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咏春观察)武术中的放松假说

楼主: js0620 (弥天大谎)   2018-11-18 17:39:21
(动机)
我目前在练咏春拳
过去曾经练四年的合气道
已经快第三年了
然而直到今天
我还是被师父师兄弟们说不懂得放松所以导致反应时间变慢
每次听到这个我都很不爽
那你们跟我讲放松到底是什么阿
每次都讲放松 放松 放松
如果说放松是全身不接受环境能量也不释放能量的状态
干脆叫我站在那里给别人当靶算了
因此今天我还是在探讨武术中对放松的诠释
从开始练武至今我一直认为武术中放松的状态是指
维持特定结构的状态
这个结构会持续的变化
但是无论是维持或是变化都需要消耗能量
然而武术的本质是保护自己,透过攻击或是防守
这些动作都需要消耗能量
因此所需消耗的能量比我们想像的还大
(假说)
我们都知道在大部分的武术
出拳都会说力量是从地或是从下肢往上最后到达手部
甚至在咏春拳理中也有描述:力从地起,拳由心发
拳由心发很好理解
然而力从地起我却不知道要怎么解释
力量怎么从地面传到手部呢
以日字冲拳为例
不是应该从背部到手部吗
但我们可以理解
如果把人当成一个系统
理想的能量传递是从下肢-腰部-上肢
这系统建构在脚底固定在地面并且
(1)系统可以恢复成原本的型态
(2)腰部可以转动
(3)重心不变
下肢:在出拳时提供腰部能量,可以视作整个系统的能量来源
腰部:透过骨骼和肌肉系统,
我们的身体可以水平转动或是向上延伸,
因此能量便能从下
肢往上带动
上肢:接受腰部的能量并对外做功
在整个能量传递过程,能量的形式会改变
定义能量的来源为(ER)
一个能量是系统为了维持或改变结构所需消耗的能量(I)
一个能量则是系统对外做的功(W)
(ER)=(I)+(W)
当从下肢传到腰部便会分成这两个部分
腰部对外做的功会传到上肢
同样的上肢也会把能量以这两种型式释放
当我们了解到这后
我们可以开始想为什么有时动作结束后会僵直
也就是所谓的不够放松
这是因为将大部分的能量在上肢分配到对外做的功
当然为了改变结构的能量便不够
因此就没办法把手收回来或是做其他的动作
僵直便产生了
然而如果对外做的功太小那杀伤力就会不够不是吗
别忘了,我们人体是有要害的
例如:下巴
在身体或心理绷紧的情况下
打到这些要害可是致命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咏春常听到守中线的原因
因此我认为任何一个出拳方式一定得遵循这个顺序(下肢-腰部-上肢)
并且武术中的放松是指在具有能够维持自身结构
或是能改变自身结构的潜力为前提
对外进行攻击或是防守
最后回到咏春拳
咏春拳是否也遵守这原理
我想是的
这是因为武术的原理有共通性
比如说摔的话你一定需要破坏对手的重心
而透过社会、文化、历史等影响
因此产生不同的形态但是原理是不变的
我们知道咏春是贴身短打
因此非常适合在空间极小使用
我们可以用这理想的系统为基础
把伸展的空间从大慢慢调整为你能出拳伸展的最小空间
当空间到达一定的极限时
出拳的型态就会接近咏春的出拳型态
最后我希望透过这个假说可以帮助练武中因为放松而苦恼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