时内容所以提到的、受次文化
影响的种种,全都是九零年代那个时候累积的总和。玛莎也感叹,十几二十岁那段时间的
自己,是珍贵且吸收力最旺盛的时候。
陈德政回问玛莎,若能回到九零年代重新做个决定,会想改变什么。玛莎想了想,回答“
不会啊,我觉得我那个时候做的决定都还很不错。”这个回答让现场众人笑翻,但玛莎随
即收回搞笑神情,他回答,“我觉得过了就是过了,不管那时候发生怎样的事情,其实那
个时候的事情造就今天。”
碰到了软钉子回答的陈德政,不放弃的再追问一题六年前曾在Gigs杂志访问过五月天的问
题:“自己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谁?”当时五月天的答案是“自己”。这次,玛莎也很干脆
地回答:“时间。”
“越到现在,你会觉得时间真的不够用。你希望可以做很多事,你有那样的体力去做,可
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就是二十四小时,除非你睡少一点。”玛莎也再延续当
年杂志访问的回答,“我知道我们那时候回答是‘自己’,其实很认真的说,到现在也都
还是,包括自己的惰性、还有自己的能力,还有你自己的极限可以到哪里。再怎么样挑战
其实也都是这些事情,不会是别人。”
陈德政也拿出当年师大“地社事件”,玛莎所写的一段话,为这段九零的时间旅程做结尾
,玛莎当时写道:这是过程,不是结束,你种下的种子会开出花朵,鲜艳地绽放在真理的
墙头。 对陈德政而言,从后解严到千禧年这个时间座标,是这代人很重要、精彩、迷惘
、无助,却又自由的十年,而当初透过音乐、电影和次文化产物在青年身体里所种下的种
子,如今也在心中发芽,他这么说著:“也许透过今天这个难得的场合,我们讲到了一些
东西,大家回家去看、去听,会有一些小小的火苗在心中燃烧。当你们长大以后,或许也
会造成生命的某些质变,若能这样,今天就值得了。”
*专栏内容为作家个人创作,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来源:https://news.readmoo.com/2018/10/26/181026-masa-02/
作者: fivz (FiveDollars)   2018-11-02 01:02:00
推推 谢谢分享
作者: myway26 (天使恶魔)   2018-11-02 09:18: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WACLEE (MAYLEE)   2018-11-02 11:50:00
推~~
作者: sunnyning (Irenening)   2018-11-03 13:54:00
推推~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