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姆咪] 纯度100%的善意

楼主: DaibaNana (BANANA)   2023-11-27 02:07:36
※ 引述《Victoryking (莲莲摇了我吧)》之铭言:
: ※ 引述《forsakesheep (超.欧洲羊)》之铭言:
: : 我以前好像在你板问过
: : 如果完全发自内心不考虑回报的善意是纯度100%的善意
: : 那基于利益去做的善行,能够被称为善吗?
: 我觉得康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 康德AKA聪明的孔子
: 康德讨论善 其实中心思想就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但是康德是真正的把这个原则贯彻到底
: 而孔子只是吹喇叭
: 康德首先说 伦理学/道德哲学 是理性主义的
: 那什么是理性主义的
: 就是 你可以想像一个场景
: 没有任何社会 没有政府 没有国家 没有社区
: 在这个情况下 A杀了B
: 请问这个是正确的 还是错误的
: 答案是 你无法得知
: 这就得出了一个原则 就是实然不能推出应然
: 你不能从一个现实世界的行为 推出你应该做什么
: 再举个例就是
: 我跟A拿了100块
: 请问我不还他钱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答案是无法判断
: 1.我跟A拿了100块
: 只从这个描述 无法得知 我是否应该还钱
: 你还必须多加一个规则 就是
: 1.我跟A拿了100块
: 2.拿了多少钱 就该还多少钱
: 你必须多加了2这个规则 才能得出你应该要做什么
: 用前面A杀B的例子就是
: 1.A杀B
: 你没办法从这个行为推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但如果变成
: 1.A杀B
: 2.禁止杀人
: 那A沙B这个行为 就是被禁止的 就是错误的
: 得出我们不应该杀人这个结论
: 这个就是经典的实然不能推出应然
: 那这个跟理性主义有什么关系
: 就是 欧陆理性主义这个学派是跟英国经验主义对立的
: 经验主义最有名的就是洛克
: 洛克那个白纸论 人类出生是一张白纸
: 所以一切的知识都是来自经验
: 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 那就只是白纸
: 理性主义最有名的就是莱布尼茨
: 就是 有些知识是先天的 并不是都来自经验
: 有些知识是先天就有的
: 像洛克说的 理智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 莱布尼茨反驳 理智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除了理智自身
: 就是 可以把理智当作一个 先天的机制
: 到康德这边 就可以描述成
: 假设你只听见一个声音 你实际上不知道那是什么
: 你需要结合一些其他的经验才能连结
: 最经典的就是 汽车的声音
: 假设今天你听到外面有“汽车”的声音
: 但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汽车
: 那你听到那个声音 你也会不知道那个是三小
: 或是你可以这样想
: 如果孔子穿越到现代 只让他听汽车引擎声
: 他能知道那是什么吗 他没办法知道
: 他只会听到一段意义不明的声音
: 但是一旦让汽车在孔子面前绕来绕去
: 孔子的理智先天机制 就会把汽车跟汽车引擎的声音连接起来
: 下次孔子听到那个声音 孔子就会知道 汽车来了
: 这个理智的功能是先天的
: 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个先天功能
: 那他不管经验到什么东西 嗅觉视觉听觉
: 那根本没办法整理成一个统一的概念
: 他只会经验到一堆印象流过去
: 没办法形成一个概念
: 没有感官 我们就看不到东西 没有经验 无法形成知识
: 就像一个盲人没办法理解什么是红色
: 或是一个聋人无法理解什么是音乐
: 没有经验=笼子跟瞎子
: 没有理智 我们无法整理经验 没有理智 无法形成知识
: 就像你接收到一堆资讯 但是你没办法处理
: 那就是一种经验的杂多 无法形成概念
: 举个例子就是 今天你在车上听音乐
: 你同时听到 引擎声 风声 音乐声
: 但是你却可以把这三个分的非常清楚
: 就是你的理智在发挥
: 所以可以清楚知道两种的差别
: 一种是先天的 一种是后天的
: 要先天跟后天一起 才能产生知识
: 先天的就是不依赖经验就有的
: 这就是笛卡儿的演绎法
: 举个例就是
: 几何学从10个公理 可以推出一百多个定理
: 这个就是演绎法
: 完全不需要依赖经验
: 不管在任何情况 几何学都是真理
: 三角形有三个角 不需要现实世界就能知道为真
: 那假设今天问题改成 A的身高180
: 你要确定是否为真 你就只能 在现实中量他身高
: 所以这两种就被休谟分成 观念的关系 与 实际的世界
: 观念的关系就是几何学这种真理
: 实际的世界就是有种偶然的 而不是必然的
: 单身汉是未婚的 这是一种必然
: 但A是单身汉 并不是一种必然 必须到现实世界考察
: 好 那就又可以回到理性主义了
: 康德伦理学的理性主义 指的就是 观念的关系
: 就是不依赖现实世界就能得知必然为真
: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 都是必然为真 不需要依赖经验
: 康德的道德哲学就是这种 任何情况下必然为真的道德哲学
: 就跟1+1=2 或是几何学公理一样 任何情况下都必然为真
: 所以如果说 道德原则跟几何学公里一样 不是从经验中得出
: 那就是从心灵自己的理性原则中得出
: 也就是说
: 道德的行动就是理性的行动
: 不道德的行动就是不理性的行动
: 大概知道这些之后 就能讨论什么是100%的善
: 康德说 所谓善的意志 就是一种无条件的善
: 人们常常会称一些东西是善
: 例如 智慧 勇敢 等等
: 智慧是无条件的善吗 不是 因为智慧可能拿来作恶
: 勇敢是无条件的善吗 不是 因为勇敢可能拿来作恶
: 智慧与勇敢是善 但它们不是无条件的善
: 没有善的意志 这些高贵的品质会被用在邪恶的目的
: 那到底什么是“善的意志”
: 就是这个善的意志 在任何情况都是善的 无论什么情形
: 也就是说 一个人实际上完成了什么 对是否为善的意志不重要
: 也就是说 你用尽了力所能及的手段 还是没达到目标
: 即使只剩下善的意志 你也会跟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 这样讲可能比较抽象
: 举个例就是
: A看到一个小孩落水 他想都没想跳下去救
: 但是小孩还是溺死了
: 尽管他没达到救援的目的 但善的意志仍然光彩照人
: 但是要严格区分有些不同的情况
: 前面说的
: 他跳下去救小孩是没有默认除了道德责任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
: 如果今天一个人他跳下去 是因为会有一些好处
: 比如说被表扬 或是 对事业有利
: 那这个就不是无条件的善
: 这就能用到前面的概念了
: 理性主义 几何学公理 在任何情况下都为真
: 如果今天你的目标是 想要获得金钱 所以做某个行为
: 可是今天如果换一个对钱没兴趣的人来
: 那他不就不适用这个规则了吗
: 那就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都为真了
: 这就不是康德的道德哲学
: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为真
: 所以不能默认一个目的 因为不同人会有不同目的
: 无条件的善 不会默认目的 否则就不是无条件的
: 还有一种差别就是
: 假设他跳下去 确实不是为了交换利益
: 单纯是看到小孩好可怜跳下去
: 那么这个也不是无条件的善
: 因为这个是建立在你的感受上的
: 而一个人的感受就是飘忽不定的
: 那又能拿前面的理性主义来了
: 在任何情况下都为真
: 如果今天有人看到小孩觉得不可怜 那他就不会救了
: 如果换个人就会变 那就不会是永恒不朽的真理
: 所以无条件的善 必须要排除 个人目的、个人感觉偏好
: 不能为了名利 不能为了赚钱 不能因为看他可怜
: 这些目的跟感情 都是随着个人变动的
: 并不是不需要经验的 永恒的真理
: 所以真正的无条件的善
: 就是仅仅出于道德责任 而没有任何的偏好 去实施一个行为
: 这个行为就具有了道德的价值
: 做道德上正确的事 是你做这件事唯一的动机
: 不管后果 不管喜好 你的目的就是做正确的事
: 那你就具有了无条件的善 具备了善的意志
: 你就是道德上正确的
: 所以可以设想两个类似的情境
: 一个商人他拒绝欺骗他的客户 因为他要保持良好信誉做生意
: 这个就不是无条件的善
: 因为它实际上是为了某个特殊的目的
: 那如果变成
: 一个商人他拒绝欺骗他的客户 因为不欺骗是道德责任
: 出自道德责任 不考虑其他后果 其他偏好
: 那麽 这就是无条件的善 具有善的意志
: 只有这样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
: 所以就能稍微统整
: 无条件的善是只完全出自道德责任
: 道德责任就是遵循道德法则(如禁止说谎)
: 那问题就会来到 什么是道德法则
: 结合前面的就能得知
: 康德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道德法则
: 第一种是 假言命令
: 假言命令的公式就是 如果你想要X 你就做Y
: 这个法则告诉我我应该做什么
: 但这个应该绑定了我所欲求的目标
: 这又能回到理性主义 几何学公理
: 如果今天A认为 漂亮到草坪很棒 B认为不重要
: 那这个 你想要X 你就做Y 就不会是普遍真理
: 例如 我想要开发前列腺 所以我要干屁眼
: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想被开发前列腺
: 如果你不想被开发 那这个假言命令对你来说就毫无关系
: 所以一个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则 不可能基于偶然的目标或个人的偏好
: 所以假言命令不会是 无条件的善
: 那什么是无条件的善
: 就是 定言命令
: 定言命令的公式就是 做X 结束
: 你的命令就是 做一件事 没有附带任何目的
: 假言命令是 如果要X就做Y
: 定言命令拿掉了如果
: 禁止说谎 就是这样 没有任何其他目的
: 为了不说谎而不说谎 就是无条件的善
: 在所有条件下 你都不能够说谎 这就是真理
: 就跟几何学公理一样 或是1+1=2一样
: 理性让你知道1+1=2
: 这个1+1=2的计算是谁做的 不重要
: 你是否喜欢1+1=2 也不重要
: 只要我们是理性的 就要遵守1+1=2这个规则
: 因为这个规则是普遍的 必然的 任何情况下都为真
: 与你个人感情 个人目标 毫无关联
: 好
: 那谈了那么多 道德法则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 实际上康德并没有说道德法则的内容有什么
: 他只有给出一个原则 让你自己去判断
: 这个原则就是 按照你同时能希望他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
: 说人话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你今天对人这么做 那你也要能够同意别人对你这么做
: 假设一个情况
: A跟B借钱 但是A明显知道自己还不上 却还是借了
: 那这个时候的道德原则就是
: 我需要做出承诺我就可以做出承诺 即时我不打算遵守承诺
: 那这个道德原则推广到所有人身上会怎样
: 就是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 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
: 那就是一个承诺毫无意义的世界
: 你不会认同这个世界 所以不能这样做
: 当你要这样做的时候 你就要设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会怎样
: 更讽刺地说就是
: 只有其他人尊重承诺的时候 你的欺骗性承诺才会被接受
: 只有其他人不遵循你的 这个原则
: “我需要做出承诺我就可以做出承诺 即时我不打算遵守承诺”
: 你才能够行使你的欺骗
: 你能欺骗正是因为其他人不欺骗
: 所以就要去考虑 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会怎样
: 以此来决定你自己的道德法则
: 然后永远不要成为例外
: 假设今天有个教授 她给一个学生不及格
: 因为这个学生他抄袭其他人的文章
: 这个时候你的道德法则就是 禁止抄袭
: 然后今天这个教授却也盗窃其他人的学术内容
: 那你不就是这个禁止抄袭道德法则的例外了吗
: 所以不能成为例外
: 严以律人 宽以待己是被禁止的
: 你不能让自己成为例外 让自己成为伪君子
: 不过除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 还有其他几个附属原则
: 但实际上都可以从第一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推出来
: 1.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原则
: 这个原则就是禁止你利用他人
: 不能把人当成物来对待
: 一个艺术品为什么有价值 那是因为很多人想要他
: 如果没人要 那艺术品就没有价值
: 可是人不一样 人必须有绝对的价值
: 没有人能给你作为人的价值 也没有人能够拿走他
: 一个人可能会把你利用 用在某一个目的上
: 但这个绝对不会成为道德法则
: 因为它会违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第一原则
: 因为你正在遵循的原则是 我将把他人当物来对待
: 如果今天整个世界的人 都把他人当物来对待
: 包含你的老婆 小孩 把你当物 当ATM 你肯定不能接受
: 那你就矛盾了
: 因为你实际上变成了这个例外
: 变成了 我把其他人当物对待 但其他人不能对我这样做
: 那么就违反了第一原则
: 这个道德法则就是自我矛盾的
: 康德最后的理想就是
: 如果所有人都服从理性的道德法则
: 那么就能构成一个完善的共同体
: 每个人都是自律的
: 并且遵守着相同的普遍的道德
: 所以可以回答问题了
: 按照康德的想法来看
: 有其他的利益或目标 就不是100%的善意
: 真正的100%的善意 无条件的善 善的意志
: 正是屏除这些 “个人偏好” 所建构出的 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则
: 这种定言命令的公式为 做X 不包含任何目的
: 在任何情况 不论目的 后果 情境 状况 都是做X
: 这样就是无条件的善 100%的善意
: 才是道德上有价值的
: 谢谢喔
胜王我的宝
可以用连连的配音讲这段吗
这么多字等她讲完我也差不多出来了
谢谢 谢谢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