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声音与愤怒系列书籍读后感

楼主: alice910265 (Alice玲子)   2015-04-10 23:09:14
关于五板的16周年活动
对只要有参战就会乖乖写repo的我来说
没办法有什么实质贡献(呜呜板主抱歉TAT)
思考了一下决定写读书心得做周年贺文(←喂)
一家之言,请板友鞭小力一点 >"<
============================
张铁志‧印刻出版
2007《反叛的凝视》
2010《时代的噪音》
2015《声音与愤怒-十周年纪念增订版》
因为玛莎的关系,才接触铁志老师这三本书。
阅读之后觉得收获很多,也谢谢玛莎的写的序和对谈。
(这就是五月天的影响力啊哈哈~)
新书分享会上,身在主流音乐圈,又是华语地区少见的‘超级乐团/大物乐团’成员之一
的玛莎,这样实际活在商业和创作独立性的矛盾之中的音乐人,他以业界人士所分享的思
考脉络,我想对于铁志老师这样的观察者来说,收获可能远远大于在场的歌迷朋友们吧。
两人的对谈讯息量很大,尤其是对五月天不甚熟悉的路人、或是认为五月天已经失去初心
而充满质疑的歌迷,或许能在里面窥见一点现在的五月天。我自己听完新书分享会的录音
档(当天有事不能去,请朋友帮忙签书、并获得录音档XD)觉得如果愿意用更宽广的角度
思考,五月天那些不曾改变的核心与理念仍然存在,如同玛莎在座谈会上提到罗大佑的创
作,让我想起当年阿翊社长在椰风摇滚留言本上的文字──就算不做为时代的噪音,但期
许自己是时代的声音。
============================
因为和五月天相遇的缘分,所以下面容我以一个歌迷的身分来看这三本书。
在阅读《声音与愤怒》、《时代的噪音》的过程中,看到时代洪流中西方音乐人用不同的
方式关心社会和这个世界,逐渐理解铁志老师的著作对台湾独立乐团的影响。对应到台湾
音乐圈,每个谨记社会责任的音乐人,他们选择去关心的议题、关心的角度和做法,也都
不尽相同。
《时代的噪音》这么多的前辈典范,我觉得五迷可以好好阅读《时代的噪音》Bruce
Springsteen的部分,并且和《声音与愤怒》第十八章【自由之钟】相互对照。与其说
“五月天歌的走向像John Lennon(有意识的发挥影响力),但乐团实际行动像Bob Dylan
(指作者已死)。”by网友,我觉得五月天或许更接近Bruce Springsteen:“我的政治
是隐含在我的作品中的:我不想写很意识型态或是宣言式的东西;惠特曼曾说,诗人的任
务是了解人们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尽量努力做到这点,帮助你的听众找到他们的灵魂。”
是否正因为Bruce Springsteen没有‘真正挑战唱片工业的商业逻辑和明星体制’,加上
他‘有所限制的激进主义’,所以能在缺乏社会主义传统的美国得以影响更多听众;让
Bruce Springsteen虽然只是‘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却因为同时是‘站在劳动阶级这
边’的摇滚巨星,所以有机会在东德演唱Bob Dylan的自由之钟?
《声音与愤怒》第十一章内节录了英国歌手Sting的一番话:“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接受
民主产生的结果而停止民主,而是必须透过参与、对话和理性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如果我
们仍然相信流行文化有力量影响人们的思考、信念,以及他们选择生活的方式,那么自我
摧毁这个实践领域就是短视…因为是你放弃了那个社群中与你有共同想法的人。”这就是
我觉得五月天在两岸三地‘复杂的赚钱环境’里面尝试努力的部分。
主流有主流可以做的、非主流有非主流可以做的。正如同体制内和体制外都要有人为同样
理念努力。要求对主流大众有影响力、有机会进到体制内的人,用非主流、体制外同样的
抗争语言和行动,岂不是一种浪费?
一年来在网络上对五月天的争论和质问,压根是一直存在的大哉问:“社会运动要透过大
众文化的两难:他们是采取边缘抗争的位置,还是进入主流体制影响更多人──但也面临
被体制收编的危险?”by《反叛的凝视》。理性批判五月天的音乐和作为并无不可,因为
每个人都害怕盲点,包括五月天本身,必须时时为自己认为对的事保持怀疑态度;但歌迷
之间的争论某个程度是信任问题。其实不管相信与否,我们对五月天总是有自己的想像,
而想像和实际总是有所差距,只是差得多和少。歌迷的争论更多是来自情感需求──因为
与五月天的歌曲有共鸣,所以产生了感情的投射与想像。
音乐表达的是创作者的感受,是生活的延伸,其中一定会包含这个社会,也会包含个人被
社会、政治影响的那些部分。但有没有必要把牵连社会及政治的这一块无限上纲,我觉得
应该尊重创作者的选择。因此我认为观众/听众需要学习尊重艺人选择回应社会的方式,
虽然批判应该存在,但并不急着定论或为其贴上标签,有些答案需要等待时间去验证…而
身为乐迷,听懂歌曲中那些疑问之后,更迫切的应该是回到自身的独立思考与行动。
所以音乐是否能改变世界,在《时代的噪音》中可窥见Billy Bragg对这个问题有精准的
答案:“音乐或许不能真正改变世界,但音乐可以改变听众对于世界的看法”,并且“音
乐创作者的角色不是要提出答案,而是要问出正确的问题。改变世界的行动者应该是所有
阅听人。”这也是近年来五月天向歌迷所传达的讯息,他们不能给我们任何答案,必须由
我们自己去寻找。
因为这二、三十年台湾的政经发展,走的是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模式,当我阅读《反
叛的凝视》谈起美国的社会运动,感觉如同看预言书一般。从2015的台湾,回头看这几年
,除了反旺中/媒体垄断、同志平权等议题,更不用说反服贸后面的反全球化、太阳花后
期激起的草根民主、白色力量的婉君挑战……轨迹竟然与书中的章节一致。
甚至在《声音与愤怒》第十二章Louise Wener:“政治本来就是追求权力,而任何进入政
治的人都希望把他们的世界观强加在我们身上。你要一直相信工党是那一堆烂家伙中最好
的,这就是你要创造的真实世界吗?这不是一种另类想像的贫乏?”这些篇章谈论欧美音
乐人、NGO团体对工党或对民主党的失望与愤怒,如今台湾社会似乎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因此逐渐产生跳脱出蓝绿两党的‘白色力量’、‘第三势力’。
我想起有个时期五月天‘音乐归音乐,政治归政治’,会不会因为台湾政党政治的不健全
与民粹主义,让他们选择不被政治绑架?换个角度来说,或许是为了保持他们音乐‘真诚
性’的一种做法──唯有去掉标签,才能更自由的创作,并且不受侷限的广泛传播。
当然,也不用过度美化五月天,2005-2008年的‘偶像全盛期’,我自己看来正值开创新
市场以及唱片公司改组和转换,商业操作的确在某个程度影响着五月天。我赞同林昶佐
(freddy)的看法:“很多人是歌迷被创作者启发,但台湾是创作者需要被歌迷启发,因
为台湾音乐圈、娱乐圈处在‘复杂的赚钱环境’里面。”歌迷的回馈,不管赞美或批评,
对音乐人来说,是让创作进步重要的一部分,也能检视传达与接收之间的差距;在这中间
,歌迷能‘提醒’音乐人以贴近生活的事件与感受做为创作素材,而政治与社会现象正是
其中一环。
◎有歌迷提到,‘偶像全盛期’的那几年,比如【为爱而生】专辑、【离开地球表面】巡
回,包含当时全球掀起的反战、爱与和平等等的议题。不过我觉得太过空泛和遥远的概
念,台湾人较无感;再加上偶像包装,容易被求好心切的资深歌迷和冷眼路人质疑动机
不纯粹。而对年轻歌迷来说,是不是真能从“感觉很酷”变成“身体力行”,又是另一
个值得商榷的点。音乐渲染的强烈情感,是否真的能化为有意义的行动、又或是反而消
耗了酝酿社会运动的能量,这在《声音与愤怒》中瑞舞世代的章节里,有稍稍探讨。
五月天这几年除了美学/技术上的追求与商业操作的成功之外,选择在作品中呈现对人、
对社会、对地球的关怀,而不仅仅是固守流行音乐市场的操作公式、打打安全牌来迎合市
场。或许他们的作品批判性不够、角度也不甚尖锐,但他们有没有尝试提出正确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有。
回顾2014年的台湾,正因为注视著五月天,我才发现身体力行尊重多元,试图让撕裂的社
会和解,竟是这么困难的事;而成为‘具备独立、宽广、原创心灵的知识分子’也没有想
像中那么简单。但看完铁志老师的三本书,套一句五月天的歌词:“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再想起玛莎提到蔡蓝钦的《这个世界》──只要我们愿意“为这个世界添一些美丽色
彩”,总有一天看得见希望的曙光。
============================
好了,撇开五月天,额外推我个人很喜欢的六零年代批判性民谣歌曲。
我对西洋老歌、西洋流行金曲还算熟悉,对《声音与愤怒中》六零年代的部分感觉亲切
,毕竟从小就听《Blowin in The Wind》、《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说到描述美国六零年代的歌曲,就想到Don McLean的《American Pie》,我喜欢这首远远
超过Don McLean被大家熟悉的《Vincent》。推荐以下这个现场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BYVeCv6U 上传者:FrenchSpyder
作者: lumandog (鱸鰻狗)   2015-04-10 23:14:00
推好文~
作者: purplemood (生命的絕對)   2015-04-10 23:16:00
推!!!
作者: snoka (靖潾)   2015-04-10 23:21:00
推!
作者: huyyt123 (晚安‧阿御)   2015-04-10 23:27:00
/好文推~
作者: ohcarrie (藍色潮汐)   2015-04-10 23:30:00
推~~~
作者: keyihua (蓝天白云 当你离去)   2015-04-10 23:35:00
好文推!
作者: qwertyasgfd (脱氧核糖核酸)   2015-04-10 23:36:00
推! 考完试会细读这几本书的 :)
作者: keyihua (蓝天白云 当你离去)   2015-04-10 23:38:00
批判或提醒也不用真的尖锐,需要的是真实跟准确。
作者: solitude1102   2015-04-11 00:49:00
推! 想当初是因为五月天而开始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而买下这些书的
作者: kidney555 (kidney)   2015-04-11 01:28:00
好文推~精辟见解 引人深思!
作者: samdi (躲起来)   2015-04-11 02:23:00
推好文!!
作者: annoyingbird   2015-04-11 02:24:00
推!已经订了这本书:)
作者: lowrance (微光)   2015-04-11 03:40:00
推!
作者: singing333 (听听歌,畅快无比!!!!!!!!)   2015-04-11 07:06:00
推~
作者: HB8297 (世界和平)   2015-04-11 07:18:00
推好文~
作者: fairy17 (韩)   2015-04-11 07:57:00
作者: minisec   2015-04-11 08:11:00
推好文
作者: cycad253697   2015-04-11 08:18:00
推~
作者: orangemasa (相信 拥抱 倔强)   2015-04-11 08:33:00
推美国派这首歌~~~
作者: PabiL (罗)   2015-04-11 08:37:00
先推再看
作者: smtownya (ShinWei)   2015-04-11 10:03:00
推!!!
作者: yuiefay (Fay)   2015-04-11 11:04:00
好文推
作者: rockmay (5/17回到地球表面)   2015-04-11 11:39:00
推!觉得五月天并没有所谓‘音乐归音乐,政治归政治’时期,这也是被标签之ㄧ:P至于商业与否,主唱大人的行销才华是达人总裁级的,很难不大红,真的不是故意的XD
作者: chichi077 (阿鹅)   2015-04-11 13:15:00
推~
作者: shkeeah   2015-04-11 16:54:00
好文推!
作者: fishaen   2015-04-11 19:11:00
推好文。考完试也要找来看一下
作者: ashika (蓝圈圈转的头好晕)   2015-04-12 11:55:00
推好文
作者: kotako2012 (天快亮了)   2015-04-14 12:26:00
推好文~~兴趣和工作能一起又能带动新产业也算贡献了
作者: silogane (inspiration)   2015-04-15 01:25:00
好文!!!
作者: nosomoto (蛋糕和汽水)   2015-04-15 10:47:00
好文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