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到现在。长话短说。
关于这篇文章我想回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技术训练和肌力训练究竟哪个重要?
是否业余选手就应该把重量训练的时间减少,
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训练上?
这一点,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肯定的。
就单纯以出拳来说好了,
从一个“不会”出拳的新手,
用几个月的时间到练成出拳“有基本样子”的阶段。
拳的力量、速度很有可能都是以倍数在成长。
(加上这些技术练习本身可能就有一定的重量负荷)
但是这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前提”:
就是学员在学习正确的技术的前提
是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去使用运动身体的肌肉
很多人在初学某项运动的时候,动作有很多的代偿
(所谓“代偿”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力的时候
以辅助的肌肉来取代主要发力的肌肉)
这样的问题往往不是同样一个动作重复几百次几千次就可以解决的。
当然有些人可以再重复的练习当中慢慢领悟慢慢修正。
但是更多的人可能非但没有改正还越错越离谱,
反复错误的动作几千次的结果反而可能是腰酸膝盖痛,
几个月过去你就会发现这个学员在也不来了...
“技术教练”(例如拳击教练)
当然通常都懂得去“修正”你的技术,
但也有不少的技术教练其实根本“不懂”你技术上的错误
其实根本不是不熟练的问题,而是你的身体做不到。
因为很多这些技术教练,本身从小到大都读体育班
平常的生活就是跑跑跳跳训练对打....等等
不一定懂我们这些平民老板姓平常翘着脚驼著背打电脑10几个小时,
肌肉各种失忆失能、身体各种控制的困难、关节活动度的丧失,
这些都不是靠着每天3000拳就一定能够补强的。
我从小就是不运动的肥宅
高中的学拳击的时候,教练就告诉我们,屁股大的人出拳有力。
但是我怎么出拳都感觉不到屁股那么大一块肉到底要干嘛。
到了大学开始学重训,才知道原来我没办法控制臀大肌和核心同时出力
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学会利用重训强化三关节爆发的反应速度和力量
动作做不好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协调性、平衡感、活动度不足(筋太硬)
其中有一项最常见于一般坐姿生活运动量不足的人,就是“肌力不足”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重量训练”。
在何老师的课程里有着这样的一句话(记忆可能有一点出入)
“先成为健康的人,再成为强壮的运动员”
因此我把自己在从事肌力与体能教练这段期间(ing)
学到很粗浅的FMS检测与姿势矫正手法
放到主要是上班族为主的拳击班当中,
从动作中检视学员为什么这个动作老是做不好,
发现原因之后直接抓出来针对那个地方做加强(重量训练是其中一种方式)
再把学员丢回去跟大家一起RUN进度,往往就能追上那些动作没有问题的学员。
回到主题。是的,以“业余爱好者”来说,
确实把仅有的时间放在技术训练上,进步的效率会比较高。
但是并非所有的“业余爱好者”都在同一个起跑点。
别忘了这些“业余爱好者”当中有多少周末战士,
一个星期可能就只运动那个一两个小时,身体根本无法进入运动状态,
甚至关节的健康、肌肉质量都是远远低于标准。
这个时候或许先接触物理治疗师、肌力与体能训练教练,
等到身体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与肌力基础,再从事技术训练。
这时候可能会更有效率一些。
当然,我也很高兴能够看到其实业界许多技术教练,
都去进修了不少关于运动生理、矫正训练、肌力训练等等的知识,
也能够在技术训练的课程当中适度安插这些强化身体素质的训练,
而不再只是像古早的“土法炼钢教练”,只会叫你不断反复到学会为止。
其二。
体格和肌力、爆发力、协调性有正相关,但并非绝对。
训练肌力、爆发力,并非代表体格就一定会变很大只。
所以说看到45斤的拳击手很有力量,
并不代表他就是不做重量训练,只做技术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