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货]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楼主: yychy (ychy)   2009-01-12 13:15:10
我以为我都PO了...对不起Orz
我有的就这些了耶...
期末考当前,恕我没时间弄特效m(_ _)m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蔡元培、胡适、傅斯年
来自学院的力量:校长,教授,学生
蔡元培:北大校长
胡 适:北大教授
傅斯年:北大学生→台大校长
蔡元培(1868-1940)
开出一代风气,
酿成一大潮流,
影响到全国,
收果于后世。
(梁漱溟〈纪念蔡元培先生〉)
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
学术救国
道德救国
生平重要事蹟
1899 在绍兴中西学堂设立“养新书藏”图书馆,呼吁起办新式学校
1912 筹建教育部,提出以军国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
美育等五育作为新教育方针
1917 返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向国立各大专提出大学改制案
1919 五四运动爆发,与各校校长同往教育部与警察厅,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1920 于北大文科正式招收女学生,开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支持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1928 提出以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作为新的教育方针
辞去所有政治相关职务,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重要贡献
1917 担任北大校长改革大学教育
治校理念:相容并包,自由发展
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认,能完全实现之者,厥惟大学。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
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制。苟其确有所见,而言之成
理,则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之比较而选择,此大学
之所以为大也。
孑民以大学为囊括大典包罗众家之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相
容并包,听其自由发展。
(〈大学教育〉)
治校实绩:延聘各方学者赴北大任教
.胡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
.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李大钊为图书馆长
婚姻与婚姻观
蔡元培与王昭
 撰《夫妇公约》廿五条
 以“主臣”为例
 基于人格平等互爱
 与民主共和国同型
蔡元培与黄仲玉
征婚提五“择偶条件”说
 .女子须不缠足者
 .须识字者
 .男子不娶妾
 .男死后,女可再嫁
 .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选择西历元旦为结婚日
以拜孔子为大礼
以“开演说会”代闹洞房
蔡元培与周峻
征婚提三“择偶条件”
 .原有相当认识
 .年龄略大
 .须熟谙英文而能为先生之助者
结婚照上题诗:
 “忘年新结闺中契,劝学将为海外游;
 鲽泳鹣飞常互动,相期各自有千秋。”
结婚颂词
“社会组织,托始夫妇。
 互尊人格,互尽义务。
 互谅所短,互认所长。
亲爱不渝,幸福无疆。”
胡适 (1891 - 1962)
新文化中
 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
 新思想的师表。
(蒋中正挽胡适)
生平重要事蹟
1910 考取“庚款”第二批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
1915 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所,从杜威学习哲学
1916 作<文学改良刍议>
1917 由美国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18 与陈独秀等六人轮流编辑《新青年》
1919 《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920 《尝试集》出版
1928 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白话文学史》出版
1938 赴华盛顿旧任驻美国大使
1946 就任北大校长
1949 作《自由中国》发刊词<自由中国社的宗旨>
1962 于中央研究院主持院士会议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当日下午过世
蒋中正致挽联: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重要贡献
新文化运动之领导人、文学改革者
提倡白话文,著《白话文学史》
白话诗第一人,《尝试集》显示新诗形成之艰难过程
学术研究涵括文学、史学、哲学、考证学等多方面
爱情与婚姻
江冬秀
韦莲司
陈衡哲
曹诚瑛(珮声)
江冬秀
记得那年,
你家办了嫁妆,  
我家备了新房  
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  
换了几朝帝王,  
看了多少世态炎凉。  
锈了你嫁奁中的剪刀,  
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  
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的陈爆竹,  
越陈偏越响 。 (〈新婚杂诗之四〉)
曹诚瑛(珮声)
今天晴了,天气非常好。下午我同珮声出门看桂花,过翁家山,山中桂树盛开,香气迎人
。我们过葛洪井,翻山下去,到龙井寺……
早晨与娟同看《续侠隐记》第二十二回《阿托士夜遇丽人》一段故事,我说这个故事可演
一首记事诗……
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胡适日记》)
依旧是月圆时,
依旧是空山,静夜;
我独自踏月闲行,沈思,──
这凄凉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
惊破了空山的寂静。
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
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 〈秘魔崖的月夜〉 )
傅斯年(1896-1950)
敦品力学
爱国爱人
办大学为的是学术,为的是青年,为的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
我们贡献这个大学于宇宙的精神 
〈国立台湾大学第四次校庆演说词〉
生平重要事蹟
1913~1915 中学毕业随即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乙部
1916 升入北大本科国文门
1918 创立新潮社,出版刊物《新潮》作发刊辞
1919 五四运动爆发,傅为北大领袖之一,被推为学生游行总指挥
1920 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
1928 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所长。领导专家至安阳发掘殷墟铜器及甲骨文
1929 历史语言所迁至北京,开始兼任北大教授。致力于明清大库档案的申购与整理
1945 坚辞北大校长一职,推荐胡适担任
1949 赴台湾任台湾大学校长。
1950 12月20日,于省议会中答复有关教育行政等咨询,强调大学招生必须公平,杜绝情
面,且坚决不降低招生标准,言辞激动,当场昏厥,于是夜去世。
次日台湾大学停课一日下半旗致哀,各界纷往追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