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中国武警测试-抗战大刀vs刺刀+论军铲

楼主: NKN (99%是眼镜与吐槽)   2014-09-21 16:24:32
中国武警测试-抗战大刀vs刺刀+论军铲
原文连结内有图:
http://zhuanlan.zhihu.com/haoqishiyanshi/19841763
抗战用大刀拼刺刀 好像是弱了点
滕腾
9月3日,中国高规格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政治局7常委全部出席。我想
借此契机,浅谈下当年和鬼子拼刺刀的那些事。最后来了场单打加群殴的实
验。
一战时,超过8成的阵亡士兵是死于火炮和重机枪,白刃战已经沦为非主流;
时到二战,近战利器冲锋枪开始大量装备部队,苏军的波波沙、德军的MP40、
美军的汤姆逊、英军的斯登,这让白刃战、肉搏战更加边缘化。
唯一的例外,是在中国战场上。
在抗战大部分时期,由于中日双方都没装备大量的冲锋枪,两军在近战上都
没什么有效的近战武器,这才使得白刃战成为主角。
日本不是不会造冲锋枪,而是不想造。这是二战时日军的百式冲锋枪,很多
人说它是史上最难看的冲锋枪, 1940年才开始装备,打到1943年,总共也
才装备了1万多支。
再看当时日军的96式轻机枪,它是可以装刺刀的!同样是耗弹量高,宁可用
机枪去拼刺刀,也不愿大量装备冲锋枪。为什么这样呢?
早在明治维新建军后,日本陆军就把精确射击和刺杀肉搏作为最突出的两项
基本技能,并将这两项作为武士精神的体现,到1909年,他们甚至修改了《步
兵操典》,在纲领中明确“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模式是刺刀突击”。
由于二战前日军所经历的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一战对德的青岛战役,
都已全胜告终,这让日军更加坚信自己的这套作战理论是完全符合实战需要
的──如果可以一发子弹杀死敌人,又何必发射一堆子弹消耗资源。这就是
当时日军的作战理念。
而当时中国,选择白刃战那是叫实在没办法。当时只有阎锡山的兵工厂每个
月能造几百把冲锋枪,进口或外援,那首先考虑的也是飞机、坦克、火炮、
机枪、步枪这些主力装备。
来看看抗战初期国军第88师和日本乙级师团的装备对比。
国军88师是中央军中最精锐的德式师之一。老蒋的宝贝,即便这样,在中远
距离火力装备上还远不如日军的一个乙级师团;所以,抗战初期,中国军队
想要惨胜,只能选择“贴身短打”,在近战中,刺刀对刺刀,起码能大体一致。
抗战中,中日两军的步枪和刺刀主要有这样几种:*中正式刺刀与汉阳造刺刀
不能通用。
三八式步枪是二战时最长的步枪,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我们的中正式、汉阳
造,在拼刺时,在长度都是吃亏的,那有人要问了,虽然短一点,总好过更
短更重的大刀吧,为什么中国军队喜欢用大刀呢?
刺刀虽然是冷兵器,但对钢材质量和机械加工的标准化工艺要求非常高,一
把刺刀上有弹簧、刀鞘、血槽、驻笋、卡环等等,稍有偏差就装不上,我们
当时还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就算是中央军的刺刀很多都是从比利时买的。
当时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周士第的日记中这些写︰全师4092支步枪和卡宾枪
中,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所以只能用大刀了。
大刀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起于1933年3月,国军29军血战长城,在喜峰
口大刀敢死队两次夜袭阵地,惨胜日军。在一直被动的战局中,这一惊险传
奇的消息让记者们如获至宝,迅速见诸全国报纸上,群情振奋。
但事实上,对宣传大刀杀敌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一方面这极大的鼓舞了抗
战士气,另一方面却是民众对大刀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不切实际的
误解。
后方民众到前线慰问,唯独对大刀情有独钟,募集来的款项常全部用来购置
大刀,甚至当内政部长黄绍竑将军告诉劳军代表,长城抗战中,中央军关鳞
征、刘戡部在古北口方面的战斗要比喜峰口惨烈得多,大家都不相信。
抗战进入后期,随着正规部队装备的改善,大刀很快被淘汰下来,即使是民
兵等地方武装,在有了足够的枪械后,也将包括大刀在内的各种原始冷兵器
逐步替换,已经很少使用。
新四军研究会的康小平说,1936年长征结束以后,抗日军政大学学的是拼
刺、投弹、射击三大军事技术,后来又加入土工作业和爆破,一共是五大军
事技术,都没有练刀。抗战时期,中国大刀没有统一制式,但以29军的无极
刀和西北军所用的晋造制式大刀最有代表性,两种大刀长度基本相同,刀身
长约66厘米,刀把较长,一般为30厘米左右,双手持握,总长在95厘米左
右,不会超过1米,势大力沉,利于劈砍。而日军的三八式步枪,装上刺刀
以后,全长将近1米7,威胁范围远大于长不足一米的大刀。
国军中刀法最娴熟的是西北军,据说为对方日军,特别创了一套破锋刀法,
那么,在实战中,大刀真能轻易战胜刺刀吗?
我找到武警浙江省总队直属支队,请40位官兵们来进行一次实战测试!
一方手上的木质大刀是完全按照二十九军的大刀一比一复制的。
另一方的木棍和三八大盖的长度一样,也是1.675米,前面的50厘米包了海
绵,一是为了保护战士,二是三八大盖的刺刀也是这个长度,因为在实战中,
无论是被大刀砍中或刺刀捅上,基本都是马上丧失战斗力了。所以这次的规
则是︰点到即赢。
第一回合:1v1
拼杀很胶着,虽然都没攻击到对方要害,但场面上很明显,刺刀占了绝对的
上风,大刀队员根本招架不住刺刀的快速攻势,通过慢镜头回放,发现刺刀
事实上已多次刺中了大刀队员的手背。单挑结果,刺刀以绝对优势胜出。
回合二︰1v2
换成2名大刀手对抗一名刺刀手,虽然人数上占优,但是在拼杀过程中还是
两败俱伤,刺刀手刺中大刀手的同时被另一位大刀手砍中。
回合三:20v20
结果出乎意料。不到一分钟时间,战斗就结束了。大刀队全军覆没,刺刀队
伤亡仅3人。
群战试了很多次,甚至让大刀队改变战术,采用三四人“抱团”作战的方式,
而刺刀队还是采用“一字阵法”。
最终,结果还是没有改变,刺刀队以绝对优势胜出!
这40名都是入伍1年半的武警战士,现今的训练科目里都没有拼刺技术和刀
法,突然的一场白刃战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据战士们事后说,大刀短,很难攻入刺刀进行贴身砍杀,而刺刀的刺杀速度
远比大刀的劈砍动作快得多得多,双方僵持只要稍微一长,大刀就落尽下风
了;另外,以刀背上撩磕开刺刀后顺势砍下的“破锋刀法”在人贴人的群战
中很难施展。
在抗战前期,日军的单兵军事素质要远超中国军队,拼刺技术是公认的世界
一流,常常要三四个中国士兵才能对付得了,而刀法娴熟的也只有区区西北
军一支,这样就可以想像当时的白刃战有多惨烈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