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徒手加兵器传统武术与竞技规则的两难

楼主: NKN (99%是眼镜与吐槽)   2016-02-27 18:48:44
: → chind : 看到师兄发了一句 "所谓进化空手就 73.162.202.200 02/27 16:19
: → chind : 是 你空手 我拿刀" 这门学问实在太 73.162.202.200 02/27 16:20
: → chind : 大了 我还是多求神拜佛保平安@@ 73.162.202.200 02/27 16:20
: 后半小弟完全有同感、合理设计的运动竞技是促进技术的方式
: 只要不要把话说太满让大家都很想戳,在武器、偷袭、围殴前面练什么都要低头
这几句让我有感而发。
其实不管在中国、日本、琉球、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欧洲...
19世纪以前很少专门徒手武术,大多是要跟兵器术一起修练。后来社会改变,人们
不随身携带武器,往竞技化发展的专门徒手武术从19世纪才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
开始普及全世界。
即便是以传统角力运动出名的蒙古,也说所谓男儿三艺,赛马、射箭、摔跤。
徒手格斗技术只是要会的其中一项。
只是这有一个很显著的两难,不管是规则是限定徒手还是限定使用武器,
都必须迁就安全性跟竞技性,于是很难徒手打到一半抽武器出来,或是武器打到
脱手变成双方在地板上扭打互殴。
若规则太少很自由,则就算内行人看得懂这在干嘛,但外人看起来就是很暴力很无脑。
比如武器竞技,一般观众是来看武器竞技,不会想看西洋击剑或剑道打到最后变成MMA,
双方扭打在一起最后还抽随身短刀往脖子捅下去这种古代技术。尽管近年随着互联网
发达跟资讯普及,在欧美历史重演运动中这类竞技规则的曝光率比以前高。
也有少数现代武术团体用这种武器徒手兼具的规则对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QzAfA41bY
Holmgang Hamburg full contact axe fighting / MPS Hamburg Öjendorf 2012
又如武器对打,钝器跟刃器的计分方式也很难算,如果打到就算分一定是
轻量快速的攻击有利,但考虑到街头运用则速度较慢的重击比较有迫阻力。
刀子实务上划到皮肉就受伤但可用防具阻止还容易练习。可靠重量跟力道的
棍棒打击跟突刺就很难用护具防御,这也不利对打,但我们不能否认棒球棍
往头部的一记重击就可结束多数的战斗,直接让两造分别进医院跟法院。
而且棍术作为防身武器在适法性跟易取得性、可控杀伤性等的实用性
在现代社会往往还高过剑术或短刀术。但对打练习困难的特性到现代也很解决。
回到技术面上,如个人对琉球冲绳空手的所知,一些基础技术并不单纯是徒手技术,
而是从武器技术,或者包含使用武器在内的状况中,发展出来的。在纯徒手环境下
可能就显得有点不合理的技术呆重(并非不能打)。
例如一个说法,空手的拳技基本架式乃从棍术发展出来。
http://tinyurl.com/pgodnb6
但传统空手的低手不护头上身直立架式,一般在MMA环境中很容易被过去没有的
现代拳击式快速刺拳阻截,然后被反击拳KO。特别在手比对方短要往前突进
的时候。当然也有强者能突破这种制空圈,不过个人就在这种状况被刺拳
打过,阴影很深,每次看MMA赛事有空手出身选手被这样KO我都很心痛。
只是在棍术环境下这架式没有问题,因长棍中段架式的突出前端一般会与眼齐高,
可以掩护对颜面跟下巴的攻击。
另外补充一些,说到街头运用。我蒐集了一些武术文献,其实人类用短刀、开山刀斧
跟棍棒干架的历史,应该比有文字还早。就算在枪砲发明的现代这也是一线街头武器,
在限枪比较严格的地区,被刀棍攻击的人也比被非法枪械攻击的人要多得多。
于是乱斗干架要考虑到棍棒跟短刀、开山刀的存在,在现代徒手格斗运动发展以前的
古代是很普遍的思维。
尤其在军事界是如此,明朝军事书籍《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里头就写了: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故存于后,以备二家。 ”
意思是徒手技巧对打仗无甚大用,只是练身体活动筋骨,适合入门初学,
作为其他兵器武术的基盘。
我是认为如果不考虑纯竞技,则从徒手到刀棍都会,才是进入古代武术的领域。
不过要竞技化个人也强烈同意一定要设立规则。场外乱斗要考虑的问题太多,
重视场外街头乱斗的实用性,反而很难追求纯粹磨练一门技术。而且很多攻击
方式不加以限制,则对选手来说也太过危险。
此外就连北美的手枪射击运动只是打靶,也有被批评竞技规则太竞技化偏离
街头居家防身运用射击术,这种竞技化会导致技术发展陷入竞技与乱斗的两
难状况在现代也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