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结论是赶快去新机会。
首先破解招生逻辑。
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排名,而权威排名机构US NEWS的排名条件中,申请人可控条件若去除已成定局的GPA,则所剩的66%中,有50%是毕业就业的可能性,包含:
21%毕业就业成功率、14%毕业起薪,及15%雇主满意度。
这些招生条件是从申请人的履历足迹来投射。
因此,若原Po有能力跳进全球当红炸子鸡的台湾半导体业,就能同时证明这三项要件:
既能证明能在平均毕业起薪有13万美元高薪的科技业就业,还能自发性在产业与职能上跃升,则想必新雇主对您的潜力寄与厚望。
如此将能大幅提升录取机会。
同时,就笔者的老美同学在疫情中对台湾防疫刮目相看,说台湾是rock star; 尤其在国际局势
动荡中,世界终于发现:台湾半导体只要断炼三周就会全球停摆,因此一鸣惊人,全球护
台,并对台湾半导体如何成功趋之若鹜!
其全球制霸的份量已经远超过一般外商品牌的光环,是身为台湾人的骄傲~
原Po若能在如此称霸全球的知名台湾半导体公司中,历练全球管理策略的视野,才会具备
对MBA大量案例讨论的贡献度,学校也才会要你,甚至发奖给你。
篮球之神乔丹说:“想要成功,就要拒绝诱惑。”
原Po年纪轻轻就有念MBA的忧患意识,又能获得全球半导体中心的台湾的知名企业储备干
部机会,可见潜力不可限量~
又有拒绝短期诱惑、顾全大局的意识,是成功的第一步!
原Po文中主要造成转职犹豫的动机是:申请效果,国际性互动与表现舞台,当然还有待遇
。
申请的部分下面会谈。
就国际互动与表现舞台的动机而言,MBA及楼主当前的工作都有国际元素,并且因为新机
会的国际元素可能骤降,因而产生犹豫。
可见“国际”是楼主的关键生涯驱力之一。
其常见形成原因有很多:
有的个案是因为成长环境较为枯燥单调,而刺激了“四本能”中的“多元”本能,而对国
际多元性有兴趣; 又过去的个人价值与表现机会可能受到局限或忽略,而刺激了“身份认
同”本能,以致寻求表现舞台。(请见笔者前文“情绪流体之四定律与四本能”。)
也有的个案是因为父母成就高,但不太会讲英文,而子女因为“青出于蓝”的生物本能,
而追求具国际曝光度的互动机会,以获取环境认同。
尤其原Po对此“国际”元素的追寻,甚至大过新机会能统领全球管理的历练机会,似乎对
全球聚焦台湾半导体的情势转变还没反应过来,思考惯性还停留在崇洋媚外的阶段。
当然由于台湾是被吓大的,会有如此思考惯性无可厚非。
然而,这样的不自信,学校是不会要你的。
另一方面,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背后全球总部的国际管理策略,与跨部门协调才是重
点。
外商的海外供应链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向区域分公司乃至总公司提出供应链管理建议,而
供应链管理只是国际综合管理中的其中一个细项,离影响总公司的国际综合管理决策还有
距离。
反之,若能在顶尖科技业的全球总部有综合管理的视野与历练机会,不就一口气直接跳进
全球管理的核心雷达圈了吗?
这样不论是未来就业或是申请,以及生涯发展上,都有大幅度的成长不是吗?
尤其近年自从疫情与国际局势动荡,世界聚焦台湾,发现原来我们这么强~ 不论在防疫
、半导体等皆是如此。
如此才会对MBA的案例讨论有贡献,也因为如此才需要招收台湾人。
然而,楼主真正该关心的并不是这些。
而是Why MBA? Why 3-5 years later?
楼主在文中出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也就是常见的崇拜效应,对学校与外商的崇拜。
这样学校为什么要你呢?
事实上,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有五只脚:合理化修辞、禁锢、得不到外界救生资讯、被碾压
(或以为被碾压),及被施小惠。
只要拆掉此洗脑原的任何一只脚,都能使此崇拜效应崩溃。
相反地,只要在其外围加盖你的五只脚,使其“反崇拜”