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A Model是一个很老的概念了,
要产品卖出去,你要先搞定消费者的AIDA。
Attention - 知道你
Interest - 有兴趣
Desire (or Decision) - 决定买
Action - 实际买
这个基础很老,但是历久弥新,
而且随着时间跟社会变化,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变形,
但是各种变化的本质都脱离不了这基本的四个阶段,
例如Kotler的行销4.0就适应现在social当道,改成5A Model,
Aware - 知道你
Appeal - 被吸引
Ask - 蒐集资讯
Act - 购买行为
Advocate - 好用帮推
这是一个漏斗关系,前面没做好、狂做后面不会有效,
连知道你是谁都不知道,怎么会考虑?
如果没有兴趣,又怎么决定买?没有决定买、又怎么会真的去买?
没有真的买过用过,又怎么会有真的很真实的口碑?
所以如果是一个新品牌,
没有先做好知名度让人知道你、没有讲清楚自己特色让人有兴趣、
没有找出跟竞品差一点让人决定买,
你做再多促销、官网再漂亮、文案词藻再华丽,
都只是一篇被滑过去的贴文,转单率当然差。
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也不一样,
Attention - 买广告 打曝光 是很现实的一分钱一个曝光
冲话题 炒新闻 蹭热度 就是赌一个高ROI的机会
常见KPI就是reach/ impression/ GRP/ PV
Interst - 怎么跟消费者产生共鸣?抓什么洞察(insight)?
产品是不是真的满足潜在心理和功能需求?
素材够不够有stopping power?
常见KPI例如view-thru rate/ engagement/ share
Desire - 怎么确定你的产品有足够USP让人有购买欲望?
有什么把握时空背景(context)冲刺让人想买(情人节送礼?)
有KOL开箱评比吗?有网络口碑推波吗?有买关键字吗?
KPI主要就是click-thru rate
Action - 购买/结帐方式够不够直觉简单?通路广不广?在店内显眼吗?
促销吸不吸引人?品项会不会太多让人眼花撩乱?
终极KPI就是成交率、成交量
如果好好透过这个来检视,
就会知道“透过促销来提高知名度”(无感促销满街都是)
或是“单靠KOL来打知名度”(KOL强项应该是做好Desire)
甚至“新品牌先找口碑公司来操作”(口碑很难打到大范围的接触)
.....等等,都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如果今天你目的是打知名度,
要关心的就不是素材的留言按赞分享,而是到底广告打到多少人?
透过按赞分享或是KOL单纯的贴文,可以接触到的人都少之又少,
如果Attention做得不够广、到Action留下来的人就会更少。
厉害的素材或是品牌可以一次做两三个步骤,
例如下广告之后,不仅reach到了、view-thru、click-thru都超好,
或是透过buying的re-targeting来把看过Attention素材的人,
进一步喂给他Interest的素材,都可以帮忙最佳化成果。
所以,如果你总觉得你的广告没有效果,
或是不知道要怎么订定行销KPI,建议google或是买书来研究一下AIDA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